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质量强市及品牌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印发《日照市“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区县、各功能区质量强区(县)领导小组,市质量强市及品牌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有关单位:
现将《日照市“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和工作分工抓好贯彻落实。
日照市质量强市及品牌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2021年11月12日
日照市“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
日照市“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山东省“十四五”质量发展规划》《日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编制,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市质量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为未来五年全市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行动指南。
一、基础环境
(一)“十三五”时期质量工作成效
“十三五”时期,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委省政府质量工作部署,大力推进实施“质量强市及品牌战略”,扎实开展“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全面落实“十大领域专项提升计划”,全力建设“五大支撑工程”,全市质量体系不断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不断加强,质量发展理念渐入人心,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质量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三五”时期,我市不断强化以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要素构成的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质量基础保障。“标准化+”战略行动成效显著,全市共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25项、行业标准74项、团体标准55项、省地方标准96项。较2015年底,国际标准、团体标准实现从无到有。采用国际标准69项,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80家。创建国家级示范试点项目15个,省级示范示范试点项目62个。建立市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135项,县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40项,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1.7万台(件)。推行集贸市场电子秤“五统一”管理,诚信计量公开承诺活动参与率达到100%。获批筹建国家级质检中心1家,建成省级质检中心2家,在建省级质检中心2家。全市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89家,涵盖生态环境、建工、机动车、食品农产品、矿石矿物、疾病控制等8个领域。全市累计获得认证证书2632张,比“十二五”时期增长9.4%。
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十三五”时期,我市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力度,产品抽样总体合格率96.23%,重要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96.49%,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抽检和评价性监测合格率96.8%,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合格率98% 以上。新开工建筑工程“两书”签订率、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竣工工程“一牌”设立率均达到100%。公路工程和水运工程质量抽检和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开展“放心消费·诚信日照”建设,建立24小时回应和ODR消费纠纷解决机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320.79万元。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0年,日照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80.6%,较2015年提高16.1个百分点。2018年,日照市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环境质量改善最为明显的4个市之一。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100%,4个省控及以上重点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年度目标要求,劣五类水体已全部消除。土壤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在全省率先印发《日照市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市政府与各区县签订目标责任书,压实责任,确保治理实效。
品牌高端化建设成果丰硕。品牌高端化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品牌体系逐渐建立。“十三五”时期,我市3家企业获得“泰山品质产品”认证,4个基地荣获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10家企业入选2020年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名单。组织两届市长质量奖评选,选树10家质量管理标杆企业、8名卓越绩效管理先进个人。创新开展“日照市特色质量小镇”区域质量品牌建设,选树4个区域质量发展先进单位。2020年共有6家企业荣登中国品牌价值榜,3家企业入选山东品牌价值行业10强榜,5家企业入选山东民营企业品牌价值100强,五征集团获“中国企业十大民族品牌”,姜卫东荣获“2020中国品牌年度人物”。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获得)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1个、中国驰名商标16件、鲁班奖2项、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3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及产品38个;山东省省长质量奖2个、省质量标杆企业1家、省优质产品基地9个、山东老字号2个、瞪羚企业8家、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3个,“日照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群众质量获得感明显增强。
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发展不断提速。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导推动创新要素向供给端集聚,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协调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市有效注册商标达31202件,其中“十三五”期间注册23002件,完成商标国际注册80件,新注册地理标志商标13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089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1件,PCT国际专利申请4件。搭建“1+7+N”科技技术转移体系,在全省率先开展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揭榜制”。建设全省首家“地理标志商标展馆”,实施“商标发展三年清零”行动,创新推行“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开展“溯源”“双打”行动,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
为打赢新冠疫情阻击战提供有力服务和支撑。强化疫情期间质量监管,开展“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行动,圆满完成中央、省市保供任务,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价格不涨、质量不降、供应不断。落实支持个体户复工复产15条意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7条举措、稳外贸稳外资10条措施,建设跨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揭牌成立“中欧班列日韩陆海快线集结中心”,打造日照国家级应急产业园,在全省率先实施“三同”工程建设,成立全省首家“三同”促进联盟,建设“三同”产品示范店,开展“三同”产品进万家活动,有效提升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内循环”产品供给质量,打造消费升级新亮点。
