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雅安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的通知

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特邀成员单位,各县区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各有关单位:

《雅安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已经雅安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第2次会议审议通过,报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雅安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代章)

2021年12月22日

“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

为全面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强省战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和水平,发挥知识产权支撑引领作用,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中办发〔2019〕56号)和《四川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方案》(川委发〔2020〕50号)精神,以及《雅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要求,结合雅安市知识产权实际,对全市知识产权工作进行系统部署,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知识产权发展基础与发展瓶颈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雅安市知识产权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和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的大力帮助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始终把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抓手,为企业创新创造减轻负担,为市场发展增添活力,切实提高了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较“十二五”期间有显著提升,助力雅安决战脱贫攻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十三五”期间,全市共申请专利729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850件;授权专利4008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41件。截止到2020年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04件。其中专利申请量排在前三的依次是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在“十三五”期间雅安市专利申请的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十三五”期间,全市商标申请共计12598件,有效商标注册量达10881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定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9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0件,版权登记数量7633件。蒙顶山茶”品牌价值达37.14亿元、“汉源花椒”品牌价值达49.65亿元,雅安茶叶综合产值达到160亿元,汉源花椒综合产值21.56亿元,“蒙顶山茶”和“汉源花椒”被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产品保护名录; 68家企业130余款产品拥有“四川扶贫”公益品牌商标使用权,并进入了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微店、“村直蔬”、企业实体门店等渠道销售。

不断加大

突出知识产权保护重点,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侵犯商标、专利的违法行为,保护发明创造者自主创新和生产的积极性,健全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格局,强化专利执法,改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将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与重点时段的工作任务、常态化的监管执法有机结合,周密谋划部署知识产权保护工作。2020年,全市先后开展了“春雷行动”、“蓝天”行动、“铁拳”行动等知识产权专项保护行动,查处侵权案件80起,罚没47.96万元。市文体旅游局加强非法出版物查处,开展执法检查90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5300余人次,督查经营单位约5700家次,依法立案查处涉知识产权案件2件,没收非法出版物20本,盗版光碟63盘。市农业农村局加强植物品种权保护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检查企业5915次,整顿市场521次,出动执法人员6230人次,发放资料3.29万份,查处194起案件,涉案农药81.8公斤,货值0.3633万元。市林业局开展“双随机”检查,打击侵犯林业植物新品种权专项行动,推进林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建设。市商务局制定展会参展商诚信和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加强对展会的巡查监管,防止参展参会单位侵权、造假行为。市经信局突出钢铁、食盐、成品油监管,着力防止出现知识产权侵权和假冒伪劣产品。市中级人民法院继续推行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和“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发挥要素式审判的积极功能,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开展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推动远程立案、办案平台建设,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效能,2020年受理、审结知识产权民事案件75件,审结犯罪案件4件5人,调解、撤诉方式结案51件。市人民检察院成立专班,开展引导侦查,引导行政证据向刑事证据转化。市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知识产权纠纷51件,成功调解40件,调解终止3件。市委政法委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调解工作。

“十三五”期间,雅安市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纳入“七五”普法规划,制作《追溯雅安小商户多发商标侵权案件的背后》专题栏目,开展知识产权法制宣传。利用电视、微信、微博、客户端、电台网站等载体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组织学校利用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及科技科普宣传。组织师生参与科技活动,营造创新环境、打造众创空间。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向学生发出保护知识产权倡议,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知识产权法律宣传100多场,参与学生达6万人次。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宣传活动,向市民宣传和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开展植物新品种保护宣传。将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内容。派出员额法官和法官助理参加知识产权审判的培训,组织干部参加知识产权业务培训班。开展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执法培训。

2020年,市财政预算安排市场监督管理专项业务经费180万元统筹用于开展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在内的各项市场监管工作;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争取到上级专项资金151万元,统筹用于知识产权的各项工作开展;十三五期间设立了150万的专利资助资金,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商品化及产业化,将专利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我市经济发展。

“十三五”期间,雅安市积极落实财政金融互动奖补政策,实施专利权质押融资奖补,按专利权质押年度贷款发放额的1%给予金融机构奖励,为知识产权融资质押业务提供增信服务,给予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不良率可以高出自身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的宽松监管标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1笔、金额3495万元。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融资可获得性,全市12家金融机构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

全面落实机构改革方案,顺利完成市知识产权机构改革,调整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并完善职能职责,明确了职责分工和目标任务,构建起了政府主导、牵头部门主抓、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的知识产权工作格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协同推进知识产权各领域协调发展。

