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日照市体育产业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日照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日照市体育产业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日政字〔2021〕90号

 

各区县政府,各功能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中央、省属驻日照各单位:

现将《日照市体育产业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日照市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日照市体育产业规划(2021—2025年)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市三十而立再出发,振翅腾飞、高质量发展的蝶变五年。为发挥体育产业在建设现代化海滨体育名城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依据《山东省“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日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体育产业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省体育局大力支持下,日照市加快推进体育产业扩容提质、动能转换,为“十四五”时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规模总量逐步扩大。“十三五”期间,日照体育产业呈现较快发展状态。2019年,日照市体育产业总产出53.68亿元,同比增长8.1%;创造增加值22.20亿元,同比增长11.6%,占全市同期GDP比重为1.14%,吸纳从业人员10880人,产业增加值及占GDP比重都呈现较快增长趋势。体育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全市体育服务业实现总产出37.97亿元,占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出的70.7%,创造增加值18.86亿元,占全市体育产业增加值的85.0%;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实现总产出14.98亿元,占体育产业总产出的27.9%,创造增加值3.17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14.3%;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实现总产出0.73亿元,占体育产业总产出的1.4%,创造增加值0.17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0.8%。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体系中的比重有了较大提升,体育产业结构更趋均衡合理。

2.体育基础日渐牢固。全面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打造了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体育设施布局更加均衡,新建改造21处大型体育场馆设施,补齐了各区县“一场两馆”短板,全市建成各级各类体育健身场地7200余处。成立304个体育社会组织,率先在全省实现乡镇体育总会全覆盖,“1+2+N”基层体育组织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市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6名,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稳定在93%以上,“体医结合”经验在全省发文推广。圆满承办山东省第24届运动会自行车、皮划艇预、决赛,成功申办山东省第25届运动会。全市6个区县(功能区)建设了新型体校。幼儿体育创新工作列入国家级试点。全市体育彩票销售额27.2亿元,市场份额连续五年超50%,为全市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3.载体建设成效显著。构建了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为龙头,以省市级体育产业基地、单位为骨干,以特色体育产业集群为支撑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格局。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评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山东大青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中大体育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日照海之韵游泳中心运营有限公司、日照安泰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山东黑虎山狩猎场有限公司5家单位相继获评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日照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小镇入选第一批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国家发改委发文推广小镇“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典型经验。日照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公园入选国家体育服务综合体典型案例,莒县莲生湖游钓园入选省级体育服务综合体。新建成了日照网球中心、日照足球公园、日照香河体育公园等一批体育综合体。山东体育频道发展有限公司落户日照。日照入选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和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

4.赛事举办精彩纷呈。“十三五”期间,日照市举办了200余项重大赛事,连续举办了4届中国(日照)大青山国际太极拳大赛、3届中国(日照)国民休闲水上运动会、5届日照马拉松、2届中国体操节、5届中国(日照)海钓节、2019中国围棋大会、2020中国网球巡回赛、2020全国网球团体锦标赛等高端赛事,构建了“春打太极拳、夏开水运会、秋跑马拉松、冬办体操节、四季打网球、全年下围棋”的赛事格局。2020年举办中国陆上赛艇极限挑战赛,打响了全国体育竞赛复工复产第一枪,“我们都是国家队”从日照喊响。职业赛事破题发展,2020年山东女排、山东围棋队落户日照,开创日照职业赛事里程碑,“山东日照钢铁女排”荣获全国女排锦标赛亚军,“日照山海大象围棋队”荣获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亚军。

5.体育旅游蓬勃发展。日照市连续两年获评“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城市,打造了日照“海滨山岳行”体育休闲旅游线路、山海天阳光海岸滨海绿道骑行健步精品线路2条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绿水青山·活力五莲”体育旅游精品线路、“齐鲁风情5号路”五莲体育旅游精品线路、阳光海岸欢乐冰雪旅游线路3条省级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大青山国际太极拳大赛、山海24小时极限挑战赛获评“2018年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日照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小镇连续两年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入选首批“山东省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我市体育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分布不平衡,球类场地设施相对不足,公园、绿地体育设施有待优化提升。二是体育产业发展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体育产业规模相对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还不够完善。三是体育制造业需要向体育智造转型升级,与发展体育经济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四是体育消费人口、消费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品牌赛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赛事综合效益有待提升。

