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为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全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21〕10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21〕11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优化就业创业环境
1.提升就业服务。把灵活就业、共享用工岗位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支持劳动者通过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新就业形态实现自主就业、分时就业,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严格贯彻落实压减准入类职业资格和取消与职业资格相关联政策限制的要求,做好焊工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等级认定和专项能力考核。建立多元化职业技能评价机制,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规范人力资源招聘行为,禁止就业民族、性别、宗教信仰歧视。个人从事网络交易活动,年交易额累计不超过10万元的,不需要进行登记。仅通过网络开展经营活动的平台内经营者申请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的,可以将网络经营场所登记为经营场所,将经常居住地登记为住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市审批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高职业技能。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动态调整培训补贴标准,对经济发展紧缺急需专业和职业(工种)可适当提高补贴标准,12月底前,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6.1万人次。推动企业和培训院校合作,进一步扩大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规模,12月底前,培训不少于2000名企业新型学徒,缓解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加强养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12月底前,全市培训不少于60名养老院院长、3815名养老护理员、254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开展“技能提升行动质量年”活动,指导各县(市、区)结合产业特色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征集“高精尖”和“紧急缺”技能培训项目,推进“一市一品牌”“一县一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设立审批流程,精简申请材料,缩短审批时限,推广实行告知承诺制。(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强化创业扶持。持续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开展大学生(含海外留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每年扶持800名以上大学生创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力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群体个人创业可申请最高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合伙创业贷款额度可提高到最高60万元。符合吸纳就业条件的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3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审批程序“网上办”,应用山东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网上服务大厅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积极推行“线下”一站式服务,实现审核借款人资格、担保机构尽职调查、金融机构贷前调查“多审合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退役军人局、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德州银保监分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减轻市场主体负担
4.优化惠企服务。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扩大直达资金覆盖范围,建立资金分配、资金拨付、资金监控三位一体、上下贯通的工作模式,提高直达资金分配效率。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完善山东省电子退库系统,全面实施电子化操作及自动审核,缩短税务部门退税办理时间,建立日常退库监督和预警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税款退库工作效率,做到随收随审、随审随办。(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市税务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加强水电气暖、纳税、社保、行业协会等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力度,提升德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服务支撑能力,支持金融机构掌握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提升企业融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创新推出德州特色“信易批”,以信用审批推进极简办理。进一步加快德州市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平台服务支撑能力,加大平台宣传应用,切实提升企业入驻率。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接“信易贷”、银税互动融资服务平台,创新开发产品和服务,加快业务推广,依托行内外数据、风控模型实现客户准入及贷款授信审批,通过手机银行等方式自助完成贷款发放,支持银行增加信用贷款占比。(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审批服务局、市医保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大数据局、市城管局、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德州银保监分局、市税务局、国网德州供电公司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6.规范水电气暖行业收费。加强供水供电供气供暖工程安装、维护维修领域价格监管,持续推进转供电环节电价整治,查处不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收取不合理费用的违法违规行为。(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配合)
7.规范改进中介服务。开展重点领域涉企收费检查,对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单位收费监督抽查比例不低于20%,整治行政机关指定或推荐中介服务机构、将自身应承担的中介服务费用转嫁给企业行为。严厉查处利用电子政务平台违规收费、不执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明码标价不规范、对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继续收费以及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9月底前,根据上级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完善市级网上“中介超市”功能,对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实行“零门槛”“零费用”申请即入,并积极对接省“中介超市”平台。(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审批服务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8.规范提升认证服务。以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有机产品认证等领域为重点,加强认证活动监管。推动绿色产品认证等新型认证制度。推动住房城乡建设、农业、环保等领域政府部门在行政管理中采信认证结果。(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配合)
