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势和主要预期目标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九次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抢抓省委、省政府实施“突破菏泽”战略和加快鲁南经济带发展机遇,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的关键一年。总体上分析,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整体环境有利于我市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从国际经济环境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可达3.7%。其中美国增长0.5%,俄罗斯、印度和东盟等新兴市场国家将保持强劲增长。从国家政策取向看,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货币政策着力加强流动性管理、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服务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薄弱环节和结构调整的信贷支持,这将有利于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突破菏泽”战略看,省委、省政府加大工作力度,突出抓好8个工业园区建设,按照每亩100万元的投资密度对8市进行考核,力争用三年时间建成符合省级标准的新型工业园区。同时,省委、省政府又实施加快鲁南经济带发展战略,这为我市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双重战略机遇。从发展活力动力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市软硬环境日益改善,发展后劲越来越强,内在活力正在释放;煤电化工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商贸物流基地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不断增强,全市人民思想统一、目标明确、精神振奋,经济社会发展必将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再上新台阶。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省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市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到2010年生产总值实现1000亿元以上和地方财政收入超过80亿元的奋斗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遵循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促进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跨越发展之路。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九次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突破菏泽”和加快鲁南经济带发展的机遇,积极推进工作指导转变,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围绕科学发展,突出抓好节能减排、集约用地和自主创新;围绕和谐发展,突出抓好教育普惠、社保救助和医疗惠民十大工程;围绕跨越发展,突出抓好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和优化投入;着力推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本着一年比一年好、在全省位次前移、又留有余地的原则,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1)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GDP增长15%以上,人均GDP达到8500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16%以上,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以上。(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增加值超过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利税增长4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5%以上。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3)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有所提高。(4)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9%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目标。
在上述目标中,节能减排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目标是约束性的,要确保完成;其他目标是导向性、预期性的,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到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
二、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
(一)围绕促进投资又好又快增长,重点抓好投资结构优化和大项目建设。一是优化投资结构。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以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为出发点,以提升项目科技含量为着力点,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化工、机械电子、生物工程、服务业、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项目,重点抓好纺织、木材加工、食品工业的资源整合、提档升级、延伸产业链,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低、发展后劲足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二是狠抓项目储备。围绕四大基地和一大产业建设,重点抓好100万吨二甲醚、90万吨氨醇联产、60万吨低碳烯烃、60万吨重油制烯烃、6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及配套装置、保税物流中心、菏泽发电厂四期、里能郓城天然焦发电厂、郭屯电厂、张集、陈蛮庄、李集3对矿井、菏枣高速等30个投资过10亿元项目的前期工作,努力形成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准备开工一批、策划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三是加快项目建设。要通过实行目标管理、加大支持力度、强化调度等措施,确保千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重点抓好175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围绕煤电化工基地建设,重点抓好赵楼煤矿、华润电厂一期、铁雄新沙600万吨焦化、广源6万吨电子电器高精度铜带、达驰500kv级高压节能变压器、华鹏玻璃三期和巨润200万吨浮法玻璃等一批过亿元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围绕石油化工基地建设,重点抓好鲁南液体化工原料输送工程、15万吨PVC、圣世化工60万吨MCC、玉皇化工20万吨苯乙烯、洪业化工14万吨己二酸和金正大100万吨控释肥等一批过亿元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围绕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重点抓好天瑞20万锭紧密纺、天元纸业30万吨再生新闻纸、国盛6万吨食品加工、圣中木业25万方复合板和睿鹰12亿支粉针制剂等一批过亿元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围绕商贸物流基地建设,重点抓好菏泽牡丹商贸园、菏泽物流园区西区、山东舜王城中药科技园和中国(庄寨)林产品交易市场等一批过亿元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15亿元以上;围绕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德商高速、洙水河航道、327国道改造和菏泽开发区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一批过亿元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四是加强项目管理。