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省水利人才队伍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位推动下,厅党组高度重视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水利改革发展中心工作,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抓好各类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水利人才发展总体趋势持续向好,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了一支专业门类较为齐全、技术力量较为突出的水利人才队伍。
(一)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整体学历水平结构改善,大学本科及以上占比大幅提高。截至2020年底,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4.38%,大学本科占42.96%,大学专科占26.06,中专占11.81%,高中及以下占14.79%。职称结构不断优化,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增幅明显,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较“十二五”增幅56.25%,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增幅24.74%,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增幅10.79%。
(二)党政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坚持好干部标准,选优配强领导班子,选准用好领导干部。始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首位,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口,牢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强化干部梯队建设,夯实年轻干部队伍基础,健全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体制机制。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加强教育培训顶层设计,建立分级分类培训体系,依托“水利领导干部综合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党务干部培训班”、“水利大讲堂”等教育培训平台,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经常化、全覆盖;拓宽干部成长路径和锻炼渠道,大力度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地方锻炼,进一步提升了干部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效果突出。与“十二五”末的2015年相比,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占总人数的比例由51.2%上升到64.9%,提高13.7个百分点。依托水利工程职称评审、高层次专家推荐选拔、奖励表彰等日常业务工作,通过摸底了解、单位推荐等方式,发现掌握了一批优秀水利技术人才。加强人才创新团队建设,明确科技研发目标,依托平台和项目,以学科领军人才为核心,以不同研究方向科研骨干为主体,优势互补,团结协作,打造了持续、稳定、技术与协作配合日趋成熟的学科发展团队。联合省人社厅印发了《山东省水利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标准条件(试行)》,以培养和造就水利领军人才、补齐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短板为目标,坚持品德、能力和业绩的导向性、激励性,创新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推动全省水利工程职称评价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四)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底,全省技能人才占人才队伍总量的24.5%。打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印发的职称评价标准条件中,专门列出技工院校毕业生申报水利工程职称的条件,明确在市级以上水利行业技能竞赛或劳动竞赛中获奖的技能人才,可申报相应的水利工程职称。加强水利技能人才能力培养,以提高实用操作技能为目标,通过专业培训、技术交流和岗位练兵等措施加强岗位技能培训。2017年以来,每年均联合省人社厅、省总工会、团省委举办全省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选拔参加全国竞赛的选手成绩优异,我厅连年获得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并成功承办全国第12届水利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各类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全国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五)基层水利人才素质明显改善。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比大幅提高。基层水利人才队伍中研究生学历较“十二五”增幅109.9%,大学本科学历增幅29.1%。省人社厅、财政厅、水利厅等6部门联合出台了《山东省优秀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评选奖励办法》,将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纳入评选范围,联合省人社厅、财政厅面向县级以下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开展评选,每3年一个周期,每次360名表彰名额,3年管理期内每人每年奖金5000元,发挥了鼓舞优秀水利技术人员扎根基层、献身水利的正向激励引导作用。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化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将服务水利改革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解决四大水问题对水利人才的需求,在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造福山东人民的幸福河湖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撑。
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把水利人才工作纳入山东水利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确保人才队伍建设与水利事业发展相适应。通过改革完善人才机制体制,统筹四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六个重点业务领域人才纵深发展,实施五大重点人才工程,强化五项保障措施,实现人才素质大幅提升,人才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级层次结构进一步优化,打造一支数量科学、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勇于创新的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水利人才队伍,为推动山东水利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三、主要任务
(一)统筹4支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1.党政人才队伍。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备,优化年龄结构,改善专业结构,完善来源、经历结构,逐步形成梯次配备、搭配合理、上下贯通、优势互补的干部队伍结构。统筹职务、职级、职称等资源,通过提拔交流、竞争上岗、专业技术干部担任领导职务、调任、用好用活职级等方式,加强干部交流使用,实现行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间干部资源的统筹使用。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健全完善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的全链条机制,协调推进各职务层次优秀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工作。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和教育培养。
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立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动态管理的人才管理服务平台,系统掌握全省水利人才。到2025年,培养20名左右引领全省水利改革发展的专家型技术人才。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有关政策改革落地。建立山东水利人才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掌握人选培养、工作动态、科研进展等情况。梳理掌握未来5年冲击省部级称号(拔尖人才人选)和优秀青年后备人才梯队人选,以40岁以下青年人才为重点,落实培养措施。创新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机制,指导厅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动态管理,设置特设岗位专门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不受岗位总量、岗位等级、结构比例限制。
