矿钢:铁元素供需双增,把握节奏上错配的机会-招标采购导航网

   观点概述:


  从全球铁元素的供需平衡来看,2022年全球整体铁元素供应依然偏宽松,这意味着全球铁元素的价格中枢将会较2021年有所下移。并且,相较于供应,需求的弹性和持续性对价格的影响将更为显著,不过供应的节奏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价格变动的强度。此外,与全球铁元素偏宽松的格局不同,全球钢材供需格局可能略偏紧。


  供应方面,在矿价保持平稳的情况下,预计2022年铁矿市场仍有一定的增量,废钢市场也有较稳定的增长,整体铁元素市场供应趋增。需求方面,受益于基建、汽车等消费的增长,预计国外主要经济体的钢材需求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速。而国内房地产、出口在2022年都可能面临下行压力,不过基建、汽车、造船、家电下乡等带来的内需推动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国内的钢材消费,预计2022年国内钢材消费可能维持平稳或略有下降。整体2022年全球铁元素市场可能呈现供需双增的格局。


  就2022年全年来看,由于上半年新增铁矿供应难以释放,同时一季度国内仍面临采暖季和冬奥会限产,成材供应也将有限,而国外需求在产成品低库存和新订单高位的双重刺激下仍可能延续增长,并且国内基建也有望在上半年形成实物工作量,预计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出现供需错配的概率较大。之后,下半年新增铁矿供应或将陆续释放,并且钢材产量和库存也可能有所回升,叠加欧美加息后需求节奏预期放缓,全球铁元素供需格局也将趋于宽松。


  策略建议:


  跨品种可考虑做空05合约螺矿比


  跨期可考虑铁矿5-9或者成材5-10正套


  风险提示:


  1、国内外疫情及宏观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2、全球钢铁消费需求不及预期


  3、国内外铁元素供应增长超预期


  对2021年的铁元素市场来说,“限产”可谓影响全年的关键词,从2020年12月31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开始,关于“限产”的预期和各种限产政策的落实执行就在不断影响着铁元素的价格走势。


  一季度,作为全国钢铁重镇的唐山率先开启限产行动,之后成材价格及钢厂盘面利润都开始上涨,不过由于当时除唐山以外,其他区域钢厂并无限产行动,且唐山地区实际限产情况也不及预期,这期间的铁元素价格上涨相对温和。


  二季度,先是3月唐山被生态环境部调研后,开始执行更为严格的限产措施,之后4月邯郸也开始执行限产,这期间随着疫情的缓解,国内外钢铁市场需求强劲,导致当时钢材供需出现错配,成材价格及盘面利润均持续大幅上涨。而在利润攀升但产能又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钢厂为了实现产量最大化,对中高品铁矿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导致铁矿石的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高低品价差持续拉大,矿价也是易涨难跌。不过,5月中下旬受国内政策调控影响,整个铁元素市场迎来一轮回调,钢厂盘面利润也有明显收窄。之后虽然6月钢矿价格均有小幅反弹,但都未超过5月高点。


  三季度,先是7月初宝武、鞍钢等大型钢企相继接到要求全年粗钢产量同比不增的通知,之后安徽、江西、福建、江苏等地方省市也陆续开始部署落实粗钢压产政策,至此全国限产的大幕拉开,铁矿率先开启了一轮持续的下跌行情。但是,成材受益于限产的全面执行,钢价并没有明显回落,同时钢厂盘面利润再度扩大,钢材价格及利润均处于高位。继压产政策实施后,9月还有不少省市因能耗双控、限电及环保等因素进一步加大了限产的力度,导致9月钢厂盘面利润创了全年新高。而钢价虽然也有明显走强,但因矿价下跌导致成本下移,9月钢价未能超越5月高点。


  四季度,钢矿在经过一轮十一假期补库后再度下探,主要是因为能源紧张缓解后,供应预期增加,叠加恒大事件发酵,地产需求预期大幅下滑,导致钢材价格从10月中旬一路下行至11月末。由于钢价大幅回落至钢厂亏损,进一步减少了对铁矿的需求,矿价也继续下行,普氏最低跌至87.2美金,较5月最高时下跌了近63%,跌幅接近高点的三分之二。不过,随着11月全国大部分省市提前完成全年粗钢压减任务,12月开始钢厂复产预期增强,矿价再度走强,而钢价受益于北方采暖季和环保限产叠加南方能耗双控的限制依然保持坚挺。