对重大项目建设按照“年计划、季安排、月调度”的要求,搞好项目建设的调度;采取现场检查、观摩、通报和督导等方式,加快项目建设;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确保项目按期建成。同时,按照“八个必须”的要求,抓好新开工项目的管理。五是广开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性资金和开行政策性贷款,吸引外资和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积极向金融系统推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重点项目的信贷投放;努力创造条件,引导企业发展创业投资,并做好国家和省创业投资的争取工作;紧紧抓住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江浙沪产业转移的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抓好以商招商和产业招商,注意吸引有实力的大建筑商开发我市工业和商业房地产,着力搭建“引进来”、“走出去”和“全天候”的招商引资平台,力争引进市外资金占全部投资的70%以上;抢抓国家鼓励企业上市特别是新设立创业板的市场机遇,大力推进已进入上市程序的达驰集团、龙泰果蔬、华信制药和步长制药等企业上市工作,今年确保4家企业成功上市。
(二)围绕提高工业整体素质,重点抓好自主创新和骨干企业培育。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组织10个省级工业园区在完成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高标准做好功能分区的详细规划;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等方式,加快工业园区的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和金融、物流、商贸、居住等服务设施以及工业标准厂房建设;积极引导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加速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投资的60%以上;真正把工业园区建设成工业项目的聚集区和工业经济的增长极。二是切实搞好自主创新。下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5年内培养引进100名职业经理人、100名博士和1000名硕士。我市60家重点企业都要建立、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研发投入不能低于销售收入的3%,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筹建菏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留学生创业园。继续搞好首批12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力争在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和商标等方面有重大突破,争取再有2-3家企业跨入国家和省级试点行列。加大对30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医药制造、电器机械、化学助剂等高新技术特色产业集群。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和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为重点,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85家,高新技术产品发展到75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9%。三是大力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在财政税收、项目用地、融资担保、人才引进、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市60强企业的扶持力度。全面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积极鼓励企业开展与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合资合作,提高层次和水平,实现快速发展。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之间开展互保、联保,多渠道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重点培育东明石化、洪业化工、玉皇化工、龙土固煤矿、赵楼煤矿、铁雄新沙能源、单县化工、睿鹰制药、步长制药、广源铜带、山东达驰、艺达家纺、百隆纺织、晨鸣板材和定陶鲁艺等骨干企业,把目标落实到企业、落实到项目、落实到年度。确保到2010年实现1家企业销售收入过300亿元,20家过30亿元,30家过10亿元的目标。四是积极实施品牌战略。要运用信息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围绕六大产业,延伸拉长产业链条,扩大终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大力塑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力争把睿鹰制药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头孢类医药中间体企业,把东明石化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地方石化企业,把广源铜带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精密铜带生产企业,把玉皇化工、洪业化工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碳五、己二酸和环己酮生产企业,把圣奥化工、单县化工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橡胶防老剂和促进剂生产企业,力争使现代达驰变压器、华星油泵油嘴、天宇科技泡沫镍等产品跃居全国同行业前三位。
(三)围绕繁荣发展服务业,重点抓好服务业载体建设和扩大消费。一是加大载体培育力度。围绕重点发展的现代物流、农村服务、文化旅游、房地产、教育培训和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商务服务等产业,集中搞好重点城区、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的培植。选择服务业相对总量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的牡丹区、庄寨镇和陈集镇等20个城区重点培育,发挥示范效应。集中力量培育菏泽物流园区、牡丹商贸园区和郓城水浒文化旅游区等10个重点服务业园区,努力形成一批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功能区和特色园区。加大对知名品牌、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的培育力度,集中力量培植菏泽交通集团、银座购物广场和华瑞物流等30个重点服务企业,增强带动效应。大力抓好5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对上年接转的43个续建项目,力争有42个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完成投资28亿元。菏泽市区重点抓好物流西区、烟草物流中心、泰和水岸嘉园等10个重点项目。同时,以保税物流中心为重点,搞好菏泽口岸建设,加快形成有特色的商贸物流基地。二是加大投资融资力度。充分发挥服务业引导资金的作用,集中支持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农村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发展,集中支持有特色、有效益、有影响的骨干项目建设。