(二)存在问题及面临挑战
“十三五”时期,我市质量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一是质量发展基础仍比较薄弱,标准、计量、认证、检验检测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二是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仍未明显改善,统筹质量发展的力度还不够,重总量、轻质量的惯性思维和粗放型发展模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三是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风险防控面大点多,部门协调联动不够,监督管理的真空和盲区仍大量存在;四是创新驱动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在标准制定、专利创新、检测支持、认证推动、品牌高端化等方面,多项指标还处于全省较低水平。
(三)“十四五”时期发展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在新的起点上融入双循环新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是我市补齐各项发展短板、提升城市整体品质的“攻坚期”。坚持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市,实现“制造向创造、速度向质量、产品向品牌”的转变,是我市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致力于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任务新要求和“生态立市、创新兴市、产业强市、开放活市”四大战略,贯彻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发展战略,优化质量发展制度环境,培育先进质量文化,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形成较强的质量竞争优势,推动城市治理、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迈入“高质量”时代。
(二)发展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成果。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质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城乡和区县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质量发展成果。
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完善质量工作机制,创新质量工作方法,优化质量工作环境,提升质量建设水平。坚持创新驱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走出一条以质量带动品牌、以品牌振兴产业、以产业促进发展的品牌城市发展之路。
落实企业主责,强化社会共治。落实质量安全责任,严格质量安全监管,培养企业质量素养,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坚持全面、全程和全员的质量发展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共治格局。
(三)主要目标
积极倡导并践行“品质、卓越、创新”的城市质量精神,牢固树立“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的理念,聚焦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扎实推进质量四大基础体系建设,开展四大领域提升行动,全面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建设符合日照发展要求、体现日照城市特色的质量文化体系,努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质量文化氛围,弘扬质量先进,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共筑质量诚信。到“十四五”期末,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质量竞争优势不断显现,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1.质量基础发展目标。标准、计量、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高效运行,技术实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专栏1 质量基础发展主要目标 | |
标准 | · 承担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数量多于240项,承担省地方标准多于130项、市地方标准多于150项,承担团体标准多于120项; · 承担国家、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多于120个; · 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多于120家。 |
计量 | ·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多于150项; · 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不少于12万台(件)。 |
检验检测 | · 完成《市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指导目录》中90%的项目建设,“A类强制检定项目目录”覆盖率达到90%以上; · 建设国家级质检中心1家、省级质检中心2家。 |
认证认可 | · 新增管理体系认证证书800张以上; · 培育500家小微企业导入ISO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 · 培训1000名企业人员掌握质量管理先进方法。 |
2.质量运行监测目标。生产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运行良好,公共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专栏2 质量运行监测主要目标 | |
产品质量 | · 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93.5%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94%以上; · 消费品监督抽查不合格发现率稳定在10%以下; · 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 农产品和食品抽检量不少于5批次/千人/年,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98.5%以上,食品抽检不合格处置率100%; · 药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100%,药品安全抽检合格率98%以上,药品抽检不合格处置率100%,药品经营企业全部通过GSP认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经营企业全部实现规范化管理。 |
服务质量 | · 服务业标准化普及率超过40%; · 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85分以上,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83分以上; · 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81分以上; · 政务服务群众好评率99%以上。 |
工程质量 | · 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大中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100%,一次竣工验收合格率100%; · 交通工程项目验收合格率100%; · 水利工程单元质量合格率100%,综合优良率符合省下达指标要求。 |
环境质量 | · 完成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符合省控目标; · 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省下达目标要求; ·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比例、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均符合省下达目标要求; ·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3%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 |
3.质量创建提升目标。全面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和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取得突破。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奖项层次继续提升,品牌发展成效更加显著,知识产权运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专栏3 质量创建提升主要目标 | |