二、“十四五”时期体育产业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牢固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体育强有力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提升特色体育赛事承办能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深化体教融合、体卫融合、体旅融合,增强日照体育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滨体育名城注入新动力。

(二)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培育体育产业新动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体育产业从资源驱动和低水平要素驱动向高质量创新驱动转变,持续丰富体育产业内容,拓展体育产业链条,通过理念创新、政策创新、标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全面激活体育产业发展源动力。

坚持协调发展理念,拓展体育产业新领域。着力培育彰显日照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构建山海联动、区域协同的大体育产业发展格局,以竞赛表演、体育教育培训、体育旅游等产业为核心,以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产业为支撑,辐射乡村振兴等多元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力度。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树立生态体育新标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生态红线和安全风险底线,倡导绿色标准,树立生态标杆。将绿色发展贯穿到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过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体育产业新格局。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搭建体育交流新窗口。把握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实现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同步发展,深化国内外体育产业合作,加强“一带一路”体育产业合作,培养一批知名企业和自主品牌,对外输出日照体育文化、日照体育品牌、日照体育经验。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满足健康生活新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体育产业满足人民多元化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推进全民健身,助力乡村振兴,增强人民福祉,把实现健康中国、健康日照作为日照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充分实现主客共享、环境共建、成果普惠的共同目标。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打造现代化海滨体育名城。充分利用日照海滨资源优势,以打造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中国体育旅游目的地城市、体教融合示范城市等为支撑,增强城市体育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打造群众体育繁荣、场馆设施优良、体育赛事丰富、职业体育活跃、体育产业发达、体育氛围浓厚的现代化海滨体育名城。

2.近期目标(2021—2025年)。高质量承办山东省第25届运动会。完成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重点推进城市创建工作,现代化海滨体育名城建设初具规模。到2025年,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出超过12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年均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速不低于18%。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80亿元,居民人均体育消费达2700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8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7名,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到94%。

3.远期展望(2026—2035年)。建设现代化海滨体育名城取得显著成效。建成体教融合示范城市、国内一流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城市。体育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体系全面形成,对综合经济带动能力显著。体育赛事体系更加成熟,打造出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赛事。体育教育培训、体育健康服务、体育旅游、体育用品制造等产业高水平发展,高品质的体育产业环境与服务环境全面实现。全民健身氛围浓厚,体育文化成为日照精神文明重要标志。体育产业成为日照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十四五”时期日照体育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主要指标

单位

目标值

属性

1

体育产业总产出

亿元

≥120

预期性

2

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

%

2

预期性

3

年均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速

%

≥18

预期性

4

体育消费总规模

亿元

≥80

预期性

5

居民人均体育消费

2700

预期性

6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4.8

预期性

7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

%

≥50

预期性

8

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

7

预期性

9

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

%

94

预期性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体育产业体系。依托日照特色优势,以“提升能级、重点突破、区域协同”为总体发展思路,集聚资源,集中力量,聚力发展以体育竞赛表演为引领,以体育旅游、体育教育与培训、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健康与运动康复为重点的“1+4”核心体育产业,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加快发展体育中介、体育传媒、体育消费、体育彩票等,着力培育海洋体育产业等具有日照特色的体育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形成以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等为龙头、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1.体育竞赛表演。围绕“以赛兴城、以赛促产、以赛惠民”的发展目标,以“山海经·英雄会”为平台,重点围绕水上运动、山地运动和时尚运动,发展一批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广的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构建日照精品体育赛事库。办好山东省第25届运动会,围绕“办赛精彩、参赛出彩、发展增彩”的目标,把筹办省运会作为体产城融合发展的“加速器”和“催化剂”。支持引进国际国内重大品牌赛事,大力发展职业赛事,支持足球、篮球、排球职业及半职业俱乐部的建设,引导扶持业余精品赛事,积极培育冰雪体育赛事,通过“节、赛、会”促进体育竞赛与文化表演互动融合,提升现有自主品牌赛事活动运营能力和综合效益,形成“发展三大球、唱好四季歌、打好户外牌”的赛事体系,不断提升日照体育赛事的品牌形象、质量效益和影响力。