  



打开APP 阅读最新报道



  




  2.1、 铁矿:新增产能增量约占全球1%


  2.1.1 四大矿:增量主要集中在2022年下半年


  作为在全球产量中占据近半匹江山的四大矿山,VALE、RIO TINTO、BHP、FMG这四大主流矿山的产量增长往往对全球铁矿石的供应影响巨大。不过,从这四大矿山的资本支出情况来看,近几年除了巴西VALE的资本支出仍呈现上升趋势,澳洲的三大矿山资本支出均处于低位,前两年资本支出较大的FMG后期的支出预期也有明显的下降。由于新增矿山产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澳洲主流矿山资本支出的下降,也预示着未来这些矿山的产能不会有大的增量。


  不过,巴西VALE的产能仍处于扩张周期,2022年VALE仍是四大矿山中主要的产量增量来源。根据下表的统计,2022年四大矿合计产量增量预计将有约2000万吨,其中近90%的增量预期来自于VALE。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增项目的投放,大多集中在2022年的下半年,部分项目要到四季度甚至年末才可能投产。因此,这些矿山项目虽然总体产能较大,但实际2022年可能带来的产量将较为有限。


  




  




  




  2.1.2 非主流矿:成本上升制约增量,价格低位情况下发运量可能会有大幅减少


  受益于近年来矿价持续上涨,尤其是2020-2021年矿价的大幅攀升,一些非主流矿的供应明显增多。但是,随着2021年下半年以来,矿价大幅回落至100美金附近,2022年这些非主流矿的投放或将再度受到抑制。


  根据西澳政府资源局的统计,2020年前十大铁矿生产国CFR平均成本在27-94美金之间,其中瑞典、加拿大、中国、乌克兰和美国的平均成本在80-95美金区间,意味着前十大铁矿生产国中近一半国家的CFR成本都在80美金以上。考虑到2021年全球海运成本大幅上升,预计2021年这些国家铁矿成本还将进一步增长。


  




  由于成本上升,2022年非主流矿的新增产能较少,不过仍有一些矿山的扩产和复产项目,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非主流矿的新增产能预计有1300万吨,但考虑到其中大部分投产集中在下半年,实际增量预计仅有500万吨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近十年来我国从澳巴以外非主流国家的进口情况来看,在矿价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通常国内从非主流国家的进口量也将会有明显的下降。这意味着矿价回落以后,非主流矿国家的发运量就会有明显减少。在普氏年均价低于100美金的年份,澳巴以外非主流国家发运到中国的年均量仅有1.6亿吨,较普氏年均价高于100美金时年均2.2亿吨的发运量减少近6000万吨。说明在矿价长期低于100美金的情况下,非主流国家的铁矿石供应减量可能不会低于6000万吨。


  




  综合而言,在矿价回落及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2022年非主流矿的供应增量将非常有限,同时高成本矿山的减量预计可能远大于这部分非主流矿的新增产能投放,若2022年矿价长期维持在120美金以下,保守预计非主流矿的供应减量可能至少有2000-3000万吨。


  2.1.3 国内矿:低价情况下存在减量,短期新增产能难以释放


  由于国内矿的成本也相对较高,随着2021年下半年矿价回落,国内矿的产量也在持续下滑。虽然这期间也有矿山安全检查及环保限产带来的影响,但从钢联的高频调研数据来看,2021年四季度开始,国内铁精粉的产量已经明显低于往年同期,处于历史低位水平。而统计局的原矿产量降幅虽然没有钢联铁精粉产量数据降幅大,但2021年下半年原矿产量也明显低于上半年。可见,矿价处于低位的情况下,国内矿的生产动能也明显减弱。若假设2022年国内铁精粉产量维持在2021年11月的水平,则全年国内铁精粉产量可能较2021年下降约2000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在钢铁行业“十四五”规划中将铁矿资源保障作为目标之一,自然资源部也表示已将铁矿列为国家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主攻矿种之一。据Mysteel统计,2021年前11月,仅河北省就有近60个矿山开发项目备案。另从国内黑色金属采选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表现来看,2021年下半年开始国内黑色采矿业的投资同比也有明显增长。


