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解读

        2021年6月21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就《规划》出台背景、发展目标、主要内容等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完善,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交通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瓶颈依然明显,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和效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对外运输通道不畅、互联互通仍有短板、枢纽辐射带动力不强、运输服务质量不优、绿色低碳化水平不高、协调机制尚不健全是当前综合交通运输的主要问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的定位,对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发展,编制本《规划》。

发展目标

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0000公里以上,其中铁路网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

同时,力争重庆、成都“双核”之间以及“双核”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中心城市、主要节点城市1小时通达,重庆、成都都市圈内享受1小时公交化通勤客运服务。此外,智能绿色安全发展水平明显提高,5G网络覆盖交通重点场景,重庆、成都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超过70%。

主要内容

《规划》紧扣“两中心两地”发展定位,以打造“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为重点,立足区域交通基础,把握总体要求,从构建高品质对外运输网络、完善成渝“双核”辐射综合交通网络、打造高品质出行服务系统、构建高效率物流体系、提升绿色智能安全发展水平、创建一体化协同治理样板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划部署。

(一)构建高品质对外运输网络

《规划》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完善综合运输通道格局。加强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衔接,向东强化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连通,通江达海;向西融入亚欧通道,打通出疆入藏战略通道;向南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东南亚、南亚;向北衔接京津冀地区、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对接东北亚地区。同时,将优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布局,以高速铁路、普速干线铁路建设为重点,推动沿江、陆海等对外运输通道加速形成,高质量建设川藏铁路,全面推进沿江高铁建设,推进实施一批普速铁路,恢复沪汉蓉铁路货运功能。

(二)完善成渝“双核”辐射综合交通网络

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路网络为基础,推进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基本形成成渝“双核”之间、“双核”与两翼等区域中心城市之间1小时交通圈、通勤圈,分类打造绿色高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优化城乡融合交通网络。

《规划》强调,要打造高效互联城际交通网,以重庆、成都为核心,优先利用干线铁路富余能力开行城际列车,适当新建城际铁路,构建以成渝主轴为骨架、双核放射为主体、其他节点城市连接为补充的城际铁路网。优化城际快速路网,实施成渝扩容、遂渝扩容、大竹至垫江等一批高速公路工程,强化城际间高速公路互联互通。

(三)打造高品质出行服务系统

《规划》提出按照“出行即服务”发展方向,加快构建便捷舒适、服务优质的客运服务系统,积极推进旅游交通便捷服务网络建设,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美好出行需要,支撑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成都天府站、简州站、重庆东站、重庆科学城站等为示范,高质量打造综合客运枢纽“零距离”立体换乘体系,有效衔接长途公路客运、城市轨道、地面交通等。推动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管理衔接融合,研究建立一体化建设运营机制,推广交通“一卡通”“一票式”“一码畅行”,加快实现运营公交化。

(四)构建高效率物流体系

《规划》提出,做优做强中欧班列品牌,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品牌,推动南向陆海联运提质增效,提升贯通亚欧大陆的国际陆路新通道运输水平。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一批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加快建设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成都天府国际空铁公多式联运物流港、成都国际铁路港多式联运项目。以重庆、成都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建设多层次物流枢纽,合力强化国际物流服务网络,提升多式联运和城乡货运物流服务水平,推动物流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