到2023年,打造一个具有自主IP的赛事平台,培育超过10项国际国内体育精品赛事,日照体育赛事品牌特色更加凸显,类型更加丰富多样,产业溢出效益持续释放,服务保障更加规范高效,品牌赛事美誉度和知名度显著提升。

2.体育旅游。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积极创新“滨海型、山地型、田园型”体育旅游新业态,做强景区、做精线路、做优绿道,通过“体育+”“+体育”引领体育向休闲全面拓展、景区与体育深度融合。坚持龙头引领、多点突破,高标准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示范项目;坚持山海联动、全域串联,高水平建设多条体育旅游精品游线;坚持以点带面、系统布局,创新交体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体育旅游业转型升级,争创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努力把日照打造成国内一流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城市。

到2025年,日照体育旅游城市形象全面提升,体育旅游人口和消费规模逐步扩大,全民性、全域性、全季节性的体育旅游产品全面升级,体育旅游设施与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3.体育教育与培训。以体教融合示范城市创建为引领,大力发展体育技能培训、体育学历教育和体育职业教育,系统性发挥体育教育培训的社会价值和产业价值,创新体育教育培训业态和模式。加强体育学校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重点支持山东体育学院等驻日照高校发展,推动高校加强体育科研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区县新型体育运动学校后备体育人才培养。全面推进优质体育资源进校园工作,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建立完善社会力量促进体系。全面提升体育教育培训基地运动培训水平,着力建设提升一批集训练、竞赛、教学、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培训基地,提升一批设施优良、服务优质的大众体育教育培训基地。

到2025年,形成“政产学研用”联合培养体育产业人才的方式方法,体教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推进优质体育资源进校园工作,实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学校“三大球”运动队建设率达到100%,青少年体质达标率不低于95%;竞技体育整体实力跨入全省第二集团,建设提升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沙滩排球训练基地、网球训练基地、足球青训基地等一批国内一流的高品质专业运动训练基地,发展一批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青少年体育培训基地。

4.体育健康与运动康复。立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依托日照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本底和体育产业基础,进一步引入优质健康医疗资源,推动体育和医疗、康养多维度、深层次融合,积极拓展康复医学、运动科学和中医研究等多种方法应用,强体魄,治未病,将体育健康与运动康复作为日照支撑体育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打造覆盖全民的健康智慧网,构建日照体卫融合发展新格局。

到2025年,山海天康养文旅综合体、大青山黑虎山康养运动基地、日照市体育医院等体卫融合项目发展特色突出、成效显著,全市体育健康与运动康复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体卫融合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5.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构建“一集群多园区”的产业布局,依托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引导现有健身器材用品从生产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营销推广、运营服务等领域延伸。重点培育山东英吉多体育科技有限公司和日照中大体育产业集团两大龙头企业,促进本地体育制造企业集聚发展。鼓励发展帆船帆板、自行车、钓具装备等日照优势项目相关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培育特色体育用品制造园区,积极举办符合日照体育发展特色的展会活动,引进一批体育用品制造龙头企业和创新性人才。实施工业互联网计划,大力推进全市体育用品制造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升级,推动体育用品从“做贴牌”向“做品牌”转型升级。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日照体育制造品牌影响力。

到2025年,体育用品制造“一集群多园区”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引入5家以上国内外知名企业,体育用品制造业技术和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市场份额与占有率进一步增大,产品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显著增强。

