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网站:各位网友,大家好!本期《政务访谈》栏目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局党组书记、局长钟呈春同志。钟局长,欢迎您!
钟呈春: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通过《政务访谈》栏目和大家交流。
市政府网站:众所周知,临沂有着近3000年的建城史,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众多文物散落在广袤的沂蒙大地,支撑着一个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借此机会,能否请钟局长向广大网友介绍一下我市的文物资源保护利用总体情况?
钟呈春:好的。临沂是文物大市,文物资源总量在全省排名前列,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888处,文物保护单位1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4处、市级保护单位158处;馆藏文物达29万余件(套),国家珍贵文物3019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06件、二级文物344件、三级文物2569件。同时,临沂作为革命老区,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有着全省最多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建设红色专题纪念馆、博物馆24家,建成乡村博物馆、村史馆1137家。考古成果丰硕,银雀山汉墓、北寨汉墓、吴白庄画像石墓、洗砚池晋墓、纪王崮墓群等,都是全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其中,银雀山汉墓被列为“新中国30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于2012年被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国家人文历史》杂志评为九大“镇国之宝”之一。洗砚池晋墓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纪王崮墓群被评为2012年度“全国六大考古发现”和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近日,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新馆已经建成开放,吸引了广大市民、游客前往参观浏览,对于进一步推广银雀山兵学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市政府网站:谢谢钟局长的介绍。今年以来,省、市先后召开了高规格的文物工作会议,我市在全省文物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这一系列的会议、发言一方面传达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文物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也高,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市文物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请钟局长详细介绍一下我市文物工作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果?
钟呈春:好的。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依法依规推进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策法规体系日益健全。我们深入贯彻党中央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文物工作决定,出台《临沂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细则》《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近期,又出台了《临沂市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若干措施》,进一步细化了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
二是文物“家底”更加厚实。我市文物总量居全省前三位,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888处,文物保护单位103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8处;可移动文物29万余件(套),其中国家珍贵文物3019件(套),一级文物106件。文物考古成果丰硕,前面也提到了,有2个项目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三是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效显著。我市9个县纳入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数量居全省首位。革命文物蕴含的巨大精神力量不断释放,成功打造了党性教育、红色展陈、红色文艺三大品牌,沂蒙红色基因传承项目获第四次山东省文化创新奖,我市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中国红色研学旅行目的地城市”。
四是文物安全监管不断强化。我们坚持把文物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落实“一法一条例”,建立了联合监管和执法机制。深入开展全市文物安全大排查行动、法人违法案件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市级以上文保单位重大险情排除率100%、文物博物馆风险单位防火防盗设施达标率100%。
五是文物利用活力持续焕发。各类备案博物馆、纪念馆从2016年29家增长到56家,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从3家增长到10家。重点规划建设了兵学文化公园及其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文物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和谐作用日益彰显。
市政府网站:谢谢钟局长。刚才您提到的《临沂市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具体是个哪方面的政策。能否简要介绍下《若干措施》出台的背后故事、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钟呈春:好的。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省委、省政府站位高、格局大、聚焦准,以对历史负责的时代担当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物工作的指示精神,于4月30日召开了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刘家义书记出席会议并讲话。这次会议,是202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研究部署考古工作以来,全国第一次由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文物工作会议,也是建国以来山东省规格最高的一次文物工作会议,把全省文物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为深入贯彻全省文物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鲁政办发〔2021〕8号)要求,市文化和旅游局结合工作实际牵头起草了《若干措施》,并广泛征求了各市直部门、单位的意见建议,邀请文物保护专家座谈讨论,经反复修改完善予,由市政府办公室予以印发实施。
《若干措施》共11条具体举措,主要包括编制文物事业发展规划、全面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突出文物利用临沂特色、深化文物考古制度、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提升文物保护管理规范、推进文物法治建设、强化文物科技支撑、健全文物经费保障机制、加强文物队伍建设、落实文物工作责任,每一条都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若干措施》聚焦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突出规划引领、临沂特色和法治建设,统筹推进文物工作与文化、教育、旅游、生态、康养协调发展,更好让文物“活”起来,筑牢文物安全底线红线,是我市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推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市政府网站:谢谢钟局长。9月4日至5日,全省革命文物工作会议在临沂召开,专题部署安排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请钟局长为我们介绍一下我市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方面取得的成果。
钟呈春:好的。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雄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省委、省政府召开这次革命文物工作会议,充分彰显了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集中体现了对临沂的关心支持。
临沂作为全国革命老区、沂蒙精神主要发源地,红色文化丰富、革命文物富集。革命战争年代,沂蒙革命根据地120万人参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万多烈士血洒疆场,涌现出沂蒙红嫂、沂蒙母亲、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先模人物。2013年11月,习总书记视察临沂时指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守正创新、合理利用,推行“四个三”模式,推动革命文物焕发出时代光彩。