9.强化知识产权代理监管。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行动,严厉打击商标恶意申请注册、无资质代理、非正常申请、挂证、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经营异常等违法行为。整治非正常专利申请相关行为,调整专利资助、奖励政策,全面取消各级专利申请阶段的资助。(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动扩大有效投资
10.提高投资项目审批效能。加大对投资项目的落地扶持,简化、整合报建手续,12月底前,公布可由项目单位编制申请材料的事项清单。规范调整用地预审与选址、用地规划、工程规划等审核流程,深化“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推行建设项目用地论证“多评合一”改革。(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审批服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气象局、市国家安全局、市应急局、国网德州供电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1.推行投资项目告知承诺制。减少投资项目受理审查材料数量,缩短审批时限,逐步扩大可告知承诺的事项范围。10月底前,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实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水利基建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审批”要求提供的“移民安置规划报告及审核意见”和“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审核”要求提供的“水工程所在江河、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报告及批复文件”两项申请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制。(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审批服务局、市水利局、市城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2.继续深入推进“标准地”改革。12月底前,在全市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点区域内,以“标准地”方式供地比例由不低于30%的新增工业用地扩展到全部新增工业用地,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向其他投资项目延伸推广。督促各县(市、区)完善“标准地”控制性指标体系动态优化调整机制。〔市自然资源局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13.优化工程项目建设项目审批。规范数据标准,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9月底前,建立系统数据监测与预警分析机制,及时监控城市工程审批系统运行及与其他业务系统联通情况。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审批行为和时间管理,精简整合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涉及的事项,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制定并公布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将技术审查、方案审批等预先审查环节和施工图审查纳入审批环节全过程。(市发展改革委、市审批服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气象局、市国家安全局、市应急局、国网德州供电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14.便利新产品市场准入。运用好山东省标准化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畅通企事业单位国家标准申报渠道,推动参与制修订2项重点领域国家标准。在优势产业领域开展团体标准培育,12月底前,推动形成3项先进团体标准。落实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12月底前,推动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数量达1.7万件。(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5.推动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加强质量技术服务帮扶,帮助企业解决认证认可衔接等问题。在机械、化工、食品、电器等行业领域积极培育“同线同标同质”企业。(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6.降低物流成本。引导、支持全市推进快递物流体系“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消对接”,大力发展共同配送,整合邮政、供销、商贸、快递、交通等物流资源,提升物流整合能力。推动建设德州市金茂源县乡村配送中心项目,打造覆盖全面、运行高效的城乡配送体系。建立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系统,科学核算企业物流成本。建立物流业运行分析系统,对我市物流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掌握企业物流成本状况和行业运行情况,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供销社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7.优化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探索创新营业性演出审批容缺受理机制,优化跨地区巡回演出审批流程。依托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乐陵千年枣林游览区、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等景区和自然人文特色突出的优势区域,或旅游村镇、历史文化街区,开展旅游民宿建设试点。对现有旅游民宿加强业务指导,组织旅游民宿从业者学习相关政策文件与创建标准,指导其标准规范经营、完善设施设备、细化服务接待、健全管理制度等,促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市审批服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8.放宽二手车经营条件。推进二手车交易登记跨省通办,便利二手车异地交易。持续规范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秩序,不断优化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资质认定流程,提升企业设立审批服务水平。(市商务局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提升对外开放服务水平
19.优化外资投资环境。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凡未纳入负面清单的限制措施一律取消。(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0.加大出口信保支持。加大培训力度,扩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规模,促进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对出口企业缴纳出口信用保险费用按不超过40%的比例进行补贴,单户企业最高限额为40万元。对年出口额在500万美元(含)以下且有实绩的小微企业按当年专项资金额度,通过山东省小微外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由政府统一集中投保。对企业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贷款进行贴息,按不超过20%的比例进行补贴,单户企业最高限额为20万元。深化“政府+信保+银行”合作机制,完善实施企业名单管理,加大部门信息共享,推动发挥出口信保增信分险和“鲁贸贷”政策撬动引导作用,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强化监测督导,着力扩大保单融资规模,短期险保单融资规模争取增长8%以上。(市商务局、德州银保监分局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1.提升通关便利度。优化海关通关流程,缩短整体通关时间。通过政策推介、“一对一”调研积极宣传“两步申报”优惠政策,加大“两步申报”推广力度;通过政策宣传、现场指导、微信和电话答疑等,推动提前申报落地落实,帮助企业随报随放;实行“5+2”预约加班服务,密切与口岸沟通联系,确保节假日和非工作时间顺畅通关。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6小时通关”,支持企业申请经认证经营者(AEO),加强企业宣传和认证培育,对有需求的企业开展一对一辅导。优化布控动态调控机制,提升布控针对性和有效性,降低守法合规企业和低风险商品查验率,实现科学随机布控全覆盖,实现诚信守法便利、失信违法惩戒。推广“两步准入”,推行“先放后检”模式,提升通关效率。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德州外贸服务企业综合实力,实现跨境贸易各环节的全链条一站式服务,降低德州市中小外贸企业外贸成本。(德州海关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优化民生保障服务