质量创建 | · 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 创建国家质量品牌示范区1个、国家质量认证示范区1个,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 创建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2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个、省级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2个。 |
质量奖 | · 鲁班奖工程2个,国家优质工程奖10个,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53个,中国安装之星6个; · 中国质量奖(含提名奖)、省长质量奖(含提名奖)力争1~3项,市长质量奖(含提名奖)20个(人); · 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2项,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2项,泰山杯工程50个,省优质工程奖50个; · 省水利优质工程和文明工地5个。 |
品牌 | · “好品山东”企业80家以上,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40家,省优质产品基地4个; · 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20个。 |
商标 | · 国际注册商标超过120件,地理标志商标(产品)超过50件,国内有效注册商标超过6.5万件; · 新增中华老字号1个、山东老字号4个。 |
专利 | · 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8(件/万人)以上; · 累计有效发明专利3000件以上。 |
树优 | · 工业企业“质量标杆”5家,省级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超过30家; ·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 |
三、夯实质量技术基础 服务全市质量发展
(一)促进标准提质升级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具有竞争优势的社会组织和企业承担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标准转化机制,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健全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实施标准“领跑者”制度,鼓励企业对标国际标准,提升市场竞争力。依法规范地方标准管理,加快构建具有地方特色、体现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地方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化+”提升行动,推进农业农村标准化、制造业标准化、服务业标准化、商贸流通标准化、生态文明标准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
专栏4 “标准化+”行动计划 |
实施“标准化+”行动计划,发挥标准化在跨界融合方面的促进作用,协同推进科技创新、标准研制与产业发展,运用标准化手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转化自主创新成果,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标准化+先进制造”。围绕日照市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加快提升优势行业和产业链、供应链的标准化水平,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标准化+现代农业”。完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进农业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和标准化生产,加快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标准化+服务业”。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对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升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促进传统服务业、现代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依标准提升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培育服务业区域品牌。 “标准化+商贸流通”。以标准化助力城乡商贸流通绿色、智能、创新、协调发展,推动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以“三同”工程为引领,加快产业对标达标提标,促进内外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标准化+生态环境”。围绕推动全面绿色转型,严格贯彻国家、省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污染物排放、能耗限额等相关标准,推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标准化+社会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和《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政务服务和社会管理等领域标准化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
(二)加强计量能力建设
加快构建现代先进计量体系,提升计量检定校准服务能力。实施“优化计量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加大民生、医疗、安全、环保等领域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监督检查。继续开展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型式批准获证企业的随机抽查工作,配合省局开展法定计量单位检查。认真落实“民用四表”首检制度。重点强化对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管理,建立强检计量器具数据库,加强对加油机、集贸市场电子秤等民生领域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
推进企业计量检测体系建设。组织专家深入企业提供计量咨询、培训和检测服务,助推产品质量提升和民营经济发展。重点做好港口、钢铁、油脂、汽车制造、茶叶等产业的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建立计量标准、高水平量值溯源和传递体系、应用于产品目的的量值测量与控制方法。加快构建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计量测试服务平台,完成电动汽车充电桩检定装置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计量标准建设。
专栏5 计量重点建设项目 |
日照市能源计量检测中心。新建能源计量检测实验室,建设面积7000平方米。新建40多项计量标准,引进或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开展计量基础科学、计量技术、计量标准、量值传递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助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医疗防疫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医疗防疫计量测试中心,开展酸度计、分光光度计、灭菌装置、环境监测设备等计量测试服务项目,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方便计量检定部门与企业沟通,更好地为医药、防疫行业服务。 |
(三)提升认证供给质量
强化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落实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监管任务,严厉查处认证目录产品的无证生产和销售行为。进一步培育和规范认证市场,清除假认证、乱发证行为,加强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监督管理,坚决遏制不当竞争和违规操作行为,打造诚实守信的认证环境。
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绿色产品认证等自愿性认证。针对我市绿茶、蓝莓、绿芦笋、黑木耳等特色食用农产品,大力开展有机产品认证。推动农产品、食品、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国际认证,推进国际互认。
专栏6 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 |