一是突出“三大引领”,增强文物保护的自觉性。把“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上位置、列入日程,统筹谋划、系统推进。规划引领,编制临沂市《红色文化“十四五”规划》,出台《临沂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十大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形成了“1+10”规划体系,为新时期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提供了制度遵循。立法引领,2020年7月1日,《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这是国内首部以红色精神资源保护与传承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提供了法治保障。责任引领,压实县区属地管理责任,实施以村“两委”成员为文物保护员的网格化管理制度,配备村级保护员2100余名,覆盖1036处文物保护单位,打通了革命文物管理保护“最后一公里”。
二是实施“三大工程”,增强革命文物的安全性。针对革命遗迹遗存易流失的特点,我们与时间赛跑,强化工程措施,从“人、迹、址”多角度保护。实施“全域化”普查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摸底排查,建立革命文物数据库,分级分类纳入保护名录。对550多名革命人物事迹进行了整理汇编,登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18处、馆藏革命文物3177件、馆藏品1.5万余件,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129处列入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数量居全省首位。实施“差异化”修缮工程。对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王换于故居、华东野战军诞生地等20余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本体进行全方位修缮,对201处市级抗战遗址作了保护性修缮,并在85处红色堡垒村(镇)全部设立标志牌。实施“片区化”安防工程。对重点革命文物保护片区,严格红线管控,严禁违规建设,并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一体纳入“雪亮工程”,全天候视频监控。
三是打造“三大品牌”,增强革命文物的传承性。依托丰厚的红色资源,建平台、创精品,释放革命文物的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树立党性基地品牌。市里先后打造沂蒙党性教育基地12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8处,建设红色专题纪念馆、博物馆24家。近三年,年均承接各类班次3800个,培训党员干部10万人次。擦亮红色展陈品牌。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沂蒙精神展馆,定期举办各类红色展览。“红色基因、薪火相承”革命文物展入选国家文物局主题展览推介项目,“跟着共产党走”沂蒙精神革命文物展入选中宣部、国家文物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推介名单。打响红色文艺品牌。推出《沂蒙情》《沂蒙组歌》《沂蒙百年》《沂蒙六姐妹》《沂蒙》《沂蒙山》《燕翼堂》等红色作品120余部,“十三五”期间,10余部获国家和省级奖项。其中,我市与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出品的民族歌剧《沂蒙山》入选全国优秀舞台艺术剧目和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剧目,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四是推动“三大融合”,增强革命资源的时代性。坚持政府主导,用好市场化手段,实施“革命文物+”行动,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红色旅游“火”起来,带动沂蒙乡亲“富”起来。推出“革命文物+教育”模式。出台红色研学专项奖励政策,编写《沂蒙精神教育读本》,向全市中小学免费发放84万册,44.7万学生参加研学、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临沂获评“中国红色研学目的地城市”。实施“革命文物+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以打造长三角文化旅游“后花园”为抓手,规范提升A级以上红色景区26家、红色旅游特色村30余处,打造红色精品旅游线路30多条,推出革命场景体验、沉浸式小院演出等红色旅游项目120余个,年接待游客4500万人次以上。蒙阴县百花峪、百泉峪两个村依托孟良崮红色景区,积极发展乡村红色游,户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创新开展“革命文物+文创”等活动。突出“创意化”“生活化”,连续举办三届文化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先后有500多种红色文创产品变为文旅商品,不仅增加了群众收入,也提高了群众保护革命文物的积极性。
市政府网站:谢谢钟局长。通过钟局长系统性的介绍,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临沂文物工作的创新做法和亮点成果,身为临沂人倍感骄傲和自豪。在当前全国上下对文物工作的重视程度越高越高、全民对文物保护利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的形势下,我们临沂文物工作下一步的走向主要是什么呢?
钟呈春:新时期,全市文物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作为强大思想武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坚持发展是政绩、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将文物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真正把“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贯穿到工作全领域、全过程、全链条。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文物承载的民族认同、文化自信、社会教育等功能发挥好,让文物更好“活起来”。要坚持依法办事,完善法规体系,守牢红线底线,提升全社会文物法治意识。要继续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注重开放合作,破解制约瓶颈,激发发展活力,努力实现“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跃升”的新目标,推动文物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为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临沂新贡献。当前,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规划统筹。要着力完善中长期规划,抓紧制定临沂市“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组织文物、鉴定、研究等方面的专家进行论证,为文物事业的发展绘制好蓝图,以高标准规划设计,保障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
第二,实施重大工程。实施好“一县一馆”工程,在实现博物馆县级全覆盖的基础上,用好各类博物馆。推动国有与非国有博物馆优势互补,以共享共创激活文物资源。实施大遗址利用工程。在依法考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成城市文化“新地标”。坚持修复、恢复为主,实施一批、储备一批、提升一批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实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程,有序推动文物的统筹规划、连片保护、整体展示、梯次利用,守护好文脉,让城市找到“回家的路”,让乡村留住记忆和乡愁。
第三,用活革命文物。开展革命文物专项调查,加大有关文物、史料的征集搜集力度。发挥好革命文物“创作库”作用,从中选取典型人物和事迹,推出更多有深度、有热度、有口碑的文艺精品。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打造高质量精品展览展陈,建设高素质讲解员队伍,生动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第四,要做好融合文章。深入挖掘、阐释和传播文物内涵,为旅游发展提供“新热点”。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因地制宜谋划建设一批标志性文旅新项目,搭建文化推介“新平台”,把优秀旅游资源和品牌宣传出去。积极推进“保创分离”改革试点,国有文保单位要坚持公益属性,同时依法向市场主体授权,形成“事业支持产业、产业反哺事业”的良性循环。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相贯通,带动就业创业、群众增收、产业发展、环境改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第五,守牢安全底线。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落实文博单位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推动文物保护管理精细化。严格落实文物藏品登记管理制度,推动文物交接、出入库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开工报告制度,防止违法施工。文物安全巡查常态化,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争取相应专项资金及时开展抢救性保护。落实考古现场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程质量。开展文物违法违规大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法人违法行为。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奋力开创临沂文物工作新局面,为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作出新贡献。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