  不过,考虑到矿山从勘察到开采的周期较长,虽然2021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开采支持力度明显增大,但短期仍难以形成有效的供应增量。从原矿产量与黑色采选业投资同比变化的对比来看,产量的释放一般滞后于投资至少2年,所以即便在国内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预计最快也要到2023年国内矿的供应增量才可能会有效释放。


  




  2.2、 废钢:稳步增长


  除了铁矿,废钢也是全球铁元素的重要来源之一。因钢铁产品的使用周期一般在30-40年左右,所以废钢的产生会较钢铁生产周期有一定的延迟,由于全球钢铁产量的大幅增长是从21世纪初期才开始,根据世界钢协的预测,全球废钢的大量产生预计要到本世纪的中期。2019年全球废钢资源供应量约为4亿吨,世界钢协预计到2030年全球废钢供应量可达到约6亿吨,到2050年可以达到9亿吨,整体全球废钢的供应将呈现一个稳步增长的态势。


  




  随着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已经在城市建设和耐用品消费上积蓄了大量钢铁资源,近两年因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的加速更新换代,废钢资源开始加速释放。根据废钢协会测算,2020年国内废钢产量2.6亿吨,按照每年7%左右的增速测算,预计2022年国内废钢供应量可以达到约3亿吨,整体国内废钢供应也呈现一个稳步上升的态势。


  




  三


  2022年铁元素需求情况


  根据世界钢协的统计,全球钢材的消费领域主要分布在建筑、机械装备、汽车、金属制品、交通运输设备、电力设备及家电等领域。其中,建筑领域的消费占比超过50%,机械装备占比约16%,汽车占比约12%,金属制品占比约10%左右。


  从分国别的成材消费情况来看,中国约占全球消费总量的50%以上,亚洲除中国以外地区的消费占19%左右,欧洲约占11%,北美占8%,其他国家和地区合计占比约10%左右。


  




  3.1、 全球主要终端消费领域需求


  3.1.1 建筑业:国外需求向好,国内需求偏稳


  3.1.1.1 国外建筑消费:保持较高增长


  尽管国外钢材消费总量在全球占比不到一半,但其最大的钢材消费领域也在建筑业。疫情之后世界各国都试图通过对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来刺激经济活动,根据都柏林一项基建展望报告,202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实际增速为2.7%,总产值达到3.4万亿美元。在疫情爆发之前,全球包括公路、铁路、电力、供水和污水处理以及其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机场和海洋/内河航道)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就一直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增长,其中2018-2019 年全球产出平均增长4.2%,预计 2021 年将急剧加速,产出增长6.2%。此后,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2022-2025 年平均增长预计在4.9%。实际上,2021年以来国外主要经济体也都在计划或已经通过了一些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法案。


  




  此外,根据美国Dodge Construction Network发布的动量指数,该指数是对规划中的非住宅建筑项目初始报告的月度衡量,通常领先于非住宅建筑的建筑支出整整一年,2021年10 月份,该指数升至14年来的最高水平,主要是由于仓库、办公室和医疗保健结构的规划增加,这也预示着2022年美国非住宅建筑开工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3.1.1.2 国内建筑消费:整体预期偏稳


  3.1.1.2.1 房地产:有下行压力


  在“房住不炒”大基调下,受“三道红线”、房地产信贷管控、重点城市集中供地等地产政策影响,2021年初开始百城土地成交持续回落,虽然四季度土地成交有企稳表现,但仍处于零轴以下的负增长区间。由于新开工较拿地有6-9个月的滞后期,新开工的拐点直到2021年下半年才开始出现,预计2022年上半年房地产新开工仍将延续下滑趋势,对国内钢材需求将形成较大拖累。


  




  不过,从施工面积来看,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存量施工面积依然较高,这意味着在建项目对钢材的需求仍有一定的支撑。尤其是在2021年下半年不少房地产企业由于资金链问题导致项目延后,随着四季度以来政策托底后房地产销售逐渐趋于改善,预计2022年存量房地产施工项目的赶工需求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对钢材消费形成支撑。