3.技能人才队伍。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培育建设5个左右基础条件好、专业能力强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力争1-2个基地纳入水利部管理。依托水利职业学院和水利技师学院,遴选推广10个以上水利发展急需、行业特色鲜明的培训项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每年至少选取1个工种举办省级技能大赛。鼓励和倡导厅属单位、市县水利部门,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和技能比武。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培养1-2名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培养5-10名省部级高技能人才,并按照要求指导其所在单位建立工作室。开展技术技能交流、绝招绝技展示交流活动。完善水利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依托山东水利院校,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到技能等级认定的过渡工作。通过竞赛产生的优秀选手、首席技师工作室负责人等,其聘用不受岗位限制、优先聘用。
4.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强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督促各市县进一步健全以乡镇水利站为核心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提升基层水利专业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运行相结合的良性运行路子,规范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推进水利骨干人才下基层活动,省市县分级组建水利科技宣传服务队,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管护等实用技术培训。继续组织开展全省优秀基层水利技术人员推荐评选活动。
(二)强化六大重点业务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1.水旱灾害防御人才队伍。突出监测预报预警、水工程调度、防汛抢险技术支撑等能力培训;建立水旱灾害防御专家管理信息化系统,完善省、市、县、乡“四位一体”专家队伍;修订完善《山东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技术支撑专家管理办法》,实现专家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2.水利监督人才队伍。建立监督专家库,强化市县级监督体制机制,力争到2025年,16市市级专职监督人员全部配备到位,专兼职监督人才队伍达到800人;以市县级监督人员为重点,强化全省水利监督工作人员培训。推进监督信息化进程,探索网上、远程和实时监督相结合的模式。
3.河湖管护人才队伍。强化河湖管理保护专业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河湖管护人才队伍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持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探索完善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缓解河湖管理保护人才不足问题。尝试推行河湖物业化管理模式,解决河湖一线管护保洁人员不足问题。
4.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人才队伍。进一步规范水利建设市场,强化从业人员管理;规范专业能力建设,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培训;加强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关键岗位从业人员的培训,督促企业自主开展全员教育培训;开展岗位创新活动;大力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人才队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5.水文与水资源管理人才队伍。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健全监控体系,加强人员配置,落实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全省水资源管理人才库;强化取用水监管等业务培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合作,建立水文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建立“水文首席预报员”制度,持续举办水文大讲堂、水文技能大赛、应知应会考试等活动,强化水文基础业务利用“互联网+”等新模式。
6.水土保持监管人才队伍。强化水土保持监管能力建设,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落实、监测“三色评价”、“两单”信用监管、卫星遥感监管、水土保持行政执法等为重点,加强市县水土保持监管人员技术培训,全面提高生产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和能力,有效遏制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
(三)实施五大重点工程
1.创新团队建设工程。依托全省水利人才管理服务平台组建创新团队,重点强化目标导向和激励考核,有效推动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用好成果。
2.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采取引进与自主培养并举的培养模式,支持厅属事业单位以项目带团队、基地实训、师带徒等形式培养高层次水利人才,支持厅属事业单位对急需紧缺、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参考人才市场价格合理确定薪酬水平,按程序申请核批所需绩效工资总量。落实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政策,鼓励事业单位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收入分配形式。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储备人员计划”,将50岁以下、有一定科研能力和较强学术发展潜力优秀人才列为重点培养对象,落实培养措施。
3.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强化干部教育培养和实践锻炼,实施“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工程”,将严格管理贯穿年轻干部培养全过程。实施青年后备人才培养计划,遴选一批40岁以下水利重点科学领域的青年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支持青年拔尖人才独立承担或主要参与国家级、省级重大工程和建设项目。
4.能力素质培训提升工程。党政人才培训重点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专题”“干部综合素质提升专题”“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专题”,持续抓好水利大讲堂和点名调训,进一步加大主体班次干部调训和专题培训力度。实施新时代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计划。举办专业能力提升省级示范培训班,编制执行《全省水利系统干部专业能力教育培训框架》,分7个专题、每年举办1期培训,“十四五”期间累计培训不少于1500人。举办县级水利局长示范培训班,“十四五”培训200人左右。引导市县加大基层水利人才培训力度,探索采取线上直播等方式,将专业能力提升省级示范培训班延伸至基层水利人才。举办乡镇水利站长(基层水管人员)示范培训班,5年培训200人左右,带动市县参照省级示范培训班,举办高质量专业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依托“灯塔-干部网络学院”、“中国水利教育培训网”和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山东水利行业终身教育平台”等开展线上培训。
5.水利人才信息化工程。开发建设水利人才管理系统,实现对人才数据信息动态跟踪和实时掌握。建立功能完备、兼容共享、务实管用、安全高效的全省水利人才库,注重发现和掌握一批满足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急需紧缺人才,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熟,提升全省水利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水平和精细化管理能力。力争到2025年末,水利人才管理系统覆盖到全省水利系统各单位。
四、保障措施
为抓好规划落实,从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确保经费投入、优化技术支撑、持续跟踪问效等方面,提出了规划保障措施。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