6.体育健身休闲。大力发展全生命周期的群众体育,制定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目录,构建智能化的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打造现代化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大力开展健身走(跑)、广播体操、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啦啦操、街舞、跳绳、围棋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培育击剑、网球、射击、攀岩、射箭、电子竞技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健身休闲体育运动项目,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探索发展房车营地、航空飞行营地为代表的新兴户外体育休闲运动项目,普及冰雪运动项目。围绕前海广场电竞之都建设,支持高校、企业打造和引进电子竞技赛事,拓展电竞产业链条,促进电子竞技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推进“互联网+健身”,丰富线上线下结合的全民体育运动,支持线上平台发展,带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居家健身和线上赛事活动。

到2025年,打造5个以上全民健身活动品牌,积极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每年举办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2000项以上。

7.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以群众喜闻乐见、普遍参与的项目为重点,积极布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依托省运会场馆打造一批体育服务综合体,结合“10分钟健身圈”,进一步丰富公共空间体育场地与设施。实施体育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到2021年底,基本完成21处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和改造提升。充分利用体育场馆、商业设施等既有建筑空间,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建设提升一批地域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经济效益良好的体育服务综合体。加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户外运动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群众性水上运动基础设施。

到2025年,改造建设体育公园、户外运动场地和绿荫健身工程100处以上,新建和改造球类健身场地600个以上,每万人拥有“三大球”场地数量达到8个,全市50%以上体育场馆具备数字化服务能力,智慧化场地设施普及度大幅提升。

8.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完善改革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制度,提升体育场馆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社会化运营水平,鼓励“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离改革模式。通过引入社会团体企业运作、社会团体企业与政府合作、政府自主成立运营公司等多元举措,提升场馆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益,激发体育场馆活力,打造功能复合的体育消费综合体。引导体育场馆优化发展定位和经营内容,积极开展体育竞赛表演、大众健身服务、体育教育培训、体育健康管理等主体经营服务,拓展旅游休闲、展览路演、商业服务、会议会展等服务功能,通过场地出租和综合服务,盘活场馆资源,提高使用效能。鼓励场馆与学校、企业共建共享,支持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加强后省运时代体育场馆综合利用,促进省运会场馆与餐饮、住宿、旅游、康养、文化娱乐、广告传媒、科技信息、会展博览、商业商务等产业互动发展。推进与国际体育组织、国内外体育企业合作,争取更多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和商业化赛事落户省运会场馆。结合省运会场馆周边旅游资源、社会人文环境,打造一批集体育、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体育休闲旅游景点。

9.体育中介。培养引进一批知名体育中介组织机构,发挥中介机构在体育赛事经纪、广告、票务、咨询等方面的作用,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积极拓展体育中介服务领域,重点发展体育赛事经纪、体育广告策划、体育赛事服务、体育信息咨询、体育品牌营销推广、体育文化双创等多类业务。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合作,将优质资源、前沿理念、先进模式和高端人才引进体育中介服务市场。

10.体育传媒。加强与央视等主流媒体合作,持续加强与山东广播电视台战略合作。支持直播等体育新媒体平台发展,打造日照新传媒基地。鼓励开发以体育为主,融合文化、娱乐等综合内容的组合产品,支持体育类节目的创意开发。推动体育传媒与智慧场馆、竞赛表演、体育用品销售等相关产业融合互动。推广5G、AR、AI等科技的运用,实现线上线下全媒体深度营销。

