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表网 仪表下游】导读:我们之前谈过自动驾驶、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这些人工智能的应用都有一个共同点:帮助人类创造性地解决一些有明确答案的问题,解决的好与坏都有可定量的判断
标准。但是,我今天谈的却是一个非常不同的问题——人工智能如何参与线上购物。它的特殊之处在于,人工智能需要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当买卖双方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人工智能该站在哪一边呢?
在深入这个问题之前,先给你分享一组有趣的数据。数据来自于普华永道新鲜出炉的《2021 年全球消费洞察》。调查数据显示,在过去的 6 个月,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比我国的消费者更关心商品的价格问题。而且,这并不是欠发达国家拖了发达国家的后腿,即便是单独把中国与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这些发达国家相对比,这个结论依然成立。
这个数据有点儿反直觉。按照我们普通人的理解,更容易被商品价格所吸引的应该是人均收入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德国与日本理应对商品的质量、商品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更关注才对。然而,报告却显示在所有被调查的国家中,对健康和生态环境关注最多的竟然是中国消费者。还有一个数据也很有意思:中国消费者在所有国家中对未来的经济形式表现得最为乐观。
无论是商家,还是电商平台,都一直在为消除交易阻力进行着努力。为了提升买家的付款率,线上支付从最初的输入密码,变成了刷脸和指纹支付,再后来干脆开通小额免密支付,一个按钮就能直接买下,连刷脸都免了。
人工智能还在尝试根据买家的行为来理解他们的需求。比如当买家在购物网站上长时间反复尝试不同的关键词时,人工智能不仅需要理解当前关键词的意思,还要结合前面输入过的关键词,去猜测买家的真实需求。如果买家总是反复浏览同一类商品,人工智能就会尝试理解买家的想法:他到底是觉得价格不合适?还是产品的颜色和款式不合心意?
有了这些评估后,人工智能才有可能调整商品排序,然后把买家最有可能成交的商品放在他们最容易看到的地方。线上购物平台的每一个创新和发明,都是为了减小或者消除交易阻力,让交易变得更加顺畅。
现在电商平台积累了数量极为庞大的用户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常常会让消费者感慨:为了满足我们的购物欲望,我们已经放弃了几乎所有的隐私。
虽然商品变得丰富了,成交的阻力也确实变小了,但在我们完成购物后总会有一种被电商平台牢牢掌控的焦虑感。毕竟,人工智能是平台方开发的,电商平台作为拥有既得利益的一方,一定会追求交易量的最大化,怎么可能站在消费者一边呢?
然而,这个理解并不正确。虽然买家和卖家之间,确实存在价格、质量、服务等多方面的博弈关系,但是这种博弈关系其实是由于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比如说,当卖家比买家更清楚商品的质量时,买家为了避免上当受骗就必须要加倍小心。当第三方担保、七天无理由退货以及品牌认证这些机制出现后,质量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消除了,买卖双方基于质量问题的博弈也就不存在了。
再比如,当卖家比买家更清楚商品的成本时,买家就不得不先货比三家,再下单购买。但商品比价类技术的出现就消除了价格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买卖双方也就用不着再讨价还价了。
其实,只要人工智能能够理解商品的信息,用一个按照单位克重排序的按钮,就能消除这种由于商品信息不规范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了。
所以,买卖双方的博弈其实并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人工智能在了解买卖双方需求的基础上,完全可以消除掉信息的不对称,让交易形成双赢。
我们不妨一起大胆畅想下,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到线上购物 10 年后的场景。如果人工智能彻底消除了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线上购物会变成什么样呢?
资料来源:科学声音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