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目的、背景及决策依据
今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省政府印发《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实施方案》(鲁政发〔2021〕6号)和《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实施意见》;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的通知》(国知发服字〔2021〕10号),6月,市政府印发《东营市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实施方案》(东政发〔2021〕7号);7月,省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持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的通知》,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出系列部署。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与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从调整资助奖励政策、打击商标恶意注册与专利非正常申请、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与监管等6个方面,提出了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12条举措。
二、出台过程
文件起草过程中,先后征求相关科室、所属单位意见建议;积极对接省市场监管局保护处、运用促进处等相关业务部门,对“放管服”改革举措的必要性、可行性听取上级部门业务指导意见和建议。
三、重要举措
(一)调整资助、奖励政策。市局修订《东营市专利申请资助实施办法》,对不符合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定要求的资助和奖励全部取消;要求各县区、开发区全面自查,全面取消商标、专利申请阶段的资助和奖励,科学设定高质量发展指标,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
(二)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注册和专利非正常申请行为。组织开展商标恶意注册和专利非正常申请核查工作,对非正常专利申请人,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和优势企业申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企业备案、专利奖评审、专利费减、专利优先审查等方面进行相应限制。
(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一是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效能。统筹协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出台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的政策措施。建好用好中国(东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不断扩大预审授权领域,服务全市石油开采及加工、橡胶轮胎产业快速授权、维权。二是推进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实现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案件网上流转和办理。完善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管理制度,建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员人才库。三是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推动将维权援助服务网络延伸到县区、开发区、园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开展企业现场精准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服务,帮助指导重点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动态风险预警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四)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一是加强知识产权传播利用。鼓励并支持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推广实施专利导航指南系列国家标准,围绕“十强”产业和区域产业规划,搭建全市一体化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企业采取“微导航”方式,建立中小企业专利风险预警机制。二是提升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能力。组织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提高专利转移转化效率,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专项行动,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普及度和惠益面。组织参加2021年度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三是落实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建立专利开放许可信息公开机制,解决专利技术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五)优化公共服务。一是优化知识产权政务服务。加强商标、专利电子化办理宣传推广,提高商标注册、专利授权及相关业务电子申请率。整合商标、专利受理窗口,扩大“一窗通办”范围。发挥商标、专利审查绿色通道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对抗疫急需的商标、专利申请给予优先审查。二是编制发布市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清单。三是推进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建设,支持各县区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助力提升创新主体创新能力。
(六)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与监管。推动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完善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机制。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行动,遏制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专利申请代理,依法打击不以使用为目的的恶意商标申请代理、商标恶意抢注等行为。
原文链接:http://www.dongying.gov.cn/art/2021/8/3/art_245895_2758.html
政策咨询电话:0546—8331327 8327315(东营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保护科)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