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今年10月20日—2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发出了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的时代号令。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系统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我市是黄河下游重要节点城市,境内黄河河道长59.51公里,黄河支流金堤河长80.8公里。黄河滋养了聊城大地,孕育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我市是“大运河文化旅游带”与“黄河文化旅游带”唯一的交汇点城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相互协作的“桥头堡”,在交通区位、文旅资源等方面独具优势,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我们高度重视,倍加珍惜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央、省部署要求,坚持“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自觉承担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使命,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大局,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聊城沿黄区域现有文物点353个,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231处。现有A级旅游景区13家,其中4A级2家,3A级7家,2A级4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41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9项、市级90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5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7人、市级45人;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处;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处,丰富的文旅资源为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一、统筹规划,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一是落实推进主体。为进一步活化黄河文化旅游资源,我们制定了《聊城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推进工作方案》,从规划体系、文化遗产保护、艺术创作、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丰富产品等方面,明确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推进工作责任主体,细化了责任分工,进一步强化推进工作协调联动。二是突出规划引领。先后聘请国家顶尖规划设计团队高标准编制了黄河沿线《东阿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阳谷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鱼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策划暨概念性规划》和《景阳冈景区扩建总体策划》等专项规划,加强与国家、省级相关规划衔接,为我市落实国家战略提供基本蓝图,为黄河文化旅游带高质量旅游发展明确工作方向。三是深化发展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实现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东阿县成立了东阿鲁森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阳谷县成立了山东景阳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莘县成立了莘州文化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按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进一步整合沿黄文旅资源,提高国有景区运营管理能力,从而有效清除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激发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二、创新发展,传承黄河文化基因。一是开展黄河文化艺术创作。创作了歌曲黄河大合唱、舞蹈黄河颂等艺术作品;以黄河、东昌湖、光岳楼等标志性建筑作为创作背景的电影《初心照黄河》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并在全国农村院线发行;根据刘邓大军渡河的真实故事创排了现代京剧《一个木箱》;将杂技中的立绳、绸吊等空中杂技表演和舞蹈元素充分融合,创排了杂技情景剧《强渡黄河》;围绕生长在黄河岸边的干部楷模孔繁森的感人事迹,编排了山东梆子现代戏《孔繁森》。围绕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讲好黄河故事为主题,举办了黄河风情全市专业艺术展览,设立了工艺类、非遗类、文创类和民俗类等五个专场。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入挖掘沿黄非遗资源,建立非遗保护名录,《阳谷寿张黄河夯号》入选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后建成阿胶博物馆、魁丰博物馆、中国膏方博物馆和状元红非遗展馆等一批非遗博物馆,东阿阿胶世界、鱼山梵呗寺纳入“黄河入海”山东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为传承保护非遗资源、讲好黄河故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举办“遇见·聊城”“夜间非遗曲艺秀”两档非遗进景区活动,使阳谷寿张黄河夯号、谷山调、阳谷哨、东阿杂技、东阿二郎拳等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非遗项目常驻景区,进行常态化演出。沿黄非遗项目与“戏曲进乡村”、传统文化进校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活动持续融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力逐步加强。三是做好遗产保护和利用。深入挖掘遗产资源,调查梳理沿黄区域的文物点353个,编制了黄河流域文物分布档案。“十三五期间”,我市争取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7180万元,其中用于沿黄县(市、区)的文物保护资金2284万元,建设提升了张秋山陕会馆戏楼抢修保护工程、东阿刘集苫山古村落抢险工程等15个文物保护和规划编制项目。同时,对全市118个革命文物点进行登记造册,其中黄河流域3个县有革命文物29处,其中省保2处,市保5处,县保2处,未定级文物点20处。
三、多方驱动,激发文旅消费活力。一是政策推动。出台了《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进一步扩内需补短板的实施意见》、《聊城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制定了《聊城市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聊城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聊城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细则》《聊城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起草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二是项目铸基。结合聊城实际,突出聊城地域特色,策划了东阿黄河康养旅游度假区项目、东阿黄河生态长廊建设等旅游招商项目;积极对上争取政府债券和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沿黄文旅项目建设,实施了黄河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景阳冈景区改造提升项目、金堤河生态文化园项目、蚩尤陵农耕文化园建设项目等。众多项目的实施,为我市沿黄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设施完善。为促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发展,构建与沿黄文旅高质量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服务效能。实施了智慧旅游建设,全面提升了艾山、鱼山等景区的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改善了沿黄景区厕所不足、卫生较差等问题,文明旅游程度日益提升;东阿县先后重修了铜鱼路、黄河大堤艾山段、徐艾路等通景公路,实施了全域旅游交通标识导识系统建设,景区通达性进一步提升。四是产品拉动。坚持文旅融合,以节促旅,依托独特的东阿阿胶康养资源,连续举办了14届冬至东阿阿胶滋补节,5届艾山黄河牡丹观光节;推动产业融合,依托黄河沿线丰富的文旅资源,加强黄河与阿胶、黄河与农业、黄河与水利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黄河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四、提升形象,做好沿黄资源促销。一是积极融入国家、省级层面,加强沿黄城市间文旅合作。积极参加银川、兰州、三门峡、淄博、东营等沿黄城市旅游节会,联合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省八市共同组建“两山最近,两河最亲”联盟,对黄河流域发展进行全方位合作。积极融入省会城市经济圈和山东沿黄9市联盟。二是推出沿黄差异化互补旅游产品。利用阳谷县沙河崖村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指挥部的优质红色资源,推出“黄河+红色”特色旅游产品。今年5月30日,山东红色旅游宣传推广现场会暨百场红色自驾游启动仪式就在沙河崖村举行。同时,我市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被纳入文化和旅游部首次发布的10条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红色基因传承之旅线路。三是强化惠民服务。我市推出的免费惠民旅游巴士,专门把沿黄景点列入到线路当中,东阿公交公司村村通项目也开设了沿黄专线,把公交车直接开到旅游景区。四是策划网络营销活动。组织“黄河岸边是家乡”网络主题采风活动,深入挖掘黄河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内涵。在东阿开展黄河文化旅游带媒体采风活动,抖音、快手、好客山东等多家新媒体对我市沿黄景区进行采风报道。今年以来,我市在国家和省级媒体共发布黄河宣传推广信息856条。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建立健全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机制,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从“横向打造”角度完善黄河文化表现形式,挖掘黄河旅游开发资源,确立“排演一场黄河情景剧”“创作一批黄河文艺作品”“公布一批市级以上沿黄乡村旅游重点村、景区化村庄”“建设一座黄河地标性景区”“打造一座精品文旅小镇”“举办一场黄河节庆活动”“创办一个黄河文化专家行活动”的远景目标,全力推动聊城市沿黄文化旅游带建设。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