11.体育消费。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成果,争创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结合现有体育场馆、体育教育培训基地、体育旅游景区、运动休闲小镇、体育运动驿站、酒店宾馆等区域,完善体育服务购买、体育用品销售、体育用品租赁体系。结合“爱山东·日照通”APP激发“互联网+体育”消费潜力,在“智慧体育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体育商城,实现体育赛事招商、体育场馆运营、场馆预订、赛事票务等产业资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体育用品特色街区,引入国际高端体育用品品牌、国内新兴潮流体育品牌旗舰店、限量版体育用品专卖店等,构建体育消费新场景、新体验,打造一批夜间体育消费集聚区。通过各类赛事活动拉动节假日消费和夜间经济,探索全民健身赢积分、赛事活动赢积分、运动银行等创新举措,开展体育消费月、体育惠民周,积极培育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体育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12.体育彩票。大力加强责任彩票和公益体彩品牌建设。运用融合发展的思路,开辟新领域和新渠道,推进行业渠道开发。引导网点灵活经营,推进体彩多业态融合发展,结合城市建设和因政策调整而撤点腾出的区域,进行新网点的开发布设。落实《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宣传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体育部门自有阵地资源的社会宣传影响力。

(二)完善产业空间布局。通过山海联动、区域协同,挖掘资源特色,完善产业布局,构建“一核、两心、三带、两廊、七区、多点”的体育产业空间结构。

1.一核引领。“一核”为日照市体育产业服务集聚核心。以日照中心城区为载体,以高端赛事、体育智造、体育会展、体育旅游、体育教育培训为引擎,打造日照市体育产业服务核心、体育智造核心、体育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活动核心、体育会议会展核心、体育传媒核心、体育教育培训核心等多元化体育服务功能集聚核心。

2.两心带动。以体育产业服务为主要功能,打造两大县域体育产业综合服务中心,提升全市县域体育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一是莒县体育产业综合服务中心。依托莒县城区,布局体育用品制造基地、酒店、商业中心、健身场地和体育场馆等,为县域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综合性的服务支撑。二是五莲县体育产业综合服务中心。结合已有体育场馆、健身场地、健身步道和民宿设施等,发展多种类型的山地特色体育运动,打造山地特色的县域体育产业综合服务中心。

3.三带串联。依托日照体育产业发展优势,发挥山、海、林、田、湖、茶等资源潜力,打造三条体育产业发展带。一是丘陵体育发展带。依托莒县环境资源,联动莒国古城、柏庄古村、莲生湖垂钓基地、浮来青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围绕垂钓、马拉松、滑雪等运动,重点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体育教育培训、体育旅游、体育康养、体育用品制造,举办适宜丘陵地区开展的体育赛事,通过体农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打造丘陵体育产业发展带。二是山地体育发展带。串联生态五莲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大青山黑虎山运动基地、天台山旅游区、龙门崮风景区等项目,围绕山地马拉松、太极拳、攀岩、射击、徒步等运动,重点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教育培训、体育康养、体育旅游等,举办适宜山地开展的体育赛事,打造山地体育产业发展带。三是海滨体育发展带。依托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小镇、岚山航空飞行营地、阳光海岸绿道、山海天康养文旅综合体、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等,围绕帆船帆板、海钓、马拉松、自行车、低空飞行、航空航模等运动,重点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康养、体育旅游、体育教育培训、体育用品智造、体育传媒,打造海滨体育产业发展带。

4.两廊联动。依托342国道、日兰高速和220省道,形成两条连通廊道,以山海联动,促进体育产业和人群向内陆纵深发展,构建全域体育产业均衡发展的大格局。一是北部山海联动廊。依托342国道,串联山海天康体组团、五莲山-马耳山健步组团和五莲县城区,构建日照北部地区的山海联动廊道。二是南部山海联动廊。依托日兰高速和220省道,串联日照主城区、龙门崮发展组团、莒县城区和岚山腹地,构建日照南部地区的山海联动廊道。

5.七区融合。依托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日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以特色资源本底为基础,体育产业为引领,构建彰显体育特色、功能多元发展的七大体育产业分区。

6.多点支撑。结合不同体育产业基础和体育资源要素,以点带面、组团发展,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差异化发展定位的体育产业集聚区。

山海天康体组团。重点提升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海洋美学馆、驻龙山自行车主题公园、日照国际足球中心、山海天康养文旅综合体,以体育教育培训、体育康养和体育旅游为核心,重点发展足球、自行车运动、冰雪运动、沙滩球类、房车露营、马拉松等运动项目。