二、发展瓶颈

“十三五”期间,雅安市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良好发展基础,但与全省其他先进市横向比较,在知识产权保护、创造、运用、管理、服务、人才、文化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成为制约雅安知识产权创新与发展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产权数量上较原有基础有所增长,但知识产权整体数量和质量与全省其他领先区域相比较存在差距,仍有待提升和增强。有效专利维持率低、维持时间不长,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商标拥有量偏低。必要专利、核心专利、知名品牌、标杆企业、精品版权还比较少,产品的品牌附加值,发展优势尚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全市高价值发明专利全省排位第13位,商标有效注册全省排位第17位,全省排名均靠后。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全市专利新增产值10.93亿元,新增利税2248.31万元,知识产权在产值和利税中占比较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动能不足。知识产权创造人才缺乏,社会服务机构不完善。

当前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和转化是当前知识产权工作的主要导向,但知识产权运用和转化支持政策不足,创新创造的支持政策还比较滞后,知识产权宣传氛围不高,知识产权宣传仍然停留在小范围,碎片化现象明显,全市尊重知识产权,参与创新的氛围还不高。

知识产权工作需要知识产权人才的推动,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实务型人才、服务型人才和行政管理执法人才。受到机构限制,市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仍停留在碎片化培训阶段,针对性、系统性依然不强,培训效果不好,知识产权培训平台单一,覆盖面不广,人才队伍建设还比较滞后。

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调整到位,职能职责初步建立,知识产权工作主动性不强,整体协作能力亟需提升。机构改革后,各县区由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但未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股室、服务机构和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客观上造成了知识产权工作在基层虚化、弱化的现象。同时,2019年机构改革时,知识产权管理职能由科技部门划转市场监管部门,但无相关人员和档案划转,专利保护和服务工作未能较好衔接。知识产权服务业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尤其在涉及专业度要求较高的行业领域较缺乏,知识产权运营和服务机构只能借助区域外的专业机构参与,迫切需要引进外部优秀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机制尚需优化,案件的取证难、定性难、周期长、效果差、法律适用复杂等问题仍未切实有效解决。仍存在侵权易发多发、维权难的现象,且执法措施和惩戒力度不足,快速维权体系及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

因知识产权基础薄弱,因此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投融资、运用转化等方面尚未有效开展,配套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偏弱,社会资本介入程度较低。知识产权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明显。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尚需完善,需进一步完善雅安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和举报投诉与维权援助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建立集知识产权确权、转让、维权援助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环境,全面开启雅安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新征程。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战略引领,全面深化改革

强化战略导向和规划引领,聚焦融合发展,加强横向协同和上下联动,构筑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知识产权新优势,着力将知识产权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等多种手段,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强化高质量发展思路,促进知识产权从多到优、从优到强,积极开展高价值专利、知名品牌、标杆企业、精品版权培育工作,实现知识产权高水平创造,提升知识产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加强重点工作前瞻性研判、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最大限度挖掘创新潜力,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主要依靠创新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成为创新创造载体,培育形成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和产业,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雅安市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增长服务。

利用知识产权服务雅安市现代产业体系,助推构筑产业强市新态势。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优质特色产品;通过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助力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

强化跨部门跨区域协作,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工作协调和执法协作机制,推动知识产权多元共治,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系统治理效能。

坚持总体提升和重点突破,推动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知识产权高质量稳步发展,打造特色产业群,加强地理标志管理和使用,加强特色领域和新经济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三、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国家、省发展战略和雅安市经济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积极探索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雅安特色优势,把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高地、全省西向拓展开放高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产业发展高地和生态经济、门户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的实现路径,加快建设步伐,推动奋斗目标早日实现。

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手段强化保护,强化知识产权运用意识,夯实区域知识产权基础,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格局,突出知识产权“执法更严”、“赔偿更高”、“维权更快”的目标导向;到2025年,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和优化营商环境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知识产权维权机制得以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知识产权建设迈向更高水平,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指标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知识产权产出主要指标稳定增长,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5件,有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超过40件。

——知识产权高效能运用。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显著加快,知识产权许可转让贸易额明显增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到2亿元。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达到200家。

——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不断增强。科技、经济、贸易、金融等部门知识产权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形成管理科学、分工合理、协同共治、执行顺畅、监督有力、服务优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显著增强。

