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动力何来?

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煤炭在我国能源产业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短期内无法改变。我国能源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全面加强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集约利用,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在煤炭产业中的作用,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过,科学技术要成为现实生产力,还需经过转化推广环节。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优质产品、新技术,是一项艰巨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煤炭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仍然较为困难,还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其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运行不畅。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企业的经营竞争以产量、产值为主。煤炭产业中,国企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国企已从管理体制、经营方式上进行多次改革,但是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深层次问题始终未被触及。在煤炭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除政府部门强制推行的技术改造升级外,不少煤炭企业抱有“生产现状能维持就行,主动运用新技术、上新成果还得冒风险”的态度,推广应用煤炭科技成果不积极。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政策预期支持缺乏,不少煤炭企业认为长期生存前景不明朗,从而导致煤炭开采行为更加短期化。此外,煤炭企业长期形成的管理方法、经营观念还难以适应新发展阶段的需要。由此可见,政府部门积极干预、主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十分必要。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在推动煤炭科技成果转化上需发挥两方面作用。

一方面,是加强预期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但“十四五”规划纲要仅提出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这一安全保障约束性指标,还需相关部门抓紧制定煤炭产业发展规划。此外,“十三五”时期多地小型煤矿及突出矿井关闭,部分中小型矿井对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尚持观望态度,缺乏从中长期视角提升生产力水平的动力。因此,要推动煤炭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利用、提升生产力水平,应尽快从政策层面明确产业发展预期和路径。

另一方面,是制定差别化政策。要发挥煤炭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中的主导作用,强化国家政策对产业的跨周期调节与管理,提高技术创新在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的比重,从以产量为核心的激励政策向产量与技术双挂钩转变,利用科技创新平缓产业、产能周期波动。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研究制定行业技术创新规划、计划、政策和标准,积极培育企业建设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推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行业优势技术标准成为国家标准,将生产力优化布局与科技成果转化利用水平挂钩,摆脱唯“矿井规模论”“资源条件论”,真正把煤炭产业做成科技引领型产业。

在能源向多元化、低碳化、绿色化发展的背景下,“十四五”时期仍是我国煤炭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煤炭产业必须充分发挥政策的约束和激励效应,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科技成果转化利用为关键,带动全面创新。同时,要以创新型科技体系牵引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形成煤炭工业绿色低碳的创新发展模式,全面夯实我国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能源安全战略保障的根基。

扫码在手机端打开页面
版权声明: 转载本网站原创作品,需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得擅自修改标题。若违反本声明,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崔维维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