岚山滨海运动组团。重点提升和打造顺风阳光海洋牧场、多岛海休闲垂钓服务中心、岚山航空飞行营地、岚山区体育中心,以体育制造、体育教育培训和体育旅游为核心,重点发展海钓、低空飞行、航空航模、自行车等赛事活动。

五莲山—马耳山健步组团。重点提升和打造生态五莲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五莲山旅游风景区、九仙山旅游风景区、白鹭湾小镇,以体育旅游和体育康养为核心体育产业,重点发展山地马拉松、山地越野、徒步、定向等赛事活动。

大青山—黑虎山发展组团。重点提升和打造大青山黑虎山运动基地,以体育康养、体育教育培训和体育旅游为核心体育产业,重点发展太极、射击、射箭、汽车越野、定向、攀岩等赛事活动。

莲生湖休闲垂钓组团。重点提升和打造莲生湖垂钓基地、莲生湖房车营地、柏庄古村,以体育教育培训和体育旅游为核心体育产业,重点发展垂钓、路亚、骑行、定向等赛事活动。

浮来青发展组团。重点提升浮来青旅游度假区,以体育旅游和体育教育培训为核心体育产业,重点发展滑雪、垂钓、自行车、定向等赛事活动。

龙门崮发展组团。重点提升和打造龙门崮旅游风景区,以体育教育培训、体育旅游和体育康养为核心体育产业,主要发展定向、登山、徒步、围棋、骑行等赛事活动。

北茶康养组团。重点提升和打造北茶生态农业综合体、茶香古道百里长廊,以体育旅游、体育教育培训、体育康养为核心体育产业,主要发展茶海骑行、围棋、徒步等赛事活动。

(三)分区县、功能区发展指引

1.东港区

总体定位:以水上运动为核心,以时尚电竞等新兴城市体育运动为特色,发展帆船、帆板、皮划艇、赛艇、围棋、篮球、排球、网球、电竞等运动。依托日照主城区发展体育教育培训、体育会议会展、体育旅游、体育金融、体育中介、体育制造等综合服务功能。

工作重点:重点推进“1+3+7”三级示范项目。大力发展水上运动,延伸发展赛事、培训、论坛、康养、度假等衍生产业链。进一步完善旅游集散与服务配套功能,打造支撑全市体育旅游发展的综合服务核心。

专栏:东港区“1+3+7”重点示范项目


1个龙头项目

日照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小镇

3个重点项目

国家体育教育基地、前海广场电竞之都、阳光海岸滨海沿线体育旅游带

7个支撑项目

龙门崮旅游风景区、天台山旅游区、刘家湾赶海园、日照香河体育公园、东港区体育综合体、东港区全民健身中心、东港区体育用品制造基地

2.岚山区

总体定位:突出“海钓+航空运动”发展特色,重点发展海钓、低空飞行、公路自行车、茶田骑行等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教育培训和航空体育用品制造业,结合渔村乡村振兴,突出“鱼鲜、茶香、钓乐”的岚山味道,打造“中国海钓之都”。

工作重点:重点推进“1+3+8”三级示范项目。构建“海钓之都”品牌IP,打造一批知名海钓、航空赛事品牌,联合电视台和互联网媒体常态化举办海钓主题活动、大赛和论坛。重点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海钓基地,从养殖业转型休闲海钓旅游。延伸体育制造和体育服务产业链。

专栏:岚山区“1+3+8”重点示范项目


1个龙头项目

顺风阳光海洋牧场

3个重点项目

岚山航空飞行营地、多岛海休闲垂钓服务中心、阳光海岸滨海沿线体育旅游带

8个支撑项目

岚山区体育综合体、阿掖山旅游区、多岛海房车露营地、磴山风景区、北茶生态农业综合体、茶香古道百里长廊、茶风海韵体育旅游带、巨峰茶香小镇

3.莒县

总体定位:围绕莒县田园度假、冰雪休闲和莒文化特色,发展垂钓、马拉松、冰雪和体育拓展运动,以垂钓产业为基础,发展钓具、钓饵制造业,打造集冰雪运动、钓具制造、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休闲片区。