——知识产权高水平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加强,司法保护、行政执法、仲裁调解、维权援助、行业自律、权利人自我保护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日趋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更加严格规范,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全面加速,人才交流更加活跃,培训更加广泛,形成一支结构优、素质高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

“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 标   名 称

2020年

2025年

属性

1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02

1.05

预期性

2

授权发明专利总量

404

600

预期性

3

PCT专利年申请量(件)

0

2

预期性

4

商标有效注册量(件)

10881

15000

预期性

5

著作权登记数(件)

7633

2600

预期性

6

地理标志商标(件)

29

40

预期性

7

驰名商标(件)

8

10

预期性

8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个)

10

10

预期性

9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亿元)

0.35

2

预期性

10

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家)

7

12

预期性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水平

深入推进关键技术领域知识产权战略,支持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在大数据存储服务、大数据分析应用、大数据预处理、大数据算力供应及关联产业,锂电新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现代纺织等特色集群产业,汽车(新能源)及零部件产业,水电、风电以及氢能等产业进行自主研发。鼓励以先进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四大优势产业为支撑的“1+4”现代工业体系开展专利布局,形成一批自主可控的高价值专利。推动完善以质量和价值为导向的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创新资源向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聚焦。推动专利优先审查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高价值发明专利倾斜。全面取消专利资助政策,重点加大对后续转化运用、行政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政策支持。

专栏1 高价值专利培育行动

高质量创造。在企业技术研发之初和研发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专利信息,找准研发的起点、重点和方向,避免低水平研究和创新资源的浪费。高质量创造是提升专利质量、培育高价值专利的源头和基础。

高质量申请。对于一些涉及重大技术的专利申请要认真研究探讨,研发人员既要了解技术且可以详细阐述,由高水平、专业对口的专利代理人与研发人员充分沟通后撰写申请文件,保证专利申请的质量。在审查过程中,研发人员与代理人积极争取,按照审查标准和法律规范,结合自身技术实际情况进行范围的修改调整,确保被授予的每一项专利权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精准长远布局。专利具有地域性特点,高质量专利要成为高价值专利,必须从市场和战略布局层面,在有市场前景的国家和地区作好专利布局,才有可能为市场竞争力最大化奠定基础,这是高价值专利培育的目标。同时,围绕核心技术保护,采用商业秘密加外围专利布局保护结合的方式,最大化赢得市场竞争中的博弈。

政策扶持上精准着力。明确政策导向,制定或调整现有政策,使地方政策向着高质量、高价值专利的发展方向发力。专利是市场的产物,任何政策的支持都要向着市场规律、市场轨道和市场方向发力。

高水平遴选和评估。引进和培育若干业务精、信誉好、稳定的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门负责高质量、高价值专利的遴选和推荐。研究确立客观评估评价标准,在高质量、高价值专利培育过程中认真负责地做好评估评价,使培育工作更加精准和富有成效。

开展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面向企业、产业和基层加强商标品牌建设的指导和服务。围绕“五雅”特色优势产业,构建“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体系,打造“天润雅安”“蒙顶山茶”“雅安藏茶”“汉源花椒”“石棉黄果柑”“荥经天麻”等农产品品牌,引领全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积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积极组织“雅字号”农产品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博览会和“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等市场拓展活动。

充分利用雅安市地理标志基础,发挥品牌效应,助力全市经济特色发展。加强调查研究,全面开展辖区内特色地理产品的调查摸底工作,对特色地理产品的种植区域、种植规模、市场销售情况、从事生产和经营主体的情况、产品特征、技术规范及标准、自然环境相关资料进行认真统计、分析、总结,建档建库。对条件已经成熟的地理标志,由专业服务机构跟踪服务协调,指导做好申报材料准备;对尚未达到申报条件的地理标志,针对现存问题及时补充完善。依托现有地理标志发展基础,实施地理标志品牌战略。以发展农产品品牌为重点,培育、保护和发展特色农产品和特色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品牌。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支持植物新品种、农业技术专利、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创造运用,培育一批有重大价值的粮油作物和经济作物优良品种。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注册一批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

专栏2   实施地理标志品牌培育和运用行动

一是与县区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行业协会等相关单位取得广泛联系,开展资源普查,建立地理标志资源信息库。

二是紧紧围绕市内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在建立地理标志资源库的基础上,制订地理标志工作规划,有序开展地理标志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鼓励企事业单位等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和完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各环节的标准,为完善区域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奠定基础。