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组织小微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参加线上培训;同时,分行业、分区域深入乡镇、园区和企业,开展小班化教学,为小微企业提供精准帮扶服务,指导企业建立并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规范认证活动,推进认证结果采信。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激励政策,引导小微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鼓励小微企业利用ISO 9001认证手段提升质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赢得市场信任,增强发展韧性。 |
(四)夯实检验检测能力
充分发挥检验检测行业在助推民生改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进一步深化检验检测行业改革,有序推动检验检测技术机构资源整合,优化检验检测资源配置。鼓励检验检测机构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着力提升涉及安全环保产品的监督检验和应急技术保障能力,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持续加大对检验检测行业的监管力度,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推行专家检查、第三方检验模式,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继续加大对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和发展的投入力度,建设与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和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国家碳素结构钢产品质检中心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北方油气能源储运装备安全检测研究中心、日照市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
专栏7 检验检测重点建设项目 |
国家碳素结构钢产品质检中心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国家碳素结构钢质检中心二期工程13300平方米,搭建国家先进水平的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为日照钢铁及钢铁配套产业发展提供集检验检测、标准制修订、技术研发为一体的技术支撑服务。 北方油气能源储运装备安全检测研究中心。与省特检院联合建设北方能源枢纽LNG储运装备省级实验室,对口开展压力管道、储罐等油气储运装备的检验检测技术研究与服务。 日照市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级医疗器械(防护用品)应急产业园的决策部署,建设(改造)符合国家医疗器械综合检验机构C级标准要求的实验室,同时具备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检验能力。逐步取得医用口罩、防护服等医用材料、义齿等口腔器械及体外诊断试剂等一、二类医疗器械检验资质;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逐步增加资质,满足产业发展技术支撑需求。 |
(五)整合公共服务平台
推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平台(NQI)建设。依托现有标准、计量、认证和检验资源,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理”,为中小微企业成长提供便捷有效的质量服务。依托市质检院、计量院、标准化院、特检院,围绕我市产品质量发展状况,调整检验检测项目重点发展方向,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及时指导、帮助企业解决标准、计量、认证和检验检测方面的困难,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公益性检验检测机构和社会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互补作用,提升行业质量,帮助更多企业获得“质量通行证”,助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专栏8 “NQI+服务云平台”项目 |
以“互联网+”为支撑,整合全市质量基础设施,建设“NQI+服务云平台”项目,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企业需求,协同发挥质量基础设施作用,实现质量要素精准匹配共享、机构能力优势互补整合、企业需求多方在线协作。企业可利用互联网、微服务、移动APP等方式,接入“NQI+服务云平台”,实现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等各类质量基础业务线上一次办结,以及获取知识产权、品牌建设等一揽子服务。 |
四、立足质量重点领域 开展提质升级行动
(一)提升产品质量
按照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要求,深入推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打造临港涉海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形成产业生态共同体。
提高农产品优质供给。围绕发展农业“新六产”,推动日照现代农业高端化发展,不断提高“三品一标”产品生产数量和种植面积。健全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实现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规范化肥、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引导农产品转型升级,加快推行绿色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扩大绿色标识应用范围,落实绿色产品认证结果采信,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竞争力。
提升“三品一械”质量安全水平。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机制,以“四个最严”守护“舌尖安全”。积极推进智慧监管系统建设,建设“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溯源体系。落实食品生产企业自查制度,推进规模以上、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实施良好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HACCP、ISO22000等认证标准。综合运用宣传培训、质量抽检、日常监管、执法办案、信息公示等手段,抓好生产、流通、餐饮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清洁厨房”“校园安全守护”“网络订餐净网”“涉旅餐饮整治”等专项行动,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完善药品网格化监管体系,推进药品安全治理行动,强化药品质量抽检。深入开展“放心消费、诚信药店”创建和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等民生活动。依法落实化妆品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责任,推进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专项行动,积极推动“美妆山东”计划实施。对医疗器械经营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强化高风险、使用量大面广、问题易发多发医疗器械的抽检监测和处置力度。
严格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推动特种设备安全检查“332211”工作法升级为地方标准。深化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特种设备登记率和定检率保持100%。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特种设备监督检查全覆盖,着重加强对压力容器、电梯、气瓶、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严格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推广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强制保险。严格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生产隐患和事故直报制度。发挥96333电梯应急服务平台作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范和化解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隐患,提升特种设备安全治理整体水平。
推动工业品质量水平提升。努力培育集研发、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改善品种质量,提升产品档次。推动“企业上云”“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智能化升级改造。推行绿色制造,支持工业企业节能、节水和清洁生产改造。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树立质量标杆。压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引导企业质量自律自强,增强产业发展的质量动能。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的工业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监管合力。完善“企业定期自查、县局日常检查、市局重点核查”机制,对现有工业产品获证企业实施全覆盖监督检查,全面推动落实证后监管。
