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元基金林启姜:与真正解决临床痛点的优秀企业一起成长|愉见财经

  作者 | 夏心愉

  出品 | 愉见财经

  在眼前持续反复的新冠疫情中,在老龄化日趋深重的背景下,为了让生命具有更多可能性,越来越多人走进医药健康投资领域。

  “医药是一个关乎生命的产业,投资人的使命感要贯穿始终。” 鑫元健康产业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林启姜非常认同这个观点。他认为,相较其它行业,医药行业具有特殊性,它不仅创造GDP,更重要的是,在投资过程中真正解决临床痛点、能救很多人,因为很多技术、产品具有突破性意义。

  循着这样的“痛点”,去挖掘目前可以给出更好解决方案的投资标的,这是林启姜医药投资的重要逻辑之一,也是避免踩雷的小秘诀。

  而循着林启姜的投资故事,“愉见财经”也走进了鑫元基金。今天先通过文章展现给大家林启姜“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并重”的投资心经;近期,我们还将和林启姜开启直播对谈,届时也会来公众号进行预告。如果您看完这篇文章,觉得意犹未尽,或是与林总心有灵犀,欢迎在后台把您想对林启姜的提问留言给我们,直播中我们将一起带到。

  林启姜

  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并重

  Y

  在医药健康投资这个前辈林立的板块,林启姜是一张新鲜面孔——其实他算科班出身,涉足医药投研已7年,而关于林启姜对医药投资萌发兴趣的时点,至少可追溯到2012年。

  2012年对医药健康行业的发展有一定节点性意义。此前,我国于2009年启动新医改,到2012年前后,医药一级市场已小有规模,二级市场开始认识到医药是个不错的赛道,年内集中诞生了4只医药医疗公募产品,此后公募更是从人力物力上加速布局该板块。

  这一年,林启姜还是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的一名博士研究生。林启姜本科读生物工程医学专业,对基础医学有所研究,并拿到理学学士和医学学位。2010年-2016年,林启姜在中科院硕博连读,主攻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林启姜没有跟同届同学那样,继续留在生物科技、医药科研行业深造,而是选择进入公募行业,成为一名权益研究员,目前是鑫元核心资产、鑫元恒鑫收益基金经理。

  科研技术背景的人做投资,其本质是进入了新领域。科研往往习惯从技术路线出发思考产品,而市场则相反,是根据商业需求倒推技术匹配。林启姜早早就有步骤地为转型资管业者做铺垫。2012年,眼见一二级市场对医药板块的追捧,正在准备直博的林启姜意识到,在医药基础科研之外,还有医药投资这样一个与前沿技术应用结合紧密的发展方向,这与自己渴望尽早将基础科研付诸于实践的理想相契合,便下定决心转行。他先系统修习了商学培训课程,又于2014年到中金证券上海医药(601607)组实习,主要负责医药相关深度研报的撰写等工作,从理论到实践展开了医药投研的实战演练。继林启姜之后,中科院上海生化所陆续有多位师弟师妹也选择了转战医药投资领域。

  林启姜是那种第一眼便油然产生“这肯定是个好学生”的理科生,进一步细聊则发现,在多年科研训练而成的严谨之下,他还有一颗悲悯之心,是位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并重、勇于探索且脚踏实地的基金经理。

  他认为,身为基金经理,其天然的使命感是为客户负责、赚取超额收益;而作为医药板块基金经理,使命感还体现为挖掘那些能真正解决临床痛点、减轻患者疾病痛苦、降低用药费用的企业,给这类企业一个正向反馈,并与优秀的企业一起成长。

  从三个方向挖掘牛股

  Y

  作为公认的“长坡厚雪”板块,医药行业成长性较强、增长稳定,而牛股往往更容易诞生于爆发式增长;同时,医药行业也是个黑天鹅频发的行业。因此在医药行业挖掘牛股、避免踩雷,颇为考验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