三是通过开展地理标志培育运用工作试点,力争“十四五”期间有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超过40件。引导产业和企业打造地理标志品牌产业链条,增强企业地理标志培育意识,提高地理标志运营能力。

四是根据地理标志资源库入库产品产业情况,发挥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引导作用,支持各产业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同时,根据具体情况,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制定对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奖励办法。

五是邀请地理标志相关专家开展专题培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农民企业家等对地理标志价值内涵的认识。

六是通过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害地理标志的违法行为,引导和督促行业协会通过制订行规等方式,加强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推动完善版权产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实现由数量和速度向质量和效益转变。开展版权经济贡献率调查,推动建立版权产业大数据库。整合版权产业资源,推动版权成果转化和运用,促进版权与各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开展版权示范创建活动,优化版权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引导和规范版权社会服务机构建设,全面提升版权社会服务能力。

专栏3   完善版权管理运用促产业发展行动

以计算机软件、出版、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广告服务等核心版权产业为重点,推进版权示范单位建设,不断提高版权登记数量。支持各类著作权权利人通过版权授权许可等方式开展版权贸易,加大与互联网、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优化版权社会服务体系机制,引导规范作品登记手续。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巩固已有的成果,持续推进企事业单位和重点工作领域的软件正版化、管理规范化。


二、激发主动创新创造活力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激发创新创造潜能。依托国家技术转移平台,持续推进市校(院、企)战略合作,充分利用四川农业大学、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及区内科研机构、企业的人才科研优势,加快推进创新人才团队培养,积极推动产业孵化,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投入的主体地位,探索建立后补助机制。持续推进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持续深化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产研院、“千人计划”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加大产业研发创新投入,通过科技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企业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推进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培育建设。

专栏4   强化提升企业创新创造能力行动

强化企业主体培育,激活创新链。全面落实“产学研”深度合作,打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实现特色产业的技术开发利用和成果高效转化。支持科研院校协助解决产业和企业发展技术瓶颈,集成攻关,突破产业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知识产权,推动雅安市优势产业的发展。

推进核心技术攻关,打通产业链。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以先进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四大优势产业为支撑的“1+4”现代工业体系,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整体规划,在清洁能源、战略资源、装备制造、先进材料、数字经济、食品药品、信息化、环境保护和农业特色产业等领域实施一批知识产权专项,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主动争取国家、省战略科技布局,力争更多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项目落地。鼓励企业充分发挥资源、资本和技术优势,开展创新研究,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开展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企业运营模式创新。围绕共性产业联合建设技术研发平台、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与产业化基地。

健全专利导向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围绕雅安大数据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高等职业院校产业园项目、雅安藏茶产业园、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构建有利于知识产权加速发展的政策和统计监测体系,提高园区企业知识产权水平。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协作。引导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和技术专利导航,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引入有实力的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常态化对企业进行专业化培训和辅导,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辅助建立重点产业、企业知识产权侵权监控和风险应对机制。

三、全面提升知识产权质量

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主体地位,围绕重点企业开展专利布局,指导企业通过自主研发、院企合作、并购等途径,在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专利组合,推进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建设,提升企业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运用能力,由点及面带动全市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提升。

推动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加强专利、商标、版权密集型企业扶持力度,支持企业转化专利技术、培育自主商标品牌,提高质量和品牌价值,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知识产权强企。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知识产权提质增量,鼓励企业申报“中国专利奖”、“四川专利奖”。强化科技创新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加强知识产权项目的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在绩效评价中的权重。加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创造和重点领域专利布局,支撑具有雅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围绕雅安市的特色主导产业,着力开展专利布局、专利分析、专利预警、品牌打造等知识产权建设、提档升级工作,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力企业从“制造”到“智造”转型,助推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的争创。围绕企业成长培育工程,在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同时,突出“专精特新”发展方向,鼓励并指导企业开展重大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