提高进出口产品质量。立足双循环新格局,倡导质量第一和效益优先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推进内外销产品实现“三同”。注重优化进出口技术结构,提升国际价值链地位,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轻工、纺织、建材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钢材、汽车零部件、水产品贸易规模和质量。加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推介力度,提升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特色发展水平。围绕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以及文化产品,实施外贸“品牌+”战略,开展品牌海外行活动,打造国际自主品牌。
专栏9 日照市重点产品质量追溯平台 |
建立重点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强化对重点产品、重点领域的质量监管,让消费者能够准确掌握产品原产地以及加工、物流、销售等流通环节信息,倒逼企业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各类质量强制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借力“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对以“菜篮子”基地“六有”标准、“家禽集中屠宰”“肉品统一配送”等为重点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进行升级,建设“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实现生产基地远程监控、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功能,使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更加透明,保障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 |
(二)提升服务质量
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和商用部署,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技术应用,创新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形态,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公共服务质量升级。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有为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努力打造标准统一、体验一致、跨界协同、运转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政府采购、行政审批、建设工程招标等领域工作标准化,以标准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利化,以标准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明确权责关系、创新治理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提供多元化、多样性、共享型社会服务,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推动生产性服务质量升级。着力推动金融、会展、电商、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搭建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融合的公共平台,优化日照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水平,提升金融服务质量。高标准提升白鹭湾科技金融小镇,扩大招商规模,发挥金融集聚效应,打造区域财富管理中心和金融创新“硅谷”。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构建集聚程度高、交易规模大、服务能力强、国际辐射广的现代交易平台。实施“跨境电商进千企工程”,加快推进日照跨境电商产业园、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以及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实训基地等外贸新业态发展。做大跨境电商产业规模,引进优质跨境电商企业,补强跨境电商产业链,认定和公布一批跨境电商试点园区和企业。围绕现代物流产业,加快建立绿色物流评估标准和认证体系,完善能耗和排放监测、检测认证制度。
推动生活性服务质量升级。开展服务行业质量提升行动,建设精致宜居城市,增强城市功能和品级。推进城市主要商圈升级为“市场+电商+物流”的商业模式。推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阳光海岸·活力日照”品牌。推进智能交通建设,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医院等级评审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加强智能社区建设,促进社区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推动健康体检行业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进程。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
(三)提升工程质量
强化建设单位首要责任,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度。鼓励施工单位应用质量健康安全环境(QHSE)四位一体管理体系,推进管理制度标准化。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监管,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管理。
开展建筑工程质量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参与“鲁班奖”“国优工程”“泰山杯”“省优质结构”“省优秀勘察设计”等国家级、省部级质量品牌建设,开展“港城杯”“市优质结构”“市优秀勘察设计”等市级优质工程质量品牌建设,支持创建百年工程。全面提高住宅工程整体质量,落实住宅质量分户验收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入第三方质量巡查机制,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进行“飞行”检查。
开展交通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强化施工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重点项目的服务和监管。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加大执法查处力度。强化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属地化和差别化管理。加强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完善风险预警平台,加强对质量安全风险的监测与评估,提升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开展水利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强化项目质量管理意识,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工地创建活动,推行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规范质量管理行为,压实水利工程参建各方的质量管理责任,制定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有效提升我市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水平,推动我市水利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四)提升环境质量
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开展全市大气污染形成机理研究和来源解析,识别重点排放源和区域传输规律,协同开展本地化精准防控和区域联防联控。逐渐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稳步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开展区域协同治理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强化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开展钢铁、焦化、电厂、港口、工地、堆场、矿山等重点领域深度治理,加快推进建材、石化、有色等行业绿色化改造。全面推行绿色施工,推进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
