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名政协委员调研11个月,深圳市政协建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深圳市政协提交的重点提案《关于以“新基建”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由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领衔督办。深圳市政协发动100多名政协委员开展了为期11个月的深入调研,最终形成一系列调研成果。

  11月29日,深圳市政协围绕“以‘新基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协商,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为以“新基建”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加快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深圳市政协常委、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武良成在专题调研主报告中指出,深圳“新基建”近期明显提速,对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新基建”的形态和边界不断演进拓展,深圳“新基建”发展与挑战并存。

  武良成提出了完善“新基建”项目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快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模式、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创新高地、推动信息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发展、推动创新基础设施释放新动能、建立“新基建”发展的动态评估调节机制等多条建议。

  武良成指出,深圳现阶段在5G、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基础软件、高端芯片、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重大装备等领域仍然受制于人。

  他建议,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构建“链条全覆盖、主体多元化、要素全方位、生态环境优、体制机制活”的科技创新体系;探索政企共同支持企业参与基础科学研究的模式和路径,采用“联合冠名、共同使用、财税激励”等模式,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聚焦产业重大需求和“卡脖子”问题,采用多元化支持方式,以链主型、生态引领型企业为中心,联合创新生态圈研究单元共同攻关。

  他还建议,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深圳路径,支持头部企业和战略科研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

  避免“重建轻用”,建议发放消费券鼓励企业上云

  政协委员在调研中发现,深圳对“新基建”的投入力度很大,5G、光纤、智能电杆等等设施成绩非常快,但目前5G设施、智能杆等新基建的应用场景不足,“新基建”尚未体现出对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较大拉动作用,可以说是”重建轻用“。

  “我们建议以建促用、以用带建,加快创新培育应用市场。”深圳市政协常委、宝安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二级调研员杨辉建议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的应用市场,如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市场方面,培育低成本的易部署、见效快的软件产品,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获得生产订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培育智慧城市的应用市场方面,要围绕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和园区管理等领域,打造标杆示范应用,形成千亿级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市场。

  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市电子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夏俊也提出,目前深圳企业信息化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平台企业因缺乏足够的应用场景而变成仅供展示的“阳台”。为解决企业上云积极性不高问题,夏俊建议将宝安区以消费券补贴鼓励企业上云上平台的模式进行推广,鼓励中小企业设备上云和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水平。

  建议为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提供法律保障

  “‘新基建’涉及诸多产业领域,投资规模巨大,必须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作用。”武良成建议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模式,科学界定市场和政府各自投资范围,可由市场解决的项目,优先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资金来源,此外,建议深圳设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全面保障“新基建”项目落地实施的资金需求,鼓励国企带头并承担更多新基建任务。

  武良成还提出,探索“新基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全面调动社会资金,激发社会资本参与。针对不同的行业属性,出台“新基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放宽市场准入,允许民营资本以股权或其他方式投入重大“新基建”项目;争取基础设施信托投资基金试点,探索扩大运用专项债支持“新基建”的范围,逐步研究探索将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领域的“新基建”项目纳入专项债范围。

  深圳市宝安区政协委员、广东宝城(宝安)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慧表示,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就要为之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她认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首先要破除政府和社会资本在PPP协议中的地位不平等问题,因此,要立法对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PPP项目进行权益保护。同时,要限制行政优益权,平衡政府与社会资本方的协议地位。此外,应逐步建立公私合作双方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从而在政府和社会组织内部形成互相制约、良性竞争的状态,促进社会资本对“新基建”PPP项目的积极参与。

  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新型“数字工匠”

  深圳市政协常委、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志列指出,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懂IT、懂专业、懂工艺、懂制造、懂运营、懂管理的各类人才,同时需要跨行业、跨领域,IT与OT融合、专业与管理等融合的各类复合型、跨界的人才。“人才需求不对称、培养难、引进难,成为深圳乃至我国制造业始终徘徊在中低端产业链的主要原因之一。”

  陈志列建议深圳市政府出台政策,支持由工业互联网头部企业与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设立覆盖工业互联网主要技术和应用的专业学科与课程,通过校企合作,形成教、学、用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开设实操课程和实训基地,共同进行技术创新、工程创新和应用创新兼备的产业创新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学科新模式,缩短人才从学到用的成长距离,打破互联网人缺乏工业知识基础、工业工程人缺乏信息技术能力的壁垒。

  “要培养既懂数控设备操作,又懂IT网络配置、能看图纸写代码的新型数字工匠。”夏俊建议,参考德国“双轨制”教育体系,高校和企业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工匠型人才,让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为学生授课,并围绕产业工艺和品质,边学、边研、边优化。

  武良成提出,要发挥人才市场化评价作用,构建以“能力+业绩”为核心、分领域分赛道的技术类高端人才评价体系。他建议,深圳探索薪酬制度改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行社会化用人制度,在收入分配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根据薪酬制度采取“谈判制”“包干价”引进高水平人才,积极构建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创新高地。

  【记者】马芳

  【作者】 马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