以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以大熊猫文化和世界茶文化为核心承载的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优化“一心三带两区”的发展布局,其中,“一心”指做强 1 个核心:雨城区围绕打造“熊猫之城”,用好“大熊猫”世界级 IP,擦亮天府旅游名县品牌,突出都市型现代服务业发展,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国际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带头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名山区围绕打造茶文化名城,立足名山名茶名城特色,用好世界茶文化发源地 IP,做好“茶”文章,建设“景城一体”精致山水茶叶公园城市,打造融入成都都市圈的桥头堡、绿色发展的排头兵和做强主干的先行区;经开区围绕打造“产业新城”,以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统筹规划和功能布局,打造产城融合绿色生态城、成雅绿色经济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三带”指做精大熊猫生态文化带、最美318川藏风情体验带、攀西特色康养休闲旅游带3条文旅产业带;“两区”指做活北部生态文化旅游片区、南部特色康养度假片区2大文化旅游片区。加强景区景点名称、民宿、旅游商品、特色食品商标开发和利用,推动其扩展注册为民族民间工艺品、特色食品等领域商品商标。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开发利用,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历史遗存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打造一批国省级品牌和天府旅游名牌产品。

专栏5   推行文旅品牌建设助推地方经济行动

统筹推进文旅资源普查和挖掘是核心。抓好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成果的利用,积极促进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成果转化。

有序推进重大品牌项目为依托是关键。打造建设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知名文旅精品,大力提升文旅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扎实做好文旅宣传营销是手段。打造属于雅安地域特色的品牌文旅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微信、电视广播、直播等进行宣传推广。

加强文旅品牌知识产权保护是保障。加强对手机APP、网络平台、微信小程序、电视广播、直播平台等新兴领域的知识产权监管力度,提升治理效能。强化文娱演出、文化创意、特色美食、旅游休闲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指导申报知名文旅精品旅游品牌,赋予创新创作者空间和舞台。

助力“融合创新”方向,强化“直播经济”、“电商市场主体培育”、“节会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在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领域的应用,探索培育新经济新业态项目的知识产权要素配套建设,建立直播、带货网红与雅安特色农产品合作社、食品企业、康养产业的联结,利用新媒体全方位推介雅安特色农产品及雅安特色文旅产品,夯实新业态产业知识产权法律基础,为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发挥知识产权保驾护航的作用。

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的优势开展乡村振兴工作,重视特色美食、地方小吃、特色服务、特色农产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民间艺术等的市场价值挖掘和市场开发,实现知识产权与旅游、农业、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致富奔康。

四、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措施

(一)增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效能

强化整体部署,坚持依法行政,推进知识产权机构、职责、权限、程序法定化,推进知识产权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完善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加快形成协调有力、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到位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制。积极探索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力量整合的有效途径,切实增强联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能力。根据《雅安市贯彻落实〈四川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方案〉责任分工》,统筹推进全市知识产权工作。

构建有利于知识产权发展的政策环境,采取配套措施,促进知识产权与投资、贸易、科技、金融、文化等政策的融合,更大程度调动全社会参与知识产权工作的积极性。

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设立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提升领导层次,规范工作流程,积极鼓励申请《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认证,定期对企事业知识产权咨询服务人员、绩效评价人员和企事业内审人员进行知识产权专项培训。促进企业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研发、生产、销售全产业链过程,增强企业品牌意识,建立健全品牌管理体系。

五、切实实施品牌提升行动

(一)实施品牌战略

构建“区域公用品牌+重点企业品牌+重要农产品品牌”模式,打造“天润雅安”“蒙顶山茶”“雅安藏茶”“汉源花椒”“石棉黄果柑”“荥经天麻”等农产品品牌,鼓励、支持企业加快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二品一标”申报认证。以大熊猫文化、茶马古道文化、藏羌彝民族民俗文化等为媒介的对外文化传播和交流进一步深化,以最美国道 318、川藏茶马古道、大熊猫国际黄金旅游线为支撑的跨区域文化旅游协作不断加强,深度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擦亮“天府之肺·熊猫故乡”金字招牌,塑造“雅雅安安”文旅 IP 形象,做大“世界茶源”文旅品牌、做强“熊猫论坛”会议品牌,做精“熊猫西游”研学品牌、“熊猫灯会”夜游品牌、“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红色品牌以及“熊猫乐跑”体育品牌、“蜀山彩虹”观鸟品牌、“雅安地学”研学品牌等。争创若干天府旅游名牌(名镇、名村、名宿、名导、名品、美食等),区域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专栏6   区域优势品牌和产业技术保护提升行动

打造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结合雅安市区域和产品特征优势,全力打造培育地理标志产品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品质和品牌作为引领,带动农业经济的深化发展。

强化已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运用。依托优质的农产品产业基础,积极宣传推广“蒙顶山茶”“雅安藏茶”“汉源花椒”“石棉黄果柑”“荥经天麻”等现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组织参加农产品博览会等活动,拓宽推介渠道。同时,规范商标的使用,提升产品品质的管理,提升地理标志涉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有机稳定的产销系统。

