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工业景气指数出现回落,实体企业业绩增速超过疫前水平

本报记者张智 北京报道

受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汛情冲击等影响,同时还有上年同期基数抬升的因素,日前统计局公布的8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仍然维持在一个常态的轨道之上。

但一个亮点是,高技术制造业的生产和投资增长较快。数据显示,1-8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3.1%,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7%,均保持较快增长。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运行持续恢复、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有较好支撑。但也要看到,全球经济复苏和疫情发展仍然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于春海看来,在面对世界经济不断加大的风险,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国内消费增长动力,以此应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激发国内消费增长动力,需要通过多维度的收入分配改革以此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才能真正激发国内的消费增长动力,才能应对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去夯实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下阶段,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好宏观政策的跨周期调节,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付凌晖表示。

实体企业业绩增速加快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姚枝仲看来,8月份以来,中国经济亮点明显。

比如,中国制造业的投资和增加值快速增长,高于第三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中的高技术产业增长速度非常快。

从增长来看,工业和服务业两年平均增速保持较快增长。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分别增长6.6%和6.2%。

同时,1-8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两年平均增长14.9%,明显快于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需求结构持续改善。制造业投资加快。1-8月份,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长3.3%,比1-7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

“从资本市场来看,实体企业业绩增速已超过疫情前水平,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特别是高科技行业表现突出,国际竞争力增强。从行业看,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上市公司净利润两年平均增速为31.1%和3.3%,相比制造业和服务业上市公司整体水平分别高了3.7个百分点和8.2个百分点。”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中诚信投资集团首席执行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马险峰表示。

民间投资小微企业生产也有所改善。1-8月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1.5%,两年平均增长3.9%,增速比1-7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中型和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从物价来看,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1-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从就业来看,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1-8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均低于全年宏观调控预期目标。

另一个亮点在于,出口快速增长,这是我国疫情防控战取得确定性胜利带来的好处,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特质。

数据显示,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提升。1-8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全部进出口的比重是62%,同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创业创新活力持续释放。双创发展势头良好,市场主体不断增加。7月底,全国市场主体达到1.46亿户,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新产品快速增长,1-8月份,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63.9%。新业态持续活跃,1-8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9%,占比达到23.6%。

从国际收支来看,保持总体改善的态势。上半年,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80%。内需扩大带动了进口的增加,贸易强国稳步推进,外需拓展也促进了出口的增长。1-8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3.7%,总量创历史同期新高。货物进出口增长较快,贸易顺差扩大,服务贸易逆差缩小,利用外资持续增加,国际外汇储备保持稳定。8月末全国外汇储备余额32321亿美元,连续4个月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注意防风险

不过,在经济总体企稳的同时,中国经济仍存在一些风险。

“当前形势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关注风险的演化。2008年以后中国经济政策就是双底线的思维,在稳增长的同时注重防风险。”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CMF宏观论坛联席主席毛振华表示。

数据显示,8月工业景气再次回落,同比增长5.3%,较2019年两年平均增长5.4%,低于市场预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5.4%,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此外,由于受到疫情汛情的冲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幅度比较大。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比上月回落6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疫情汛情多点发生,居民出行减少,暑期消费受到一定影响。

“8月份消费增长速度快速下降,虽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疫情形势变化的短期问题,但也要考虑有没有一些长期性的因素在影响消费增速下降。”姚枝仲表示。

在他看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会有一个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现象。因此,要找一些促进消费长期增长,提高消费倾向,提高消费潜力的措施。

“如果经济结构变动,新消费热点出现,长期来看也不一定就会出现消费率的下降。同时,一些收入分配政策,对促进消费提高,稳定消费的长期增长是非常好的。”姚枝仲表示。

付凌晖表示,下阶段支撑消费还有很多有利因素。比如,消费持续扩大的内在动因是稳固的。我国有14多亿人口,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一万美元,消费潜力巨大。今年以来,就业保持了总体稳定,企业效益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居民收入增加有保障,这些都有利于消费能力的提升。此外,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民生投入持续增加,有助于提升居民消费的意愿。随着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经济持续恢复,消费环境逐步改善,有利于消费保持稳定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PPI增速大大高于CPI增速,特别是PPI中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已经超过10%,这对中小企业、对下游企业的影响很大。受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影响,国内生产价格持续走高,但消费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生产价格与消费价格同比有所增加。

在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在陆挺看来,原材料价格高启,导致PPI创下年内新高,而且未来几个月或将维持在高位,间接影响了需求。

“对整个中国经济来讲,高PPI实际上并不是因为我国需求强劲,而是因为全球的因素,再加上中国主动控制产量的因素导致的高价格,会影响终端的需求,影响投资需求,影响出口,这个风险应该警惕。”陆挺表示。

“在整个风险累计长时间的过程中,风险的释放至关重要。缓释风险要跟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要跟宏观的结构紧密配合。”毛振华表示。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