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运河体育文化助力新乡高质量发展

   大运河文化传承创新意义重大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一项杰出的水利工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强调要深入挖掘和丰富大运河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大运河遗存承载的文化,活化大运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扬大运河历史凝练的文化,从这3个层次深入理解大运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突出大运河的历史脉络和当代价值,以此统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要求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使大运河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初步形成。

  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在文化建设上,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中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我们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在社会建设上,提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更应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在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中,提出“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设体育河南”。2019年12月,新乡市人民政府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强调:唤醒大运河历史记忆,打造文化新地标。

  大运河(新乡段)是卫河(永济渠)主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大运河形成时间较早、延续使用时间较长的河段之一,也是目前河南境内唯一保存较好的一段大运河河道。伴随大运河入选世界遗产和国家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日益凸显,其中蕴含极为丰富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运河流域(新乡段)传统体育文化在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

  大运河流域(新乡段)传统体育文化亟需保护、传承、创新

  大运河流域(新乡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沿岸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人们长期受运河文化生态建设的影响逐步孕育、创造和形成具有隋唐运河特性的多元传统体育文化,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现今,大运河流域(新乡段)文化的保护挖掘与利用中,传统体育文化逐渐边缘化。

  社会关注重心失衡,文化引领作用弱化。受我国整体文化传统影响,社会更注重发展投资周期短、实效性凸显的现代体育,容易忽略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另外,以文化引领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传统体育文化作为大运河流域(新乡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承担起引领建设的使命。因现代体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契合,社会将精力过多放置于现代体育文化发展之中,而传统体育文化得不到显著体现,大运河流域(新乡段)文化带建设中传统体育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也难以体现。

  工作投入分配不均,文化资源整合不足。一是在大运河流域(新乡段)整体文化遗产挖掘工作中,从现存的资料来看,主要集中于运河遗产本体保护维修、文旅、文创产业融合等,大量重复性的调研考察等活动,浪费大量“人财物”,导致传统体育文化遗产被边缘化。二是运河文化资源整合不足。大运河流域(新乡段)传统体育文化蕴含在运河开凿、修复等过程中和人民的生产劳动、宗教祭祀、风俗习惯等生活方式中,表现为物质与非物质两种形态。挖掘梳理出的相关物质遗产未能按照科学纳入传统体育文化之中,无法使静态传承与活态传承充分融合,不利于构建完善的大运河流域(新乡段)传统体育文化体系。

  传统文化意识淡薄,文化场域空间受限。第一,人民传统体育文化意识淡薄。在日常生产实践活动中,广大人民群众能感知的传统体育文化途径较少,存在群众认知基础薄弱、文化意识淡薄等现象。自下而上的漠视化环境不利于政府部门有效推进大运河流域(新乡段)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第二,文化场域空间受限。在大运河流域(新乡段)文化带梳理建设过程中,已获得的考古成果及新发现,未能及时呈现、形成传统体育文化特有的场域空间,人们很难从中直观了解与体验传统体育文化,致使大运河流域(新乡段)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价值风貌裹挟于场域空间受限的襁褓之中。

  大运河流域(新乡段)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创新思路

  树立“大文化观”并广纳贤才。大运河流域(新乡段)传统体育文化既是大运河文化的分支,又是地域文化的体现,具有典型的历史演变、乡土扎根和社会变迁特征,是大河文化、社会文化及时代文化的融合体。因此,政府不仅要关注现代体育,更应承担起复兴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时代责任,发挥其引领作用。要站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政治高度,树立“大文化观”,广纳贤才,建设一支具备历史素养、文化素养、生态素养、体育素养等全方位素养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政府加大投入,形成文化合力。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吸纳社会和市场资源,形成“政社企”三结合的组织管理网络体系。结合供给侧改革,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形成立体化的大运河流域(新乡段)传统体育文化体系,实现其高质量发展。

  普及推广传统体育文化、打造文化场域空间。通过对大运河流域(新乡段)传统体育文化的成果梳理,运用新媒体传播以及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成果展示,宣传普及传统体育文化,提高人们认知度,并以大运河流域(新乡段)传统体育文化为载体,讲好独具新乡特色的大运河故事。如新乡的岳家拳,被授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且仅在我省汤阴和新乡留存发展。岳家拳中蕴含的“精忠报国”等民族精神和国家认同是新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传统文化素材,应加大宣传,促使以岳家拳为代表的大运河流域(新乡段)优秀体育文化进家庭、进校园、进社区,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根植于人民心中,培根铸魂。

  同时,创新打造大运河流域(新乡段)传统体育文化场域空间。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拓宽场域空间的重要方向,以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南太行“体文旅”融合为契机,在建造大运河文化广场、主题公园等场地设施时充分融入传统体育文化元素,结合数字化模式再现传统体育文化历史真实,展现全景域、立体式传播的大运河流域(新乡段)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唤醒当代人对大运河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记忆。

  展望未来,深度挖掘整理新乡在大运河整体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和文化地位,提炼出独具特色的“新乡运河故事”,一定会为新乡进一步打造文化新高地、增强新乡文化软实力、推进新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文化助力。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