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向服务业,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服务业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完善担保机制、支持中小服务企业发展,鼓励资本实力雄厚的工业大企业、大集团向服务领域拓展。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研究制定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发展的支持政策,鼓励其膨胀规模、加快发展;研究制定鼓励消费性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在社区兴办家政、托幼和医疗等服务业;研究制定鼓励农村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政策,着力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搞好服务;研究制定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政策,力争使企业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上取得进展;研究制定服务业人才培训引进的支持政策,下力完善服务业人才资源的配置体系。四是加大促进消费力度。认真落实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实行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等国家鼓励消费的政策,切实抓好家电下乡销售补贴,支持农资流通网络、现代粮食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拓宽服务消费领域,扩大通信、旅游、休闲、文化、健身等服务消费。
(四)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是着力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板块经济层次提高计划以及优势产业提升计划,大力培植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以曹县为中心的芦笋、蘑菇生产基地,以巨野、成武为中心的棉花、大蒜生产基地,以牡丹区为中心的蔬菜、花卉生产基地,以鄄城为中心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以郓城为中心的养鸭基地和曹县银香伟业及莱河集团奶牛等基地。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落实好扶持生猪、奶牛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研究建立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围绕棉纺、食品、木材加工等优势产业发展,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引导和支持各类商业银行增加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并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长期稳定、互惠互利、相互促进的双赢关系和良性循环机制,把扶持30户龙头企业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5亿元,增长30%。制定扶持政策,引导广大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三是搞好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重点抓好10项农业新品种和10项先进技术推广;开展好郓城小尾寒羊、曹县芦笋和东明西瓜等3个“富民强县”科技试点工程,努力打造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同时,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积极推广“畜—沼—林”、“畜—沼—菜”以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今年全市新增标准化基地35万亩,经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达到50个。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四四四一”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800公里,新增改水受益人口100万人,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5万个,继续加强农村通讯、电力、互联网设施建设。抓好大野水库建设和浮岗水库、界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闫潭、刘庄、杨集、苏泗庄四大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建设;做好东鱼河南支、安兴河等河道续建配套治理工作;以平原绿化、绿色通道和防护林工程为重点,加强农业生态体系建设。五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农民发展和参与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服务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就地就近就业的能力;引导企业向城镇集中,加快小城镇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增强小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和承载能力;继续加大品牌劳务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开展“西输东接”、“南下北上”劳务推介活动,促进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同时,实施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力争全年培训农民25万人,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通过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切实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五)围绕提高城镇化水平,重点抓好城市规划管理和功能完善。一是加强城市规划。继续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规划城市,突出“花城水邑林海”特色,增强城市魅力。重点抓好环堤公园、万福河公园、赵王河下游湿地公园详细规划编制;切实搞好2008-2010年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力争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100%、县城达到70%以上。二是加快城市建设。继续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建设城市,力争每一项工程都成为精品。加快大剧院、演武楼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完成赵王河新世纪公园和市垃圾处理工程。搞好曹州西路等5条主次干道改造及配套工程,完成丹阳路等10条道路供排水工程。开工建设城市规划展览馆。抓好广州路、华英路等10项绿化工程和现有绿地的补植完善。建设曹州路、环城公园二期等城市亮化工程,不断完善和提高城市功能。三是搞好城市管理。继续坚持市场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城市,提高执法水平,倡导城市文明。努力抓好城市绿地和亮化带的管理以及城市道路交通管控信息系统建设,切实加大城市主次干道的治乱工作力度,实行全方位、全天候的督查和管理,努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使菏泽成为宜游、宜居、宜商、宜创业的美丽城市。四是推进小城镇发展。以加快小城镇建设为着力点,努力拓宽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好小城镇联结城乡、辐射农村的作用。研究制定支持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广泛吸引社会各类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配套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小城镇社会事业,不断增强小城镇整体功能。