加强对地理标志品牌的管理和保护。加强对地理标志的规划引领和制度建设,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建立地理标志产品溯源认证服务体系,实现产品认定及溯源管理,严格地理标志的使用授权的监督管理,搭建地理标志及雅安特色产品知识产权监管保护中心;塑造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形象,各级财政加大扶持,加大推广地理标志产品力度,逐渐提高其质量标准,制定和实施乡村农业品牌扶持政策,努力打造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增强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二)实施品牌行动

出台扶持政策,指导鼓励企业争创“中华老字号”、“四川省天府质量奖”等活动。组织优势品牌企业参与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四川农业博览会、西博会、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等。

六、提高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一)健全知识产权协调保护机制

加强市场监管、公安、检察、法院、宣传部等多部门协调配合,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建设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投诉举报服务平台建设,打造高效、流畅的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枢纽,提供维权援助指导服务。构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促进知识产权纠纷快速有效解决。建立跨市协作执法机制和重大案件联合督办制度。利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落实《川渝知识产权合作协议》,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实现知识产权保护资源共享。

(二)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打击力度

加强知识产权监管和行政处罚力度,开展重点产业、重点环节、高发群体的专项执法行动。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常态化开展专项打击行动,持续保持对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犯罪的高压严打势态。健全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源收集摸排机制,鼓励知识产权侵权线索举报,主动排查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指导企业提前防范和化解。在工业园区、商贸集市等重点场所,建立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站,提供维权咨询、权利信息查询等服务。

(三)加强知识产权民事司法保护

按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司法惩处力度,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有效遏制侵权行为”的工作要求,严格执行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依法惩治不法侵权行为,提高侵权成本。对具有恶意侵权、重复侵权及其他严重侵权行为、恶意诉讼行为,依法严格执行严厉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四)加强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

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重点打击链条式、产业化和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犯罪。严格执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入罪标准,进一步加大刑事打击力度。

加强知识产权行政裁决工作,健全知识产权投诉举报、维权援助和纠纷调解机制,提升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质量、效率和水平,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健全知识产权纠纷案源收集摸排机制和侵权风险排查机制,及时防范化解侵权风险。构建知识产权基层保护网络,建设产业聚集区、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信息公开,建立案件信息公开情况抽查制度。

专栏7   深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行动

地方法制建设,加强监管与执法协作,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快速反应机制。深入开展“春雷行动”、“铁拳行动”、“蓝天行动”等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查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加强对商标恶意注册和非正常专利申请等行为的监管。强化知识产权执法信息公开,开展案件评查,提高办案质量。加强行政执法队伍人员配备和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升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装备现代化、智能化水平。组织开展法律知识、业务技能培训,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能力。

(六)加强知识产权跨区保护

跨区域开展商标品牌建设协作、知识产权保护资源共享、人才培养交流等机制上的深化合作。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建立保护实行“一地认定、各地共认、异地联保”高效统一的知识产权侵权假冒线索移送、调查取证、执法协查、结果互认及信息共享的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普法宣传,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社会氛围,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志愿者制度,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治理。

七、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一)提升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水平,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知识产权申请、投诉、法律状态查询等综合服务。持续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便利化水平,设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咨询窗口,设立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强化知识产权业务和服务资源的融合,加强商标、专利、版权、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申报咨询服务指导。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完善政策,健全体系,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建立系统规范、支撑有力、协同高效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以知识产权服务网点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重要平台,持续推进知识产权服务网络建设,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效能。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强化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知识产权文化宣传、维权援助、运营交易、公益培训等能力建设。

力争培育本土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吸引外部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雅安落地,扶持发展知识产权代理、信息与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集中管理、委托管理等服务,为雅安企业和创新创业者提供专业便捷的代理服务,助力雅安经济发展。

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诉调对接机制,形成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动知识产权有关行业协会、商会、企事业单位建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鼓励权利人通过非诉讼方式化解纠纷。

完善知识产权维权工作制度,提高“12315”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与维权援助服务功能。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受理、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为一体的基层知识产权维权体系。拓宽维权援助渠道,通过日常监管、投诉举报和检验监测等途径,探索建立企业维权、行业自律、行政执法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机制。

加强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行业协会建设;鼓励重点企业、园区、协会、商会、产业联盟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开展行业自律。支持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开展集体维权工作,共同应对知识产权纠纷,切实保障知识产权成果。