  在林启姜看来,制度红利、工程师红利、资本红利三大底层逻辑支撑医药长牛,医疗健康需求刚性,长期成长路径清晰,且与宏观经济保持较弱的相关性,对于这类成长性较好的行业,多数时候赚的是业绩增长的钱,因此“自上而下重点关注顺产业周期里的优秀公司,是较好的策略”。

  林启姜侧重择股而弱化择时,并一再强调,控制回撤最基础的手段,是从基本面出发进行个股选择。他总结了医药择股、配置的三大方向:首先是自上而下寻找战略方向,从大方向判断细分行业的景气度,这是配置的基本盘;之后从中选择自身逻辑更为强化的公司,在成长股中挖掘超额收益。

  景气度的直观判断标准是行业增速。林启姜表示,医药制造业每年大约有十一二个点的增长,高于这个增速,且能维持三五年以上的发展周期,那么这类细分行业拥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有较大机会诞生优质企业。如CXO(医药研发及生产外包服务)、医疗消费升级等。

  其次,从信息不对称中找机会。侧重于行业壁垒较高、市场研究尚不充分的品种,比如具有高技术壁垒的创新药、创新器械、原料药等。“医疗是个供给创造需求的典型行业,但这里的‘供给’并非低附加值供给,其核心一定是创新,是真正解决行业痛点的创新。”林启姜指出,与早年相比,如今大家对“创新”的理解更深刻、要求更高,追求真正的创新、剔除“伪创新”的企业才能获得更多底层资金的青睐。

  其三,在低估值中寻找困境反转机会。林启姜强调,这里要注意避免价值陷阱——在医药领域,低估值个股出现小拐点,很可能接踵而来的是价值陷阱。

  林启姜表示,医药研发环节多、流程漫长,时间成本高,投资者需要学会把握重点,战略性地将重心放在有潜质成长为大品种的标的上、放在关键时间点上。最有效的判断是看临床数据,尤其一期临床到二期、二期到三期的过程,持续观察,积累数据,交叉分析——太早介入,研发成功概率偏低,介入性价比低;迟了,失去先机。

  对投资保持足够的客观和诚实

  Y

  如果将2014年视为林启姜资管生涯的开端,那他恰好在A股市场一次著名牛熊交替的前夕开启自己职业的新起点。随后A股空前的“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千股熔断”,对他后来“偏稳健、控回撤”投资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长期周密精细的科研训练,养成了林启姜严谨的科学态度,也铸就了其敏锐的风险意识。林启姜深刻体会到,不理性的行为中潜藏了多大的风险,不随波逐流,尊重科学、尊重专业、尊重市场才有机会赢取超额收益。

  林启姜明确表示三种情况不会碰:一是存在明显财务瑕疵的公司,如存贷比过高、存货高企、应收账款占比日益趋大等;二是不做政策性博弈,比如在医保谈判、带量采购、耗材集采等政策落地前,不做短期博弈性投机;三是管理层素质和格局不高,公司治理存隐患,历史上曾发生过误导投资者的不诚信案例等。

  即使对经“过五关斩六将”纳入持仓的个股,林启姜也保持着充分的理性。他对持仓设定一个具体的量化指标:涨跌10%须重新反思投资逻辑。“无论买对买错,都应及时给自己一个反馈。”林启姜指出,“在投资上重要的是足够客观和诚实。在短期股价大幅波动中保持情绪稳定,重新评估买入逻辑是否发生重大改变——若是,果断卖出不拖沓;若否,那么敢于在下跌或上涨中加仓均是考验。”

  “医药细分领域庞杂,每个公司都有独立的‘故事’,而医药投资的使命感,驱使自己不断反思相关公司发展逻辑的合理性。”林启姜表示,很多事情没有唯一的答案,将其逻辑进行后续推演,观察到其中的不适感,就知道这个逻辑哪里有问题了,用科学的态度去面对它,相信专业的力量,相信前置的严谨,能有效避开很多雷区。

  注重能力圈的纵深发展和外扩

  Y

  随着时代发展和资本市场改革提速,A股市场高科技投资属性越来越强,公募基金的专业属性也随之抬升,这要求基金经理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

