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期间专家热议——
智能制造,走向“并联式”发展
由江苏省政府、工信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于12月8日—10日在南京举办。
会议期间,专家们指出,不同于德国从工业1.0到工业4.0这样“串联式”发展,我国制造业要发挥后发优势,采取“并联式”发展方式,即采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行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方针,不断推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新亮点:从数字工厂看“3.0时代”智造之变
未来数字工厂啥模样?大会同步亮相的“云上博览会”将全年开放,包含应用示范、技术服务、产业生态三大“云展区”,新增云直播、云招聘、云会议等实用功能,吸引4000多家企业云上参展。开幕式上,对位于南京溧水的西门子新工厂进行了“云展示”。
“这是一座按照工业4.0标准来建设的新工厂,也是西门子在中国首座原生数字化工厂。从规划、建设到运营,完全依靠西门子原生数字化技术理念,‘数字孪生’覆盖了工厂及产品完整的生命周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闭环。”循着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郁荣的指引,记者看到,在这座将于明年投运的新工厂里,可同时研发生产电子、电器两大类产品,实现生产效率提高20%,产能增长近3倍,产品上市时间缩短20%,预计每年减少3300吨碳排放。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看来,这样的场景正符合智能制造的新内涵——广义而论,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于产品、生产、服务等制造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及相应系统的优化集成。具体而言,智能制造走过“数字化制造1.0时代”“数字化网络化制造2.0时代”,迎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的“3.0时代”。深度参与其中,正是包括江苏企业在内的中国制造的机遇所在。
智能制造领域,制造技术是主体,智能技术是主导。在大会期间摘得首届智能制造创新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的纳博特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仅仅6年,已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软件这条细分赛道上的佼佼者。“我们此次参赛的‘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项目,从底层到应用全部为自主创新研发。”公司技术副总刘元建说。
从产业之变到黑马频出,从2016年开始,已在江苏连续举办6届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见证了智能制造内涵不断丰富,也见证着江苏制造快步迈向“江苏智造”“江苏创造”。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培育创建1307个省级智能示范车间、42个智能工厂、135个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8930家星级上云企业,建成5G基站12.1万座,上线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9个,连接企业数1.6万家,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成为“中国智造”跨越赶超的重要力量。
老“堵点”:要素支持尚处“初级阶段”
智能制造“并联式”发展还存在哪些堵点呢?
江苏大学历时10年研制的绿色高效温室装备与环境智慧管控技术,攻克温室作物—环境耦合测控难题,解决了大型温室能量耗散大的痛点,已在我国大面积推广应用;无锡中车时代与上海电气发电机厂等单位联合攻关,打造的大型汽轮发电机转子线圈智能制造生产线,实现生产全自动化、各工位设备数字化以及与流水线式的物流系统融合集成,仅需一人操作……大会期间发布的“2021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成果,为我们展现出“针对现实痛点、智造改变世界”的未来图景。
与技术“痛点”的解决相比,解决人才“痛点”更为急迫。“今后15年,正是‘智能制造’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是最重要也是最稀缺的资源。”周济在主旨演讲中再三强调,我国拥有人力资源规模优势,但不等于有人才优势,我国在创新型人才质量方面,面临严峻挑战。
在他看来,培养和造就的智能制造高质量人才需兼顾三类人才——高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以及高水平管理人才,尤其是企业家。还需在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两条战线上齐头并进,教育和培养智能制造高质量人才。
金融、数据等要素支持以及智能化应用水平等方面,也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的“痛点”还未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江苏该如何应对呢?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省工信厅与省财政厅正在研究制定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计划到2025年,省财政每年安排12亿元专项资金,实施工业企业智改数转项目贷款贴息和有效投入补助。省工信厅副厅长池宇表示,我省将定期组织召开全省智能制造现场推进会、融资对接会等活动,并通过产业链对接、平台交互展示、加速人才培养等措施,“为壮大‘江苏智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最”热点:装备数字化是“人机物”互联的“入场券”
大会期间记者聆听多场分论坛,发现装备数字化议题成为最大热点之一,专家们达成共识:“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装备数字化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答题’。”
“装备数字化是进入‘人机物’互联时代的入场券。”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专委会主任、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原司长张相木解释说,全球制造业最新发展趋势是产品数字化、制造智能化、服务网络化,其中,产品数字化领域首先就是装备数字化,其程度甚至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这也成为我国智能制造跨越发展的空间所在。
那么,我国装备数字化水平和进展如何呢?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论坛上直言,尽管这些年来,通过装备创新工程、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等,我国已经形成一批具有部分数字化特征的先进装备,但从总体来看,仍存在数字孪生等核心技术缺乏、传感器和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装备还不能完全满足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等问题。
承担率先探寻装备数字化路径的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欧阳劲松,给出了“1+1+4+3+N”的建议——即新形势下推进装备数字化发展,要以数字技术与装备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发展构建“物理装备+数据资产”新价值体系为目标,把握产品孪生化、研制数字化、服役智能化、数据资产化四个方向,从提升创新能力、夯实发展基础、壮大市场主体三方面着手,选择在智能交通装备、智能工程装备等领域率先破题。
这些也正是江苏的着力方向所在。去年,全省累计实施74个高端装备研制赶超和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关键生产工序数控化率超52.1%;今年1-10月,全省装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6.1万亿元、同比增长22.5%。“下一步我们将以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带动通用、专用智能制造装备加速研制和迭代升级,打造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智造装备;支持软件企业与装备制造商、用户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协同,联合研发面向制造全过程的工业软件;深化数字化装备推广应用,以装备数字化水平提升促进智能制造加快发展。”省工信厅装备工业处相关负责人说。(付奇)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