八、加强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强化违法失信惩戒力度

加强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失信主体信用监管,及时归集知识产权行政处罚和抽查检查信息,按照信用风险分类监管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故意侵权、重复侵权、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等失信市场主体在相关平台进行公示。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对知识产权(专利)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发改财金〔2018〕1702号)要求,依法依规对失信对象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申请财政性资金项目、享受税收优惠等工作中实行联合惩戒,推动相关信息在融资授信等领域综合应用。将失信市场主体纳入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行重点检查,对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市场主体开展联合惩戒,实现“一次失信,处处受限”,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九、构建人才智力支撑体系

(一)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训,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创新活力,结合企业需求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推动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建立多层次的知识产权培训体系,依托国家和四川省的系统支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企业家、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等类别组织开展培训,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保护示范镇街、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培养创建知识产权特色突出、产业聚集度高、体制机制活、多种功能叠加、宜业宜居的知识产权特色小镇。鼓励学校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切实加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定期开展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分享大会、交流学习会议,对专利信息分析、产业导航、知识产权运营等特色服务项目进行交流。抓好知识产权“五进”工作,促进知识产权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开展好知识产权宣传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宣传,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工作宣传普及,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专栏8   知识产权人才引进培育行动

树立尊重知识产权和尊重人才的理念。弘扬“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倡导知识产权文化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尊重创造、尊重权利、尊重人才,树立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和谐发展的风尚。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储备。加大企业高端知识产权人才的引进力度,联合科研院校、企业等,建立定期培训机制,重点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构筑知识产权人才高地。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载体的建设,提升现有知识产权人员的专业能力。优化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落实配套的人才政策。

加强知识产权智库建设。推进知识产权智库建设,及时发现知识产权在引领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为解决制约雅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知识产权难题提供意见建议。

第四章  综合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统筹协调

凝聚行政管理和司法部门各方力量,成立跨部门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建设工作,结合实际制定配套政策措施,推动实施方案有效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将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工作作为本部门中心任务,牵头负责本系统相关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及市级各相关部门、各园区要将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属地责任,纳入目标管理,分解任务,明确职责,确保知识产权保护的机构、人员、经费等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考核评价,落实政策反馈

完善知识产权数据统计指标体系,改进工作考核办法,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按照部门和行政区划层层分解落实,加强规划主要目标的实施的监管,引导工作有序进行。按要求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纳入对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相关部门、各园区年度工作绩效考核、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信息通报制度和执法协作机制,确保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节奏不散,力度不减。

三、加大资金投入,提升运用效率

将知识产权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建立面向创新创业者的专利申请绿色通道,资助小微企业发明专利,支持创新成果及时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各相关单位要加大知识产权支持力度,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转化实施,提高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开发知识产权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支持。完善知识产权成果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制度,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价值、成果权属与利益分配机制。

四、加强表扬激励,激发参与热情

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对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按规定进行表扬,对知识产权保护先进工作者和优秀社会参与者给予激励,激发社会公众参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加强人才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引进纳入全市人才计划,鼓励引进培养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鼓励省内外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来雅安从事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中小学知识产权意识培育。弘扬“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倡导知识产权文化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尊重创造、尊重权利、尊重人才,推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和谐发展的风尚,让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创新成果有效保护。

六、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发展氛围

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发展宣传,结合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凝聚各方共识。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加强知识产权公益宣传和咨询服务,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使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深入人心,为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主要围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知识产权宣传周等重要时段,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地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通过发布信息简报、电视新闻报道、互联网传播等方式巩固宣传成果,定期发布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典型案例,引导社会关注和监督。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等活动,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观念深入人心。

1.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格局

指知识产权全面保护格局,其中:

严保护:采取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大保护:综合运用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等多种渠道,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合力;

快保护:通过建立的多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实现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协调联动;

同保护:对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大企业和小微企业,对单位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做到同等保护,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的环境。

2.知识产权宣传周

全国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专题宣传活动,一般始于每年4月20日,于4月26日即世界知识产权日结束,为期一周。

3.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5.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将“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具体指区域内每万人口中有效的高价值发明专利的数量。

6.高价值专利

具体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

7.“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创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基础,以合作研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组合形成一段时期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推进成果转化。

8.“双随机、一公开”

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9.“蓝天行动”

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动的专利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对专利代理行业违法违规行为开展集中整治。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