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贝佐斯,似乎正在重新打造其航天企业家的新ICON。只是不知道在这个更高风险和刺激的探索旅程中,命运女神是不是仍青睐于他
2019年11月,贝佐斯的个人肖像入驻了史密森尼国家肖像画廊博物馆,成为该馆永久收藏。因其对“服务、创造力、个性、洞察力和独创性”的杰出贡献,被授予“国家肖像奖”。但人们对于这位已经执掌亚马逊26年之久的电商创始人,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和议论。
作为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典型企业,亚马逊公司是欧美市场巨擘,其实控人杰夫·贝佐斯与马斯克之间的“首富”争夺战,亦引人注目。全球疫情的两年里,贝佐斯屡次登上媒体头条——与共同打拼的结发妻子离婚,和马斯克展开太空旅行之争——给这个喧嚣世界增添了几分迷幻色彩。《贝佐斯传》解读了关于这位企业家,以及与之相关争议背后的故事。
抓住历史机遇和踩准鼓点
互联网领域的领袖人物也是时势的产物,他们成功的密码就是踏准了这个时代的节拍。1994年,时年30岁的贝佐斯毅然放弃在华尔街对冲基金大公司的职位和高薪,和妻子穿越北美大陆,从东海岸来到太平洋(601099,股吧)畔的西海岸城市创业,在当时恐怕也是很难让人理解的举动。彼时还是互联网的“旧石器时代”,而直到2007年发生次贷危机都是金融业黄金时代。贝佐斯的这个决定,很少有资料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当时他要创立的是一个设在自家车库里的互联网书店,一个过了很久才被人们理解的商业模式。
1995年,网站上线正赶上人们对互联网的好奇浪潮,每周订单以30%、40%、50%的速度快速增长。这家初创公司1996年就引起了硅谷注意,吸引了大量风险投资。贝佐斯像做对冲基金一样,快速做大,1997年上市。直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高潮,是互联网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亚马逊抓住机会,实现了史诗般的高速扩张,有惊无险地度过了互联网泡沫破灭期。虽然股价跌到了个位数,还是在2001年夏天获得了一亿美元注资,得以偿还债务。
亚马逊用了十年时间才迎来第一次扭亏为盈。亚马逊也是最早一批进入平台经济的公司,向第三方商家开放网站,构建“增长飞轮”的业务模式;推动Prime会员、订单履行中心FBA等“现金牛”业务的联动和快速发展;进军商超,实现了电商业务线上线下协同。
贝佐斯的另一创举是进军云计算,亚马逊称作AWS业务。不仅解决了自身在业务流量高峰时的信息处理需求,而且向客户提供服务,降低了运营成本。这个当时受到股东集体反对的基础设施,现在已成为亚马逊最赚钱的业务,而且牢牢占据全球第一的市场份额,令后来者望尘莫及。
贝佐斯也是最先介入人工智能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家,利用语音识别技术的智能音箱也是亚马逊的发明。此后,贝佐斯提出的可以处理任何问题并充当个人助理的人工智能计算机,也进入开发产品线,使得亚马逊能够大量使用智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软件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亚马逊的核心业务多数源自贝佐斯的前瞻性决策,他对零售业趋势的敏锐直觉和精准踩鼓点的能力,是亚马逊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贝佐斯做出的很多反直觉决定,随着时间推移都被证明是明智决策。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团队也进行了补充、优化细节,并执行到位。
“领导力原则”
亚马逊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创新的企业文化和高效执行力。贝佐斯在实践中不断提出并完善了的领导力原则,被称作不断激发亚马逊活力“第一天”的组织文化。贝佐斯在退休邮件里写道“不断创新,不要因为最初的想法看起来太疯狂就感到绝望。记得开拓眼界,让好奇心成为你的指南针。它依旧是第一天。”
“创新”“好奇心”是贝佐斯一直强调的观点,后来发展成14条“领导力原则”,其核心是成为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为此需要大量创新实干,具有主人翁精神、内心强大的人才。为了招到这类人,亚马逊内部确定了一批招聘“把关人”。这些人本身具备上述三个特质,在识人方面眼光敏锐,不会因为业务压力降低标准。“把关人”拥有招聘“一票否决权”。“把关人”与每一位面试官进行深入沟通,综合所有人的意见,做出招聘决策。而且事后要对每位面试官提出书面反馈意见和建议,指导他们提高招聘水平。
