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235名化学领域杰青科研合作演变特征

  


科研合作包括资源共享、人员交流、会议探讨、项目申请、论文合作等多种形式。

  

  随着学科交叉广度与深度的增强,研究本身的复杂以及实验设施的昂贵费用都要求和鼓励科研活动的合作化与团队化。有效的科研合作有助于确保研究资金流动, 增加科研产出,提升机构的科学声誉,促进学者学术生涯的有效发展。 

  

  近日,一个由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及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科研人员做成的团队,以2001—2010 年化学领域235 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简称“杰青”) 为例,纵向研究了杰青学术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科研合作演变特征。

  

  期刊论文是学术职业生涯重要的科研产出,也是衡量科研合作成果主要的方式之一,研究人员通过Web of Science (WoS) 数据平台获取每位杰青获得者的SCI 论文信息。检索限定在“Science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XPANDED) --1900 年至今”数据库,文章类型仅选择Article 及Review。

  

  在一周之内集中下载了235 名杰青获得者64548 篇SCI 论文相关信息。在235 名杰青获得者的64548 篇SCI 论文中, 仅有126 篇为独著论文,64422 篇论文均为合著论文,合著率高达99.8%。这既验证了学术共同体对科研合作重要性及广泛性的直观认知,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学术职业生涯三个关键节点时间关系


杰青获得者学术职业生涯合作模式、角色变化总结

CI为校内合作倾向,CED为校外合作倾向,CEI为国际合作倾向。FA为第一作者论文占比,RA为通讯作者论文占比,FRA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占比。

  

  研究发现,晋升正高职称、评上杰青项目以及担任重要行政职务,是杰青获得者学术职业生涯三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对研究样本的统计发现,97.37%的杰青获得者在评上杰青项目之前已晋升正高职称,92.66%的杰青获得者在担任最近一次重要行政职务时已评上杰青项目。因此, 从整体上看,这三个时间节点在学术职业生涯时间轴上,属于递进的时间关系。

  

  杰青获得者晋升正高职称前后,校外合作倾向与国际合作倾向均显著提升,而校内合作倾向并无明显差异。即杰青获得者在晋升正高职称前后五年的时间里,与校内的合作者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但是随着学术经验、学术声望的增长,杰青获得者不局限于校内合作者,而是继续扩大学术合作网络,寻求更多与校外合作者,甚至是国际合作者的合作机会。除此之外,杰青获得者在晋升正高职称后,整体的合作贡献程度也随之提升,并在晋升的过程中逐渐完成了角色的转换,由执行者角色转变成以指导者角色为主导。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的评判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权威标尺。评上杰青项目后,杰青获得者与国内其他高校(机构) 学者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但校内合作倾向与国际合作倾向没有明显变化。在该阶段,杰青获得者科研合作中的贡献度(一作+通讯作者论文占比)已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评上杰青项目对其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就具体的合作角色而言,评上杰青项目显然进一步提高了杰青获得者作为指导者的地位,弱化了其执行者的身份。

  

  科学不受干扰、自主运行显然是科学界期待的理想状态,但在现实中存在各种障碍,如行政任职,行政任职意味着科学家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还需要耗费时间与精力进行行政事务的管理。在研究的分析中,有81%的杰青获得者承担过行政职务,充分体现了学术界“研而优则仕”的现象。对比任职前后科研合作的差异,发现杰青获得者担任重要行政职务后,校内合作倾向显著下降,但与国内其他高校(机构) 学者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国际合作倾向依然没有明显变化。同样地,在科研合作过程中,杰青获得者的贡献度保持平衡、稳定的发展趋势,但是指导者身份更为凸显,执行者角色相对弱化。

  

  随着学术职业生涯的发展,杰青获得者持续维护、增强与国内其他高校(机构) 的学术合作关系。这或许与科研合作本身的动机相关。已有研究表明,获取专业知识、设备资源、资金资助或解决大型复杂问题、提高科研生产力等是促使科研合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获取缺失的设备资源、基金项目的申请以及重大问题的解决,这些因素都是鼓励跨机构合作,建立广泛的合作网络。因此,杰青获得者在职业生涯中发展出一定水平的科学技术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后,反而会促使自身建立更多新的合作关系。

  

  杰青获得者在科研合作的过程中,逐渐从执行者转换为指导者。这种转变或许与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杰出青年科研人员所追求的目标以及所需承担的责任相关。就国内的晋升、项目申请制度而言,论文发表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科研人员在晋升正高职称(教授/研究员) 之前,需要致力于论文的写作、发表来达到晋升要求,因此,往往是职业生涯初始阶段团队合作中的主战力与积极的执行者。接下来, 杰青获得者会承担更多的通讯作者(指导者) 的角色。通讯作者往往是研究背后的驱动力,其领域内的经验以及学术资历对科研合作取得创造性成果至关重要,同时,也承担了确保获取研究资金、设备等要素支持的责任,杰青获得者在职业生涯中后期更加具备这种能力。


这项研究得到了202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能力建设专项的资金支持,成果以《杰出青年科研人员学术职业生涯科研合作特征演变分析——以化学领域为例》为题发表于《情报学报》。


  责任编辑:宫在芹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