工作重点:重点推进“4+9”两级示范项目。强化“莒文化”地域文化符号,打造传统风情体育旅游区,开发相关衍生文化商品。延伸渔具产业全产业链。探索景区和赛事带动、产业融合、特色村落等乡村振兴模式。

专栏:莒县“4+9”重点示范项目


4个重点项目

莒县莲生湖垂钓基地、浮来青旅游度假区、莒县体育装备制造园区、莒县沭河湿地公园

9个支撑项目

莒国古城、莒县体育综合体、浮来山景区、横山天湖风景区、柏庄古村、莲生湖田园拓展房车营地、莲生湖徒步健身步道、沭水田园体育旅游带、山海风情体育旅游带

4.五莲县

总体定位:以山地资源为特色,围绕“山地运动+康养康复”,发展以太极、山地马拉松、攀岩、登山、徒步、自行车、射击等运动为特色的体育赛事、体育教育培训、体育旅游及健康养老产业,依托县城发展体育装备制造园区。

工作重点:重点推进“1+3+9”三级示范项目。做实做强“太极+”,发展太极赛事、太极康养、太极培训,大力提升太极影响力。创新举办好“绿水青山”运动会,打造知名户外赛事IP。吸引知名运动俱乐部和康养机构落户,创建山地运动与康养度假旅游新名片,打造中国山地运动康养旅游示范区。

专栏:五莲县“1+3+9”重点示范项目


1个龙头项目

大青山黑虎山运动基地

3个重点项目

生态五莲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马耳山户外运动露营地、九仙仙泉房车营地

9个支撑项目

白鹭湾小镇、五莲县体育综合体、杏石温泉度假村、五莲山旅游风景区、九仙山风景区、五莲县体育用品制造基地、齐鲁风情5号线、山海风情体育旅游带、“松月湖、却坡湖、冯家坪垂钓基地”

5.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

总体定位:发挥制造业优势,延伸体育产业链条,以健身器材、水上运动装备制造为特色发展体育用品智造业,打造国家体育装备智造基地。发展田径、橄榄球和其他各种球类运动竞赛,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运动培训业。

工作重点:重点推进“1+2+2”三级示范项目。充分发挥门户窗口作用,做强国际体育会议会展与文化交流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产业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

专栏: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1+2+2”重点示范项目


1个龙头项目

日照经开区体育装备制造基地

2个重点项目

奎山体育中心、阳光海岸滨海沿线体育旅游带

2个支撑项目

奎山山地公园、经开区全民健身步道

6.日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总体定位:依托冰雪运动基础和优秀的产业环境,以全民健身和冰雪休闲为特色,发展体育旅游、体育教育培训、体育制造,打造全民健身高地和体育装备制造基地。

工作重点:重点推进3个示范项目。支持体育健身器材等体育制造业企业发展,打造体育制造产业集聚区。以冰雪运动为特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专栏:日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个支撑项目


3个支撑项目

沁园春滑雪运动基地、高新区文体中心、河山体育制造园区

7.山海天旅游度假区

总体定位:依托山海天生态环境资源,发展足球、帆船、山地自行车、小轮车、精品森林马拉松等体育赛事和体育教育培训业,延伸发展运动康复、健康养老等健康产业,打造海滨体育度假胜地。

工作重点:重点推进“1+5+1”三级示范项目。以体育运动为特色,大力打造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对标国际一流滨海度假城市,大力提升海滨度假配套档次。