当然,亚马逊的管理文化也不缺“狼性”,且出了名的具有对抗性和挑衅性,这也是贝佐斯的行事风格。他认为只有双方观点相互碰撞,甚至是猛烈碰撞的时候,真理才会涌现。企业对项目成败有较大容忍度,但是领导者必须敢于自我批评,即便这会令当事人尴尬难堪。贝佐斯是技术型领导人,他经常身先士卒,担任产品经理,深入了解各个环节,进行审核和做决定。亚马逊反对形式主义,注重用数据说话。在授权方面,项目负责人具有充分权力,项目多采用多部门协作方式。为了不埋没人才并鼓励创新,亚马逊鼓励员工向其他部门或更高级领导反映想法,允许员工选择在适合自己的部门重新定位。这些措施为亚马逊业绩的快速增长提供了管理方面的保障。
但是,亚马逊在保护创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也受到很多批评。贝佐斯认为勤俭节约可以让员工开动脑筋、自给自足并不断创新。贝佐斯拒绝做出让员工感觉舒适的财务安排,似乎认为这样会导致一些员工为了高收入而混日子。贝佐斯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薪酬方式留住核心人才,但是大量员工的基本薪酬并不高。与股价涨跌挂钩的股票分配规则导致有时会出现公司股票大涨,而员工却失去了分配份额的反常结果。亚马逊重视股权激励,高管的股权占比很大,但需要用4年时间才能拿到。
有些管理人员会在突击项目之后,身心俱疲,选择退出。
管理一个全球公司还要应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市场挑战。亚马逊商城得益于大量中国卖家的入驻,但是始终难以解决大品牌和无品牌,高质量商品和质次价廉的仿制品之间日益激烈的冲突。亚马逊不得不在追求发展速度和企业长期战略之间走平衡木。最具争议的是延续了将近半年的封号行动,牵动着广大中国卖家的神经。主要原因是一些卖家“不当使用评论功能”“向消费者索取虚假评论”“通过礼品卡操纵评论”等。在需求端,亚马逊恐怕无法战胜国内对手,但在供应端还有巨大发展空间。本书描述了亚马逊在处理这个难题中的反复和犹豫不决。
互联网之外的空间
贝佐斯成功之后有两次出圈探索,一次是进入新闻界,以个人名义收购老牌纸媒《华盛顿邮报》,另一次是最近与马斯克在外太空的“争夺”。
《华盛顿邮报》的收购,今天看来是成功的。而他的太空梦,最近遭遇了很多质疑。贝佐斯收购《华盛顿邮报》时,这家报纸那年上半年就亏损了近5000万美元,营收和订户不断下滑,2013年的订阅用户甚至不到50万。当时,传统严肃媒体的时代已经过去。书中讲述了他当时的想法,“自己其实对报业一无所知”,但希望可以“借助把亚马逊打造成国际互联网巨头的经验和技术,将《华盛顿邮报》带入数字时代”。
在传统报业萎靡难振之际,运气再次光临贝佐斯。由于特朗普任期内的混乱行为,引起人们对政治新闻的空前兴致,贝佐斯的管理方法重新让这家历史悠久的老牌报纸焕发勃勃生机。两年内,该报网站和移动端用户访问数增长了56%。之后三年,广告收入从4000万美元跃升至1.4亿美元,数字用户增长了300%以上,2021年 1月达到了300万,盈利超过1亿美元。贝佐斯也被《财富》杂志列在“全球50位最伟大领袖”名单的首位。
也许人们被互联网界的贝佐斯光环遮住了视线,却不知在这个形象背后是一个疯狂执着的太空探索者。“蓝色起源”这家公司是贝佐斯太空梦的起点,但是这两年发展并不顺,进度明显落后于马斯克的SpaceX。有离职员工在联名公开信里控诉贝佐斯独断专行、CEO助纣为虐、项目急功近利、将安全视为儿戏、威胁、贿赂员工、克扣工程师工资等问题。贝佐斯的冒险和挑战精神,在前段时间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与几名富豪上天一游。这次航天飞行任务在设计阶段甚至没有经过必要的系统工程验证,一位前蓝色起源工程师认为,贝佐斯的航天项目至今还没出事,只能说是运气使然。运气似乎再一次和贝佐斯站在了一起。
2021年,蓝色起源的员工流失率达到了21%,管理团队纷纷出走,据说直接原因就是贝佐斯爱将、CEO鲍勃·史密斯领导无方。鲍勃·史密斯的管理风格正合贝佐斯胃口。在贝佐斯的飞船项目上,很多技术人员身兼多职、加班加点。
贝佐斯早在2000年就正式注册成立了蓝色起源,比SpaceX还早两年。那时亚马逊几乎处在破产边缘。2004年,贝佐斯和马斯克在餐桌上交换了对火箭研发技术路线的看法。马斯克当年劝阻贝佐斯放弃该技术方案,贝佐斯并没有接受。他们二人之间的隔阂,随着多年之后商业航天逐渐升温和市场竞争加剧,变得愈发明显。贝佐斯只是在玩富豪们的太空冒险游戏吗?抱着这种看法的人,显然仍被绑定在对贝佐斯过去的形象认识里。退休后的贝佐斯,似乎正在重新打造其航天企业家的新ICON。只是不知道在这个更高风险和刺激的探索旅程中,命运女神是不是仍青睐于他。
(郑磊为国际新经济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云浦为宝新金融集团副主席;编辑:臧博)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