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梁区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铜梁区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铜梁区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8月31日

  

铜梁区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全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渝府办发〔2021〕27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所需,加快气象科技创新,加强气象现代化能力建设,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铜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保障。

  

(二)总体目标。铜梁气象现代化水平达到全市领先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气象服务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成效显著增强。到2025年,实现灾害性天气监测分辨率达到5公里;全区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智能网格预报空间分辨率分别达到3公里和1公里,暴雨灾害过程预警准确率达92%以上,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警报提前2小时发布;气象灾害高风险区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将铜梁建成全市智慧气象服务示范区、气象灾害防御示范区、数字乡村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建成在全国范围有领先示范作用的气象科技文化主题公园。到2035年,全面实现气象业务智能化、气象服务智慧化、气象治理现代化,为铜梁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际大都市后花园提供高质量气象保障服务。

  

二、重点工作

  

(一)建设智慧气象体系。坚持创新在气象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做好重庆智慧气象“四天”系统在铜梁的落地落实。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气象领域的深度应用,构建“一平台+三系统”的铜梁智慧气象体系。

  

1.建成铜梁智慧生态宜居及防灾减灾大数据平台。基于铜梁三维实景应用场景,加强部门间“气象+大数据”的数据汇集、数据挖掘、数据应用,充分挖掘数据红利,针对农业、水利、电力、交通、应急、城管、生态、社会治理等不同领域需求,实现“气象+行业”规范化数据管理以及融合产品应用开发,构建“铜梁气象智能服务产品超市”,共建开放、共享、互惠、合作的气象智能生态模式。(区气象局、区大数据发展局、区应急局、区水利局、区文化旅游委、区农业农村委、区林业局、区交通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局、区社会治理中心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设铜梁智慧城市气象服务系统。融入铜梁智慧城市精细化治理,在城市防灾减灾、百姓生产生活、城市重大活动中充分发挥气象保障作用。绘制城市精细化管理气象风险地图,开展城市气象大数据与城市运行各类大数据的融合分析,依托网格化智能预报手段,构建铜梁智慧城市气象服务系统。针对城市内涝、城市交通、城市供水供电、城市社会治理、城市重大气象保障服务等领域,打造全流程“嵌入式”精细化智慧气象服务。(区气象局、区大数据发展局、区应急局、区水利局、区文化旅游委、区农业农村委、区林业局、区交通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建设铜梁智慧水文气象服务系统。加强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和智能网格预报,强化水文气象实况数据融合应用,开展涪江、琼江、小安溪、淮远河等流域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业务研究,研究沿线暴雨洪水趋势预报模型、面雨量和气象—水位关系预警模型,建设智慧水文气象服务系统,研发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产品,实现洪涝气象服务智能预警预报。与遂宁、绵阳、潼南等地合作联动,强化上下互通、左右共享,提高大江大河、中小河流流域、水库汇水区等洪涝灾害应急响应处置能力。(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区水利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建设铜梁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主动融入全区“数字乡村”建设,强化特色高效农业气象服务。建成涵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农业生产数据、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物联网数据、农业气象产品、农业气象指标、农业气象模型等于一体的农业气象大数据服务系统,提供特色农业气象物联网精准智能调控、全生育期气象条件追溯、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农业气候选种育种等农业气象服务。开展精细化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开展特色产业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象灾害区划,对区内主要经济作物进行网格化管理,向网格内作物生产者分季节和生育期靶向推送农作物精细化气象影响预报及风险预警。(区气象局、区农业农村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落实气象服务生命安全要求,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快建立覆盖全面、信息准确、传递畅通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升防范自然灾害能力水平。

  

5.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在中小河流流域、过境洪水、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暴雨灾害高风险区等重点区域加密建设20个气象监测站点,升级改造50%左右老旧的区域气象站,完成X波段双偏振雷达建设,积极争取相控阵天气雷达落户铜梁。加强突发性、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和转折性天气预报预警,强化中小河流流域、山洪地质灾害、城区内涝气象监测预警,为防灾减灾救灾决策部署提供科学支撑。(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区水利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交通局、区住房城乡建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6.提升预警信息发布传播能力。建设基于云架构的预警信息智能发布系统,无缝对接应急广播、电视机顶盒、智能音箱和基于区域手机用户的发布系统,实现预警信息面向指定区域、指定人群和全媒体精准靶向快速推送。加强农村、景区预警信息接收和传输终端建设,消除农村预警盲区,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预警工作体系,实现村级预警工作站全覆盖,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户—人”五级预警信息发布传播体系,着力解决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文化旅游委、各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

