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关情况和政策解读如下。
一、有关背景
“十三五”时期,全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定位,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公平扎实推进,全省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省、市、县三级均成立党委教育工委,党领导教育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教育普及与公平实现新跨越,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1.96%,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8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72%,全省所有县域均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1.1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74个百分点,进入普及化阶段。残疾儿童、特困家庭儿童15年教育全部免费。教育教学条件全面改善,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56人及以上大班额教学班实现动态清零。教育发展质量和服务贡献能力持续提升,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在我省落地实施。15所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校新增111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科技和人才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愈加激烈,教育的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更加突出。我省正处于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深化实施八大发展战略,聚力突破九大改革攻坚,做强做优做大“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必须要加快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必须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多元化需求,进一步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提升教育服务质量,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群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模式,对山东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奋力开创教育现代化新局面。
二、编制过程
《规划》是省政府确定的“十四五”省级重点专项规划。规划编制过程中,开展了系列专题研究,并向社会、有关省直部门、各高校、各市教育局征求了意见。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充分衔接,组织了专家论证咨询会,完成了31个省有关部门单位会签及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形成了《规划》初稿。之后省教育厅将《规划》分送教育部及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学校进一步征求意见,并会同有关部门对2025年主要目标值认真测算论证,形成了《规划》送审稿。报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以省政府文件印发实施。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十一章,分为三大部分。
(一)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总体要求。
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三个部分。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更加注重以德为本、以文化人,更加注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更加注重融合创新、共建共享,系统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统筹实施各类工程项目和行动计划,持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领导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二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满足人生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办法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实现教育内循环和外循环相统一,促进互容、互鉴、互通。五是坚持统筹协调推进。统筹教育资源配置,加快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和人群差距,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科学定位、贯通衔接,突出特色、锤炼优势;统筹发展与安全,注重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
主要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治理效能明显提升,教育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显著增强,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社会建设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一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基本公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服务国家战略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四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形成政府学校社会各司其责、协同治理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到2035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为山东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二)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十章,为重点工作任务。
主要内容体现在“9大任务+12个重点项目清单”工作安排部署上。
九大任务:
一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构建全学段一体化的思政工作体系。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体系拓展、教师培优育强、教学提质创优、教研科研助力、实践赋能增效、学院强基固本“六大行动”。立足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在教育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构建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推动五育融合,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是系统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打造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推进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建设,实施义务教育强镇筑基行动计划。做强特色多样的普通高中教育。全面构建适宜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即“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完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计划,健全分类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统筹配置全省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加快发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着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建设一批省级教学改革实验校、实验区。深化职业技术教育育人机制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发挥黄河流域产教融合联盟作用。优化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加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示范性本科专业建设。分类推进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接“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加快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
四是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制机制,调整、优化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布局,加大对省级教师教育基地的支持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管理制度体系,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表彰奖励活动,定期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五是加快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和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突出培育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结合区域资源优势和特色,在全省高校分批立项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实现高水平学科全覆盖。实施百校百企协同发展计划,优势学科专业对接优势行业企业,形成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共同体,全面提高高校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支撑能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儒学中心,支持新型教育智库建设。
六是是持续推动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创新。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教育信息化基础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大力开发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形成覆盖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段、所有学科的生成性、高品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推动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建成全国一流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覆盖所有专业大类和主干课程。进一步提升在教育教学、教育治理中的应用水平,实现融合创新、智能引领。
七是积极开创教育合作交流新格局。以构建中外人文交流平台为纽带,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突破口,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强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支持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的合作,建设中国—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加强中外教师教研合作,推动互学互鉴。鼓励高校积极引进国际化师资,吸引世界一流专家、学者来华任教。提高公派出国留学、培训的层次和质量,着力培养国家战略和区域重点行业发展急需的各类高端人才。
八是建立健全具有山东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推动各级科学履行教育职责,探索在部分县(市、区)设立教育评价改革试验区,选择部分有基础、有条件的学校进行试点。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推进教育评价综合改革。完善学校评价标准,强化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全人岗相适的用人评价机制,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
九是不断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教育法规规章制度体系。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形成系统完备、协调衔接、保障有力的教育法规规章体系,全面实现教育工作有法可依。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强化各级政府教育督导职能,依法依规设置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确保省级财政教育投入年均增长10%左右。健全教育领域风险防控机制。
12个重点项目清单:
通过专栏形式,设计了“十四五”实施的12个教育改革发展重点项目清单,分别是:幼儿园建设与提升、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职业教育资源扩增、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精准培育、高层次青年人才创新团队建设、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社区教育办学能力、名师名校长培育行动、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等。这些重大专项立足山东教育实际,锚定“十四五”期间教育改革创新发展重点,主动服务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聚焦聚力化解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是推动“十四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
(三)第三部分,即第十一章组织领导和实施。
一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党的教育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建设高素质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
二是统筹推进规划目标和任务落实。构建全方位协同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机制,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其实施体系中。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各项指标进行跟踪分析,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科学审慎地修订规划和滚动编制阶段性重点项目、行动计划。广泛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方式方法,汇聚教育发展正能量,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