  林启姜非常注重推动能力圈的纵深发展和外扩,系统性地设计自己的成长,并与不同领域的人碰撞、交流,推动投资能力不断进步。他坦言,目前自己的能力圈仍以医药领域为主,但对其他行业、业态没有偏见,对好的行业、龙头,也会进行研究、进行比较分析。作为一名权益基金经理,不能将自己禁锢在一个有限的圈子里。

  对医药领域,林启姜坚持追踪全球领先的大型医药学术会议披露的学术进展和临床数据,如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等;深入产业链调研,与不同企业、不同技术部门深度交流;每周一次大型医药投研市场电话会议、每周两次买方深度交流会以及不定期的内外部路演。而于非医药领域,如新能源,与林启姜既有的知识储备几乎没有关联,但又非常重要,他专门花了很长时间向同事、专家学习,阅读报告、文献。据悉,从业头三四年,林启姜常常自发留在公司学习到深夜。

  鑫元基金从公司层面给到医药板块的投研支持力度很大,专门为即将发行的鑫元健康产业基金配备了“1+2”的投研小组,即一位基金经理+两位助理研究员。今年以来,鑫元基金管理架构大调整,新任总经理龙艺非常重视投研团队建设,走马上任后大力整顿投研体系,将原先的投研部拆分为投资部和市场研究部,并通过校招和社招吸纳了大批人才——仅市场研究部就扩充到20人以上,还有分管固收的副总经理罗杰、市场研究部副总监杨凝等,亦均系力邀而至。

  这为林启姜从更高视角、更长周期、更宽范畴去思考如何甄选优秀的公司、完善投资框架,更早发掘、更及时地介入具有巨大成长潜力的个股而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今这些努力已开始体现在产品净值中。根据wind,截至11月30日,鑫元恒鑫收益近六个月累计收益5.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涨1.39%,沪深300则下跌9.19%。

  细分赛道上的机会

  Y

  林启姜指出,今年以来,医疗板块内部的结构分化加大,跟前几年同涨同跌的情况有很大变化。分化剧烈意味着行业出现“新东西”的机会变多,需要大家坚持学习、持续挖掘;同时也意味着这个行业单看整体估值意义不大,更重要的还是要看具体行业、具体公司的生命周期有多长,估值能被未来多长时间的持续成长所消化。这将进一步考验基金经理的择股能力和专业投资能力。

  “可以肯定的是,明年的医药大概率比今年好做。”林启姜对2022年的医药板块整体比较乐观。他认为,医药作为中长期的配置,当前是一个不错的配置时间点,CXO、创新药、创新服务产业链等细分领域值得密切关注。

  首先,今年医药下挫的原因之一,是医药股的业绩跟周期股完全没得比——前者保持百分之三四十增长已算不错,而后者动辄好几倍增速,在绝对数字的反衬下,市场资金自然流向周期股。然而明年情况可能反过来,在今年业绩高基数的基础上,明年周期股很难继续保持原来的高增速,而继续稳健增长的医药股有机会崭露头角。

  其次,在本轮剧烈的回调中,部分医药股的估值已消化得差不多,可从中挖掘更有性价比、上涨空间更大的标的。以CXO为例,今年医药板块中只有二三线CXO估值扩张,其他都是收缩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明年可配置的标的较多。

  其三,创新服务产业链有可能成为下一个CXO。它是政策鼓励的板块,拥有大量专精特新企业,同时其国产化率比较低,如生物制药的上游装备、耗材等国产化率大多在10%以下,这意味着其中存在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整体而言,看好医保倾斜支付的创新药和创新器械,受益于工程师红利及全球产能转移的创新服务和技术壁垒高的原料药,正在加速进行进口替代的国产医疗设备和器械耗材,以及具有消费属性的医疗服务及疫苗。这些细分领域存在长期战略性机会。

  “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会变的。”林启姜说。这其实为医药医疗行业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愉见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