  

7.强化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完善区-镇(街道)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按照《重庆区铜梁区突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围绕暴雨、干旱、台风、高温、低温、风雹、雪灾、雷电等8个灾种,开展气象灾害风险精细化普查,摸清气象灾害底数,实施差异化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开展城区规划、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强化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和防御雷电灾害重点单位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任。(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教委、各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

  

8.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运行机制,建立气象灾害预警分级响应机制,加强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职能和能力建设。健全部门间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共建、数据信息共享、自然灾害联合会商、预警信息联合发布机制。统筹推进预警信息员、网格员、群测群防员等基层防灾减灾队伍建设。丰富铜梁国家气象科普基地内涵,升级改造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科普)基地,建成铜梁气象科技馆和数字气象馆,布设系列气象科普展厅、智能互动体验装置等,研发系列气象科普产品,完善常态化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研学教育机制,提高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能力。(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水利局、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林业局、区科技局、区科协、各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气象保障体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桥头堡”重任,加快构建协同高效、优势互补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国际气象保障体系。

  

9.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气象保障服务。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气象保障专项规划,重点实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域气象灾害联防、生态环境联防联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等气象保障服务。针对“两高两普一城际两轨道”铁路网、“一环七射两联线”高速公路网,强化重大恶劣天气和灾害性天气对全区交通运输影响的预报预警,做好高速公路、物流等安全运行气象保障服务。共同推进气候品牌创建,推动立体气候资源向旅游、养生和生态产业资源转化。(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区水利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文化旅游委、区交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建设乡村振兴气象保障体系。落实气象服务生活富裕要求,推进落实“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提升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10.增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强化粮食安全气象保障,针对全区乡村振兴示范片、重点特色农业园区,建设3-5个标准化农田气象观测站点,打造2-3个特色果蔬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研发铜梁农业气象大数据精细化智能服务平台,“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覆盖80%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业病虫害防治、关键农事安排、选种育种气候适宜性分析等提供科技支撑。加大重点区域、重要农事季节的人工影响天气增雨抗旱、防雹减灾作业力度。(区气象局、区农业农村委、区乡村振兴局、有关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发展现代特色高效农业气象服务。积极培育“铜梁龙米”“铜梁龙柚”“铜梁莲藕”“原乡小艾”“铜梁粉葛”等优质气候品牌。融入全区“特色乡村振兴会客厅”建设,加强“气象+乡村旅游”服务产品研发,打造8-10个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气象保障服务示范点。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加强农业选种育种气候适宜性评估研究,助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气象科技支撑。(区气象局、区农业农村委、区乡村振兴局、区文化旅游委、有关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体系。落实气象服务生态良好要求,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体系。

  

12. 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气象服务能力。推进生态环境和气象部门数据共享,加强智能化空气质量预报技术研究,提高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能力,强化突发大气污染扩散应急气象保障。积极落实西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智能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强化地面高炮、火箭作业点智能安防设备设施建设,加大大气污染防治人工增雨作业力度,促进生态型人工影响天气服务能力提升。(区气象局、区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3. 积极发展气候经济。开展生态气候特色资源详查,推进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由区级向乡村级延伸。深入挖掘“中国天然氧吧”城市品牌效应,加强气象+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开展国际“中国天然氧吧系列穿越赛”等文化活动;打造3-5个气候宜居宜游乡村品牌,探索开展铜梁宜居康养气候养生气象保障服务示范区建设,研究气候康养推动立体气候资源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绿色产业转化。(区气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文化旅游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4. 建成铜梁气象主题公园。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建设机制。落实好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在铜梁的试点建设任务,深度挖掘铜梁历史文化、龙文化、气象文化内涵,着力打造集“科技、生态、文化”为主题的铜梁气象公园三期工程。建成川渝地区首家气象科技馆,实施公园文化景观、园林绿化、气象科技游客互动体验装置等提升工程,开发系列气象科技文化创意产品,打造气象文化“网红打卡点”,进一步丰富铜梁国家气象科普基地内涵。(区气象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文化旅游委、区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铜梁区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具体措施,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统筹推进新发展阶段气象现代化建设。

  

(二)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将气象现代化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确保重点工程项目落实落地。

  

(三)健全法规标准。推进地方性气象法规及政府规章的制定修订工作。重点围绕防汛抗旱、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交通安全等领域,推进气象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和应用。

  

(四)增强人才支撑。完善气象人才政策和人才培养机制,将气象高层次人才培养纳入地方人才工程和全市“气象英才”计划予以支持,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建设,促进气象干部上下交流、横向交流。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