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

12月15日,在市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威海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冰介绍了规划有关情况,并与人民银行威海市中心支行副行长曲吉光、威海银保监分局副局长王洪贤共同答记者问,明确威海市“十四五”期间推动金融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据赵冰介绍,为进一步推动我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服务、高水平治理,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牵头编制完成了《威海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经市政府同意后,目前已正式印发实施。

《威海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共分7章、25小节,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十三五”发展回顾与面临形势,第二部分是“十四五”金融业发展思路及目标,第三部分是“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任务,这一部分是《规划》的主体,即推进金融组织壮大、资本市场提升、产融结合创新、金融生态示范“四大工程”,第四部分是保障措施。

“十四五”时期,全市金融系统将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在做大金融市场、做强金融机构、做优空间布局、做稳金融秩序上下功夫,推动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2025年末力争达到6%左右。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突破7000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支持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着力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全市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拓展到200家以上并动态调整,新增上市公司5家以上;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营造优良地方金融生态,努力构建我市金融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风险收敛、后劲增强”的良好局面。

为推进金融组织壮大工程,加快金融产业发展,我市将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推动法人银行坚守定位、深化改革,不断提高资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规范发展地方金融组织,积极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同时,持续优化金融发展布局,大力实施金融“双招双引”,推动金融产业数字化转型。

为推进资本市场提升工程,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我市将继续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加强后备资源挖掘培育,壮大资本市场“威海板块”;加大债券融资力度,用足用好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发展各类投资基金,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杠杆作用,撬动更多资本投向我市重点产业、企业和项目;搭建要素交易平台,积极稳妥发展威海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

为推进产融结合创新工程,提高金融服务质效,我市结合自身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突出六大支持重点,分别为发展普惠金融,提高民营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发展科技金融,加强先进制造业、科创企业金融保障,聚力打造“人才金融”服务品牌;发展海洋金融,服务海洋强市建设;发展绿色金融,积极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发展农村金融,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民生金融,提升民生福祉水平。

为推进金融生态示范工程,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我市将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紧盯重点领域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守牢风险底线;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地方金融法治建设,深入推进金融领域“放管服”改革;扩大金融对外开放,聚焦日韩提高跨境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

其中,我市将继续在发展绿色金融、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扶持企业上市等方面重点发力。立足威海实际,人民银行威海市中心支行将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提升绿色金融机构能力建设,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建设,强化对绿色低碳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威海银保监分局将把支持民营小微企业作为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指导银行机构优化金融服务,持续推动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加快建设“121”上市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新一轮企业上市三年攻坚计划,持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资本市场培训培育活动,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不少于5家。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