  




  3.1.1.2.2 基建:有望适度发力


  基于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下行压力加大,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政策层面对基建的提法就越来越多,并要求基建项目投资适度超前,以争取在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截至2021年12月17日,2021年已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占全年新增专项债额度的97%,2021年新增专项债发行已基本完成。2022年新增专项债提前批也已于12月下达,额度为1.46万亿,占当年目标额度的40%。2022年地方债提前批时间早于往年,体现出了政府“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的决心。这也意味着2022年国内基建投资或将迎来适度发力,基建需求在2022年很可能会对钢材消费形成较大支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冲房地产下行导致的需求下滑,实现宏观层面的跨周期调节。


  




  此外,从政府性基金支出与基建投资增速的关系来看,由于政府性基金的主要用途为基础设施建设,二者有一定的相关性,且政府性基金支出领先基建投资约1-2个月。例如2018年11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见顶后1-2个月内基建增速开始下行;2020年5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回落,7月基建投资增速回调。当前国内政府性基金支出已经有边际加快发力的趋势,预计2022年在控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基建投资有望回暖。


  




  3.1.2 汽车业:可能迎来大幅增长


  2021年全球汽车生产依然受到疫情和供应链断供的影响,尤其是9月以来欧洲三大汽车制造商相继停产造成全球汽车产量进一步下滑。根据IHS Markit的预测,2021年全球汽车产量预计跟2020年持平。由于2021年汽车产量受限,在国内外汽车消费需求依然较好的情况下,导致汽车库存水平出现大幅下滑。截至2021年10月底,中国汽车库存较2020年底下降了32%,美国汽车库存较2020年底下降了86%。


  可见,2022年只要汽车供应链有所恢复,即便是汽车补库需求就可以给汽车产量带来较大的增量。实际上,随着东南亚疫情逐渐向好发展,汽车芯片供应链也在加快恢复,据机构调研了解,11月整个亚洲地区除越南以外,产能利用率基本都已经恢复至90%以上,机构预测2022年下半年全球汽车供应链有望得到较为全面的改善。


  




  基于汽车供应链预期将逐步改善,2022年的汽车生产预计也将会有较大的恢复。根据IHS Markit的预测,2022年汽车产量同比增速可能达到10.6%,其中欧洲和北美的预期增长率都在16%以上,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地区产量增速预期也有8%以上,中国汽车产量增速预期在5.3%,这与中汽协对2022年国内汽车5.4%的销量增幅预测基本相当。整体全球汽车产量的预期回升,将会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国内外对钢材的消费需求,尤其是板材类的产品需求。


  




  3.1.3 其他制造业:仍有增长空间


  3.1.3.1 国外制造业:新订单高,产成品库存低


  尽管2021年国外制造业已经较2020年有明显恢复,但因供应链不稳定、劳动力短缺、原材料价格高涨及疫情反复等多种因素影响,2021年国外的制造业恢复水平依然不高。其中,欧洲地区四季度以来因疫情管控加严,工业生产再度受限,预计要到2022年二季度才可能有所恢复。不过,美国2021年下半年以来工业生产和产能利用率均有所恢复,但其新订单需求表现更为强劲,同时产成品库存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这意味着2022年欧美制造业需求仍将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3.1.3.2 国内制造业:出口尚有韧性,内需也有支撑


  随着加息预期增强,预计2022年国外消费可能会出现需求拐点,但考虑到当前欧美疫情尚未稳定,同时海外供应链恢复仍需时间,国外制造业恢复进度依然缓慢,预计国内制造业仍将受益于海外订单回流,四季度以来国内PMI出口订单指数也有明显回升,在国外制造业全面恢复之前,预计2022年国内制造业出口仍可能保持一定的韧性。


  此外,由于疫情后国内制造业恢复较早,2021年以来国内新接了大量的造船订单。根据Clarksons统计,目前中国的船舶手持订单量已占全球的46%。而中船协统计的国内手持船舶订单累计量也明显高于历史同期,预计造船业需求有望在2022年对国内钢材消费形成一定支撑。


  