(六)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抓好节能减排和节约集约用地。一是切实搞好节能降耗。重点抓好规模以上企业,特别是我市确定的420户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以市60家重点企业为重点,搞好节能降耗示范工程。今年组织实施10个重点节能工程,100个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30个节能产品研发。抓好高耗能设备改造、区域热电联产、电网节能等领域的节能工作,淘汰化工、造纸、酿造、纺织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完成关停小火电机组目标任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抓好东明县循环经济示范县和2个循环经济示范园以及30个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设。二是切实搞好环境保护。化学需氧量减排,重点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转,满负荷运转率要达到75%以上,确保达标排放;二氧化硫减排,主要抓好电厂脱硫的治污项目建设,小砖瓦窑、小石灰窑和小水泥窑等的关停,城区集中供热和使用清洁能源的措施落实,努力改善水和空气质量。城市污水收集率、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80%以上、95%以上和100%。三是切实搞好节约集约用地。优先保证我市重点培植的“四大基地一大产业”用地,特别是产业龙头项目用地;优先保证效益好的项目用地,特别是高新技术项目用地;优先保证工业园区用地,特别是东部市援建项目用地。严格建筑密度、投资强度,鼓励企业建设高层厂房,改造低层厂房,实现“零增地”扩容;积极开展“置换、折抵、流转”三项政策试点,探索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产业化路子。
(七)围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重点抓好外经外贸和机制创新。一是着力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深入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努力实现由优势产品向名牌出口产品转变,重点培育家具、果蔬、服装和工艺品等出口品牌,大力发展机电、化工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减少“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继续引导企业扩大原油、大豆、木材等资源性商品进口,重点抓好东明石化、中粮艾地盟、达驰集团等企业的进口工作;同时鼓励企业进口节能降耗的新设备和高新技术,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把成熟技术与国外资源结合起来,到俄罗斯、东南亚、南美洲等资源丰富地区投资建厂。加快外派劳务基地建设,积极开拓欧美、澳洲等发达国家劳务市场。二是着力推进市场取向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提出全市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指导意见,推动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集聚。全面启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研究提出规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不断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进一步理清、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扩大网上审批范围。继续降低药品价格。全面推进服务业用水用电用气与工业同价,全部实现城乡分类用电同网同价。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投资项目准入制度、公示制度、后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八)围绕和谐社会建设,重点抓好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一是积极实施教育普惠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规划;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确保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75%;完成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5万人,省级职业实习培训基地达到7处;着力抓好25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课桌凳更新和教育信息化工程,加快菏泽医专新校区、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建设和菏泽职业技术学院筹建,提升菏泽学院办学水平。二是积极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再就业长效机制,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一步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各类补贴等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18万人,完成培训5.5万人,人力资源市场全面建成。三是积极实施社保救助工程。加大社会保险的征缴力度,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新增3万人以上,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新增2万人以上;农村年收入低于800元的特困群体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四是积极实施医疗惠民工程。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化调整城市卫生资源,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创建30处规范化乡镇卫生院和1000所农民满意村卫生室,全面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健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到90%以上,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建设,力争覆盖城市人口80%。五是积极实施安康居住工程。努力改善困难群体居住条件,建设经济适用房25万平方米、廉租房5万平方米,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大力发展租赁市场,健全租赁服务体系,多渠道解决住房问题。六是积极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菏泽图书馆、博物馆、艺术中心和县级文体馆等设施的前期工作和开工建设,30%的乡镇要建成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发展数字电视用户3万户,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和98%。七是积极实施平安建设工程。完善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切实加强领导,搞好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加强食品质量监督检查,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同时,积极实施富民增收工程、蓝天碧水工程和纠风维权工程等,确保和谐社会建设有效推进。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