推动水生态环境治理。加强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面完成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进一步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治理,2025年底前,完成乡镇级和“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立标,加强“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逐渐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抓好重点流域和湖泊点源、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开展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调查评估,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加强再生水循环利用,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恢复河湖自然生态。
加强土壤综合治理。继续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农用地、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安全利用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开展危废环境监管能力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提升行动。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发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动态监控土壤环境质量;实施涉重金属企业综合治理,落实重金属减排项目,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
建设美丽海湾。加强陆海统筹,坚持保护优先。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符合省下达目标要求。全面完成入海排口溯源监测整治,实施太阳湾海岸带保护整治修复工程、松虎湾生态整治修复工程、龙山湾整治修复工程。优化海岸带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最大限度增加自然岸线和生活岸线,推动建设张北湾、石臼湾成为“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
强化环境风险管控。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环境监管体系,强化重点领域环境风险管控,守住生态安全底线。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各专项督察迎查工作,组织实施市级环保综合督查,针对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实行问题盯办销号制度,确保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五、注重质量内涵发展 推动质量强市建设
(一)落实质量主体责任
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建立质量主体责任制度,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质量安全负首要责任、企业质量主管人员对质量安全负直接责任,推动企业建立覆盖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控制、出厂检验、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企业质量安全责任人约谈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及应急处理制度,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督促企业完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切实履行质量担保及缺陷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依法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
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强化以确保质量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推动企业积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投资者、合作方、社区和环境等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强化诚信自律,促使企业践行质量承诺,树立对全社会负责的良好形象。
全面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大力推动国内外先进标准在企业的贯彻实施,引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计量检测和标准化体系,科学实施质量成本管理。鼓励企业广泛采用卓越绩效管理、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经营,严格原材料把关,严格工序控制,严格工艺纪律,严格质量检验,严格原始记录。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手段和方法,广泛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比对、质量风险分析、质量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在大中型企业全面推行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发挥首席质量官在质量规划、过程管理和文化建设方面的职能。
(二)强化质量文化建设
发挥质量激励作用。扎实开展质量标杆、质量改进、质量攻关和领先企业示范等活动,形成以诚实守信、履行责任、持续改进、追求卓越为核心的企业质量文化。实施政府质量奖励制度,继续开展“市长质量奖”评选,选树日照“质量标杆”,激励质量创优,引导企业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对比等活动。推动评奖工作创新,健全评定、推广一体化模式,提高激励效果。大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实施“十百千”计划,即到2025年,培育十家行业“质量标杆”企业,促进百家企业质量管理绩效显著提升,引导千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带动全市更多企业重视质量、追求卓越。
开展质量诚信评价。全面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质量意识、法制意识、诚信意识、主体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促进企业树立正确的质量荣辱观,严格履行法律规定的质量安全责任和义务,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建设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涵盖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的信用信息公共平台。完善企业质量信用信息收集与发布制度和质量信用信息公开制度,强化企业质量信用分类分级管理,形成激励诚信、惩戒失信的质量信用管理机制,加大对质量失信惩戒力度,提高企业失信风险和成本。
积极塑造质量文化。打造“品质日照”质量文化品牌,促进全民质量意识和素质提升,创新性开展参与式、体验式群众质量活动,让“崇尚质量、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深入人心。充分发挥新闻媒介、行业组织、社会团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扶持诚信企业,坚决曝光质量突出问题和事件。发挥行业协会引导作用,推动企业自主关注质量文化建设。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质量咨询、质量帮扶,促进全行业质量提升。
推进质量社会共治。广泛开展质量宣传,提升全民质量意识,推进质量社会共治。借助质量月和消费者权益日、世界计量日、标准日、品牌日等,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充分发挥行业组织、新闻媒体、广大消费者和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等社会力量的作用,调动全社会监督质量的积极性。广泛开展质量法律法规宣传,质量知识普及教育。
(三)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建立完善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自主品牌发展机制。引导企业树立质量第一、品牌发展意识,以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打造自身品牌。推动企业商标注册、品牌培育和品牌创建工作,指导实施品牌质量夯实策略,加大对品牌保护、宣传的政策财税支持力度,努力把日照发展推向“品牌质量时代”。
围绕区域特色,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鼓励企业开发、培育和应用发明专利、品牌、商标和版权,创建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品牌工程和品牌企业。通过博览会、展销会、品牌推介等活动,培养消费者对区域品牌情感,扩大区域自主品牌消费。