  同时,受益于国内稳增长的经济政策,预计2022年国内消费也有望给制造业带来一些增量。一方面,基建投资力度的加大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国内工程机械的需求;另一方面,稳增长促销费政策的实施,例如发改委提出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农村家电更新行动,实施家具家装下乡补贴和新一轮汽车下乡,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这些消费刺激政策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国内家电、汽车等制造业的用钢需求。


  3.2、 机构对全球钢材消费需求的预测


  从世界钢协和国内冶金工业规划院对2022年全球钢材消费的需求预测来看,基本都给了全球约2%的年度增长预期,认为全球2022年的钢材需求总量可能接近19亿吨,除中国以外,其他地区的钢材消费都将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3.3、 近年来国内外钢铁新增产能情况


  3.3.1 国外新增产能


  根据OECD的统计,2021-2023年间全球至少有4500万吨的钢铁产能将会投放,大多集中在亚洲和中东地区,一些此前没有钢铁业的国家也在建设粗钢产能,例如玻利维亚、纳米比亚和莫桑比克预计将在2021-2023年间启动他们的第一家钢铁厂。而中东的伊朗在2010-2020年间炼钢产能已经增长了一倍多,预计2021-2023年伊朗的产能还将进一步扩大至6870万吨,这将意味着伊朗可能会超越德国和土耳其,成为全球第七大钢铁生产国。


  




  从新增产能分类来看,2021年国外新增电炉产能约有1720万吨,新增高炉产能约有1380万吨,2022年新增产能则全部为电炉产能,约有560万吨。基于钢材消费需求增长的预期,认为国外2021年投产的钢铁产能大概率会在2022年开始生产,按照平均70%左右的产能利用率测算,这些新增产能可能会在2022年带来约1200万吨的废钢需求和1600万吨的铁矿需求。


  3.3.2 国内新增产能


  根据Mysteel统计,2022年全国钢铁产能压减量约为675万吨,主要以淘汰10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为主,一季度和三季度是淘汰量比较大的时期,产能置换区域则主要集中在河北、江苏、山东地区。不过,相较于全国12亿吨以上的钢铁产能,675万吨的减量仅占比不到0.6%。


  实际上,2021年国内政策对钢铁产能释放的影响更大。不过,从2022年工信部的年度工作内容来看,已经没有再明确提出要压减粗钢产量,而是将工业稳增长列为工作的重点,预计2022年除了继续实施淘汰落后的产能置换减量以外,从政策层面再大幅压减粗钢产量的概率不大。


  




  四


  2022年全球铁元素供需平衡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按照供需都中性或者都悲观和乐观三种假设来测算2022年全球铁元素供需平衡如下,根据测算,2022年全球整体铁元素供应依然偏宽松,这意味着全球铁元素的价格中枢将会较2021年有所下移。并且,相较于供应,2022年全球铁元素需求的弹性和持续性对铁元素价格的影响将更为显著,不过供应的节奏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价格变动的强度。


  




  不过,从全球粗钢供应与钢材消费平衡情况来看,2022年全球钢材供需可能略偏紧,若全球粗钢供应处于悲观假设,在全球钢材消费保持较高水平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钢材短缺的情况。


  




  综合而言,供应方面,在矿价保持平稳的情况下,预计2022年铁矿市场仍有一定的增量,废钢市场也有较稳定的增长,整体铁元素市场供应趋增。需求方面,受益于基建、汽车等消费的增长,预计国外主要经济体的钢材需求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速。而国内房地产、出口在2022年都可能面临下行压力,不过基建、汽车、造船、家电下乡等带来的内需推动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国内的钢材消费,预计2022年国内钢材消费可能维持平稳或略有下降。整体2022年全球铁元素市场可能呈现供需双增的格局。


  就2022年全年来看,由于上半年新增铁矿供应难以释放,同时一季度国内仍面临采暖季和冬奥会限产,成材供应也将有限,而国外需求在产成品低库存和新订单高位的双重刺激下仍可能延续增长,并且国内基建也有望在上半年形成实物工作量,预计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出现供需错配的概率较大。之后,下半年新增铁矿供应或将陆续释放,并且钢材产量和库存也可能有所回升,叠加欧美加息后需求节奏预期放缓,全球铁元素供需格局也将趋于宽松。 新浪网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