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湖北省首个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在湖北工业大学揭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丁汉分别担任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制造强国对现在的中国而言,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在当天的学术论坛上,李培根这句话引发现场多家高校、企业和专家学者的共鸣。
中国制造业正在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
在湖北工业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实验室,四五台机器人一字排开,智能制造生产环节一览无余。工作人员演示:实时采集人脸三维数据,电脑处理后,传输到生产线,经过八九道程序,制作出立体头像。除了精雕环节较为精细、耗时较长,其它仅需一小时左右就完成了。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感知、学习、决策、执行、适应等新型生产方式。它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必由之路。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智能制造是“加速器”。
据了解,作为长江经济带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的重点产业之一,智能制造也是我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省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等多项政策,全力打造“51020”现代产业体系,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产值近2000亿元,开创了湖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有力推进了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然而,人才成为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部2015-2018年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年度人才总缺口最大的就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年度最大缺口30万人左右。湖北制造业人才需求缺口也较大。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产业需要,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资源不完善、工学结合流于形式、实训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唯有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才能有效解决。
4位院士、37家企业合力共建产业学院
近年来,我省少数高校在摸索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式,湖北工业大学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就历经了两年多的筹备。
该学院理事长、湖北工业大学校长彭育园介绍,筹备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学校在刚落成的6万平米机械大楼内一次性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智能制造实习实训生产线及机器人实验室;二是新开办智能制造、机器人工程两个新工科专业,增设“智能制造”硕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向;三是与华中数控等几十家智能制造相关企业,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智能制造联合体等行业学会签订了共建产业学院的协议,成立了理事会;四是从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聘请了包含4位院士在内的11位学术委员会成员,组建了学术委员会;五是学校讨论任命了学院院长及执行院长等行政领导,在组织结构上进行了完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注意到,学术委员会除了华中科技大学李培根、丁汉院士,还有大连理工大学贾振元院士、天津大学王树新院士。理事会有来自省内外的37家企业,包括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等不少制造业知名企业。彭育园说:“我们希望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中来,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建科研平台,接受优秀学生实习实践和就业。”
有专家认为,这种校企深度融合有利于科研成果“拿来就用”,避免了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科研转化效率。同时也体现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和担当。
省教育厅、发改委、科技厅、经信厅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揭牌仪式。多位人士表示,破解高端装备“卡脖子”问题是一个国家战略,周期长、要求高、投资大。企业和高校要主动作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将给予支持,共同推动我省制造产业快速发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琳 通讯员 陈凌)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