专栏10 质量品牌创建工程 |
“好品山东”品牌共建共享。制定“好品山东”培育计划,建立培育库,组织开展“好品山东”培育项目。持续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筑牢“好品山东”创建基础,提升“好品山东”品质内涵。引导企业同国内外先进标准开展对标达标行动,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先进标准制(修)订。引导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加强产学研协作,加快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种更新换代。加强品牌人力资源建设,凝聚“好品山东”人才优势。 品牌领军工程。强化品牌示范作用,通过参与“好品山东”“食安山东”“厚道鲁商”“好客山东”等公共品牌建设,营造质量品牌建设良好氛围。打造产品、企业、产业、区域和地理标志“4+1”系列品牌。组织企业参与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省制造业高端品牌价值评选活动,参加“泰山品质”高端认证,实现企业品牌价值提升。逐步形成以消费者满意和市场竞争力为基础的名牌产生机制,探索建立政府推动、第三方评价的名牌推荐工作体系。 区域自主品牌成长工程。开展区域品牌培育、创建、推广和价值评价,引导产业集群和重点企业制订实施品牌战略规划,加快形成一批知名度高、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区域自主品牌。加强区域品牌运营、维护和保护工作,加大区域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我市区域品牌影响力。建立企业品牌综合评价体系,利用政府、协会、企业、媒体、高校、民众资源,举办“日照市民最喜爱的品牌企业”评选活动。 日照市特色质量小镇。根据《日照市特色质量小镇建设方案》,提供优质配套服务,集聚特色优势产业和高端发展要素,培育打造产业定位清晰、质量领先、标准引领、品牌带动效果明显、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质量小镇”,建成创新创业洼地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域。计划在“十四五”时期创建15个特色质量小镇,使之成为日照质量的特色名片。 |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促进专利预审服务质量和专利、商标行政保护效能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强化商标使用监管,提升商标使用价值。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广泛宣传《商标法》和商标、品牌、专利发展保护政策,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宣传正面典型,推广成功经验,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形成司法保护、仲裁调解、维权援助、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有效衔接,构建“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格局。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识产权重点名录,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度高、侵权假冒多发的商品领域实施集中整治。加强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加强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应对指导,支持重点企业建设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加强跨区域执法协作,针对“日照绿茶”等特色地理标志,与异地监管部门签订执法协作备忘录并强化监管执法保护。
提高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强校、强县(区)建设工程。大力培育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推进创新主体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综合管理能力。构建“零距离、精准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新机制,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管理机制,全面提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能力,帮助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鼓励企业创造和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专利技术,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发挥地理标志商标共享发展功能,打造全市地理标志商标特色产品线上线下一体化展销平台。进一步完善商标基础信息,对商标实施“大数据”管理,更加规范、有效地服务全市商标品牌建设。
专栏11 知识产权提升重点任务 |
开展商标发展提升行动。对标江浙粤等沿海品牌先进地区,发挥市场监管部门行政指导职能,通过走访、摸底、宣传、引导、帮扶措施,全面提高企业商标培育、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有效促进商标增量、品牌提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执行《商标发展三年清零行动方案》,利用 3 年时间,完成全市有产品无商标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清零”工作。 实施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工程。围绕钢铁、汽车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组织开展专利导航,提高研发精准度和效率,精准辅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建立专利信息数据库,支撑产业集群技术攻关和创新发展。鼓励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专利收购等模式,构建产业化导向专利组合,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布局,完善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科技攻坚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 |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质量工作领导机制,充分发挥日照市质量强市及品牌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作用,加强整体部署和协同推进,为建设质量强市尤其是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提供有力保障。每年定期召开质量工作会议,研究质量发展和品牌建设重大问题,制定质量年度行动计划。各区县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落实方案,建立起逐一分解、层层落实的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确保质量强市建设着实取得显著成效。
(二)强化制度保障
健全市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持续完善地方质量安全法规、条例和政策,对需要地方立法的事项及时做好充分论证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分级分类监管制度、质量监督检查制度、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制度、质量分析报告制度、质量事故及时报告制度、产品质量保险制度、质量担保责任制度、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产品召回和责任追究制度、服务业质量评价制度、项目质量自评制度等,保障质量安全。
(三)提供政策支持
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产业、科技等政策措施促进质量发展升级。保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风险监测、质量培训等重点质量工作经费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质量发展事业。统筹市级质量暨知识产权建设资金,用于质量奖励、质量示范试点、质量教育、质量宣传等质量工作。建立健全质量奖励制度,对获得各级政府质量奖、中国驰名商标、国家优质工程等荣誉的组织和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四)开展绩效评估
认真落实省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任务,建立质量发展阶段评价和期末验收机制,完善市政府对区县的质量工作考核,加强考核结果的反馈和运用。提高质量运行监测和调控水平,建立和实施质量状况统计调查制度,定期形成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持续开展市民质量满意度测评,科学评价市民对质量工作的满意度、知晓度和参与度,作为衡量区域和行业质发展量的重要依据。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