专栏:山海天旅游度假区“1+5+1”重点示范项目


1个龙头项目

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

5个重点项目

山海天康养文旅综合体、驻龙山自行车主题公园、日照国际足球中心、海洋美学馆、阳光海岸滨海沿线体育旅游带

1个支撑项目

山海风情体育旅游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管理。推进体育产业管理机制改革,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制定更加有利于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体育产业工作机制,加强体育产业市场体系建设,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新格局,形成全社会发展体育产业的强大合力。抓好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城市道路交通专项规划等规划的有机衔接。加强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评估和监督管理,发挥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作用。(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市管理局,各区县政府、各功能区管委)

(二)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税费减免、土地、人才等方面对体育市场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各级公共财政体育投入增长机制,安排体育发展资金1000万元,对体育产业发展给予支持,逐步构建“专项资金+产业基金+社会资本”的资金体系。对社会力量举(承)办重大体育赛事、首次纳入“四上”统计的体育企业以及创建国家级、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等给予相应资金补助。加大体育设施建设用地保障,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合理利用闲置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地兴办体育产业。(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税务局,各区县政府、各功能区管委)

(三)加强人才支撑。健全体育产业培训机制,加强体育服务业从业人员岗位职业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完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帮助企业、高校等有效对接,构建校企长效合作机制。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置体育产业相关专业和课程,鼓励企业与体育类院校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创新体育产业人才引进机制,吸引高层次体育人才来日照创业和发展,重点引进体育规划编制、体育场馆建设运营、体育用品研发、赛事策划运营、体育品牌营销等专业人才。构建体育产业人才保障体系,建立体育产业人才信息库、专家库,对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按规定享受人才政策。鼓励体育人才开展相关研究,加强体育产业发展理论和实践研究力度。(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各区县政府、各功能区管委)

(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健全体育资源数据库,加强体育产业名录库建设,开展体育产业统计监测,建立体育产业数据定期发布机制。定期发布体育赛事计划目录,公开市场机会,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承办体育赛事活动。完善体育市场监管体制,细化监管举措,落实体育行业红黑名单等制度,强化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进体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公共体育场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体育健身服务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和各级安全工作部署,营造良好体育产业发展环境。健全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机制,拓宽社会组织参与空间,鼓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部分公共体育服务责任,提高社会组织参与力度。举办体育类展会,为体育产业发展搭建高层次交流平台。(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贸促会,各区县政府、各功能区管委)

(五)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完善交通配套体系,优化体育旅游交通网络结构。加强重点区域生态绿地保护,建设生态网络体系和体育旅游连廊。落实行业安全管理制度,强化高风险体育项目自然灾害等安全信息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完善科技监管反馈系统,建立户外救援、跨部门救援、社会救援等多元化的安全救援体系。打造智慧体育体系,优化“爱山东·日照通”APP智慧服务平台,完善体育信息实时查询、预定支付等功能。构建日照市智慧体育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全市体育产业资源的整合。构建多层次营销体系,实施城市品牌形象体系工程,利用品牌节会赛事、会议会展等,开展全媒体整合营销、直转播社会化营销、重点市场精准营销、体育明星流量营销四大营销,构建“1+3+4”多层次营销体系,全方位宣传日照,打响“阳光海岸·活力日照”体育城市营销品牌,全方位巩固日照体育城市品牌形象,全力打造现代化海滨体育名城。(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大数据发展局、市气象局、市科技局、市消防救援支队,日照广播电视台、日照日报社,各区县政府、各功能区管委)

(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体育赛事、体育旅游、体育教育培训等领域合作交流。推进国际知名院校与日照高校联合办学,引进国际体育运动人才,开设体育产业、体育旅游等相关学科。拓宽国际市场交流渠道,广泛邀请国外政治界、经济界、文化界名人走进日照,深度体验体育赛事和体育旅游项目,搭建友好城市和外商投资发展的桥梁。加强海外媒体营销,宣传推广日照体育文化。扩大体育赛事国际影响力,吸引国外选手参加,扩大日照体育在国际体育运动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展示中国对外开放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外办、市教育局,各区县政府、各功能区管委)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