22.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按照“宜公则公、宜民则民”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具备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委托专业养老组织运营。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养老机构,在省级奖补的基础上,市级按照每人每年400元、600元(不满一年的每人每月35元、50元)的标准,根据养老机构1-5星级等级评定结果,分别给予0.8倍、0.9倍、1倍、1.1倍、1.2倍差异化奖补。(市民政局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3.加强医疗服务供给。促进诊所健康发展,吸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诊所数量、选址不作限制,积极推进诊所备案制管理,加强对诊所运营和医疗服务的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市场服务行为。强化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和水平。按照《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积极推动互联网诊疗活动。全面推行“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服务模式,持续做好“一卡通行”工作,实现异地就医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费用省内及跨省直接结算。在确保电子处方来源真实可靠的前提下,支持药品经营企业依法依规开展药品网络销售。(市卫生健康委、市审批服务局、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4.精准实施社会救助。充分利用德州市社会大救助体系综合管理平台,科学确定救助对象,合理分配救助资源。9月底前,出台特困人员认定办法,进一步简化优化认定程序,压缩审核确认时限,审核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确认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12月底前,在全市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和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活动,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合法权益。(市民政局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5.提高便民服务水平。实施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推动事项同源管理、数据同源管理和服务同源管理。强化政务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建设业务中台,推动业务运行系统联通,实现业务办理数据实时、准确、全量归集。持续扩大统一身份认证覆盖范围,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和电子签名应用。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推进更多事项实现申请受理、审查决定、结果送达等全流程、全环节网上办理。提升线下“一窗受理”通办率,推动更多规范事项纳入综合窗口统一标准受理。不断提升通办比率,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事项通办比率不低于85%。强化帮办代办支撑,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便利化服务。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市域通办”,推进“双全双百”工程,优化主题式场景服务,实现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推广德州“政策通”应用,促进更多惠企惠民政策不来即享、免申即享。(市政府办公室、市审批服务局、市司法局、市大数据局等政府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6.坚持“放”“管”并重。对调整实施层级或集中行使的行政审批事项,按省政府统一部署,由主管部门分领域制定全市统一、简明易行的监管细则。建立健全我市行政审批与监管协调联动机制,合理界定行政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的职责边界,建立健全审管协同、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审管互动机制。(市政府办公室、市审批服务局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7.提升监管效能。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提高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充分发挥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会议作用,持续扩大部门联合抽查应用范围,科学制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细化“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对象名录库,并动态更新调整,建立涵盖机构检测、科研院所等专业力量的执法检查专家库,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数据去重筛查,提升数据质量及风险预警线索接收、推送和反馈的及时性,提高“互联网+监管”的精准度。依托德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信用承诺书,并在信用中国(德州)网站进行公示,推进信用分级分类评价结果的共享共用,将评价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结果结合运用,及时将评价结果共享给行业主管部门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局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配合)
28.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完善修订裁量基准,规范裁量阶次、适用条件、具体标准等,并向社会公开。落实包容免罚清单制度,进一步扩大清单事项的涵盖范围和执法领域,组织部门认领、制定、公示《德州市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2021年版)》,9月底前,完成市县级清单事项的调整公布工作。(市司法局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配合)
八、强化组织保障
29.完善改革评价机制。围绕全市各级、各部门改革举措,建立企业和群众常态化评价机制,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9月底前,在山东省政务服务网德州站点开通“我来评改革”版块,逐步将全市各项重点改革举措纳入评价范围。注重差评整改,建立评价、反馈、整改有机衔接的工作闭环。(市审批服务局、市政府办公室、市大数据局等政府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0.加强组织实施。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聚焦企业群众政策“懂不懂”、流程“通不通”、体验“好不好”,广泛开展“局长科长走流程”活动,以普通群众的视角体验办事流程,发现难点堵点痛点,推动工作改进提升。市政府办公室要加强督导调度,严查落实不务实、不尽力、不到位等问题,持续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实落细。市政府各部门、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县(市、区)要健全“放管服”改革工作机制,细化本地举措,压实工作责任,确保任务落地。(各级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县(市、区)、各部门单位贯彻落实情况、工作进展及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9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监委,市法院,市检察院。
各民主党派市委(总支),市工商联。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9月8日印发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