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何是中国的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10月11日,首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正式开幕。生物医药作为上海“集中精锐力量、加快发展突破”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科技创新成果。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的生物医药市场发展迅速并且逐渐受到跨国生物医药企业的青睐。截至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3.5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0.28万亿元,同比增长8.51%;预计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

此外,根据智慧芽最新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生物医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已超1000万件,其中美国以约250万件该领域内的专利申请位列全球第一,而中国则以180万件专利申请量紧追其后。在中国专利数据中,目前处于有效状态的专利达67万件以上,授权发明专利为28万余件。

从专利申请趋势来看,中国在过去20年间于生物医药领域不断深耕,整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此外,专利授权量基本处于60%以上,且近三年的专利授权量同样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

图1:中国生物医药专利申请/授权趋势

上海是国内生物医药创新高地,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能力突出,人才优势明显,资本市场活跃。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目前上海正全力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通过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检索可知,上海在生物医药领域内共有约10.1万件相关的专利申请,其中有效专利3.7万余件,授权发明专利2万余件。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在该领域内的授权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约为16.1%,而上海的占比则约为19.9%。智慧芽咨询专家表示,一般情况下,授权发明专利量在专利申请总量中的占比的高低反映了其创新程度的高低。因此可以说,上海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程度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此外,在研发资源方面,上海高校、研究机构、大医院林立,总体科研氛围浓厚。从上海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专利申请人排名看,前十位申请人中同样以高校、科研院所及医院为主,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等。而企业方面,仅有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跻身前十名。

同样的,在对上海生物医药领域专利进行分析后发现,组合物、衍生物、抑制剂等技术领域也是上海在该领域重点布局的技术领域。除此以外,上海的专利申请人还在氨基酸、冠状病毒等相关领域有所建树,这同样是当下上海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方向之一。

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少雄表示,目前上海已具备生物药、创新化药、高端医学影像与医疗器械等全产业链发展的格局,集聚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在医疗临床、医学影像、生物信息与医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展开特色化发展。

从目前上海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专利申请数据,可以看到上海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并且保持着较高的创新活力。根据智慧芽数据,近年来上海在人工智能与医疗相关领域的专利申请活跃,2015年至今每年的专利申请量不断攀升,目前申请总量已超2200件。其中,有效专利630余件,授权发明专利420余件。

截至目前,以上海各专利申请人在该领域内的专利申请量为标准,排名前十的申请人分别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联影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科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大学、上海鹰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其中联影医疗及其关联公司的专利申请量远高于其他申请人,共有近800件。

基于上文提到的专利,通过对其分析后可以看到,上海目前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专利布局更多倾向于传感器、X射线、成像系统、磁共振成像、处理器、图像数据等。鉴于联影医疗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占全上海总量的约三分之一,因此这些重点布局的技术领域在很大程度上连带有联影医疗公司的技术特点。

图2:上海“人工智能+医疗”领域专利的关键词云

上海乃至全国目前在生物医药领域正处于发展上升期,在国家、上海的多重政策推动与市场拓展之下,未来必将会涌现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成果。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