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谷歌到亚马逊,为什么那些互联网科技巨头总是在游戏上面反复栽倒?

9月末,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延期后,亚马逊游戏新作《新世界》正式发售了。遗憾的是,目前看来,这款游戏似乎没有达到亚马逊的预期,上线一周以来Steam好评率仅有62%。

《新世界》口碑滑铁卢的原因除了游戏设计上的种种缺陷外,还有一个出乎意料的原因:服务器质量。从游戏上线伊始,就不断有玩家反映频繁出现断连等问题,官方回应这是因为没预料到会有如此之多的玩家进入游戏。

到了近几日,这种情况不但没有改进,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部分服务器甚至已经不再允许玩家创建新角色。要知道,亚马逊可是全球最大的云计算服务商之一,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是一种莫大(博客,微博)的讽刺。

从年初解散第一方游戏开发工作室的谷歌再到出师不利的亚马逊,这些科技巨头似乎到了游戏界总会出现水土不服。

你们真的是来做游戏的吗?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谷歌和亚马逊在游戏界目前还没有推出过多少像样的游戏作品(姑且不论上线近一周的《新世界》)。

除了《新世界》外,亚马逊在游戏领域做出的尝试十分有限。

去年5月,他们推出了一款潜心研发多年的多人射击游戏《Crucible》,但上线两个月后被打回了Beta测试阶段,又苟延残喘了两个月后就宣布停服。这种陨落速度放眼整个游戏界也实属罕见。此外还有一款简单的竞速游戏《Grand Tour》,同样也无人问津。

另一大科技巨头谷歌则押宝了云游戏,推出了服务平台Stadia。他们也为Stadia准备了几款独占游戏,包括《Submerged: Hidden Depths》、《Outcasters》以及《超级炸弹人R Online》等,但很明显,这些名字不足以吸引人们专门尝试新的平台。

另外,曾被外界寄予厚望的云原生游戏开发工作室也被谷歌草草解散。

谷歌和亚马逊都是全球顶尖的科技公司,同时他们又为游戏部门招揽了诸多经验丰富的游戏开发精英,不缺技术,不缺人才,更不缺钱,但他们为什么就是做不好游戏呢?

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这两家公司进入游戏界的“动机不纯”。谷歌和亚马逊都是全球知名的云服务平台商,而游戏则是最能体现云服务价值的产业之一。

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做出一款游戏体现出AWS或是Google Cloud强大的后端能力,从而让更多游戏厂商选用他们的服务。换句话说,游戏于亚马逊和谷歌而言,更像是一种纯粹的工具。

也许在亚马逊和谷歌内部的业务流程图中出现了几块空白,而他们都将游戏视为填补这块空白的答案,因此二者不约而同地投身了游戏。只是,他们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游戏是需要取悦玩家的。

对于谷歌和亚马逊来说,做游戏的初衷变成了完成一道填空题,难怪在消费者眼中,他们的游戏会显得无趣了。

这种“动机不纯”也体现在了他们对游戏的态度上。

很多玩家应该还记得几年前的《无人深空》,2016年上市之初,由于和宣传不符,遭到了口诛笔伐,其Steam差评率在上市的前两个月达到了67%,甚至一度出现了制作组跑路的传闻。但制作组一直在默默“赎罪”,目前该游戏的整体好评率已经达到了70%,近一个月内的好评率已经达到了90%。

再看看亚马逊是怎么做的呢?《Crucible》开服两个月回归测试阶段,开服四个月直接停服。

老实说,如果开发商不是亚马逊,大部分玩家都会把《Crucible》当作一款骗钱作品。

亚马逊的做法也不是无迹可寻——入局新业务,发现出现问题之后果断抛弃,这样的戏码早已在各大互联网公司无数次上演了。

谷歌也不遑多让。他们在今年2月解散Stadia第一方开发工作室时,甚至没有提前知会工作室员工。

谷歌和亚马逊有着雄厚的资本,这也给了他们更多试错的机会,但如果仍抱持着“做不好就换掉,换到能做好为止”的态度,恐怕他们永远也做不出一款真正优秀的游戏。

有文化,才能做好游戏

科技巨头在游戏界频繁“翻车”的另一大原因就是“文化”。这可能听起来有些玄学,但对于游戏开发来说却有着切实的影响。

近日,彭博社发布了一篇揭露亚马逊游戏部门恶劣工作环境的报道。除了性别歧视、大男子主义等许多大公司通病外,还着重提到了游戏部门的高层根本不懂游戏,一些关键人员甚至分不清游戏实机画面和提前渲染的引擎宣传片。

而谷歌的情况还更加糟糕,一位内部人士曾经这样描述:“你就把这里当成一个资源更少的亚马逊吧。”

谷歌和亚马逊都花重金请来了游戏开发的老手,但都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些人需要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才有可能做出一款足以令人侧目的作品。

什么是健康的工作环境呢?

概括来说,大致包括了共同的愿景,工作热情,互相支持的氛围,所有人对自己身份和目标的认同感等等,共同组成了一家游戏开发公司的所谓“文化”。

你不会看到全世界有两家一模一样的顶级游戏工作室:《魔兽世界》开发商暴雪在加州欧文市的办公室就像一所大学,《使命召唤》系列开发商Infinity Ward的总部则像是青少年卧室和地下黑客工作室的合体。这都不是设计出来的,更不是用钱堆出来的,而是随着时间慢慢培养出来的。

不妨再来看看成功的跨界巨头们:微软和索尼也是半路出家,但为什么他们成功了呢?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都将游戏视为一项支柱性的业务,而不是辅佐其他业务的手段。而这就让那些真正懂游戏的人有了自由发挥创意的空间,乃至允许他们为了取悦受众而做出一些冒险的决定。

再说国内,虽然腾讯在国内游戏界的声誉并不理想,但没人能否定它的成功。腾讯选择了一条更聪明的路,既然自己没有开发经验,就从投资和做代理入手。而他们在投资,尤其是在投资国外工作室时,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不随便干涉。

无论是Epic,育碧还是白金工作室,这些公司都或多或少被腾讯持有者一些股份,但他们的开发和决策都没有受到腾讯的干涉,腾讯甚至都没有用《王者荣耀》去当做为腾讯云争取用户的工具。

亚马逊和谷歌还没有参透这一点。在他们眼中,游戏的作用仍然是支持一项完全不同的业务。两家公司都不乏对游戏充满热情的人才,但只要他们做游戏的初衷还是完成和其他业务挂钩的KPI,而不是做一款人们喜爱的优秀游戏,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形成一种健康的游戏开发文化,就做不到人尽其才,自然也做不出能被玩家认可的游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电科技。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云龙 )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