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3日从武汉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正在黄陂区试点新的电梯维保模式,即改进传统的电梯“定期维保”模式,改为电梯“按需维保”模式。
据了解,全国现行的电梯维保模式为“定期维保”,就是电梯每15天要按照规定的项目开展一次现场维护保养。而“按需维保”模式,则是根据电梯运行实际需要确定电梯现场维护保养频次,可以加大或者减少维护保养频次,同时应用物联网技术对电梯运行状况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通过“人防+技防”,电梯维保的工作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更强。
在黄陂区紫轩时代广场小区,记者看到,电梯机房内的控制箱上,多了个模板和天线。据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模块就是24小时实时检测电梯“心脏”的关键部件;通过这个新开发研制的物联网模块,可以对电梯进行“全身”体检,并实时将检测结果通过天线传递到湖北分公司的监控中心。物联网技术赋能电梯安全,对电梯运行情况实施实时“心跳监测”,确保了电梯安全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武汉市市场监管局特种机电设备安全监察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总体部署,目前各省市先后开展改进电梯维保模式试点,武汉市被列为湖北省首批电梯按需维保工作试点的城市。按需维保模式是今后发展方向,有其科学和实现的重大意义。这种维保模式不仅可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电梯维保由固定周期向按需维保转变,提高维保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可以推动形成以维保效果为导向的定价机制,营造优质优价的良性竞争环境,大大激发企业提升维保质量的内生动力。
武汉市结合全市电梯安全工作实际,组织研究推动按需维保试点路径,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确定了对试点单位按照“按时维保率、百台电梯故障(困人)率、平均困人救援到场时间、困人救援响应及时率、定期检验一次检验合格率、物联网监控在线率、电梯安全责任险险覆盖率”等考核指标进行考核,引导电梯维保工作从“重维保过程”向“重维保效果”转变。此次黄陂区武湖紫轩时代广场小区电梯首次尝试改进维保模式,电梯维保单位至少每三个月对电梯进行一次现场维护保养,还要加装电梯物联网远程监控装置对电梯运行过程中相关数据实时监控并及时处置故障,这对电梯维保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标准,要求相关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物业公司)、电梯维保单位加强对电梯安全管理,提高维护保养质量,进一步降低电梯运行故障,确保电梯安全、正常运行。
据悉,武汉市已有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惟众信(湖北)科技有限公司、奥的斯机电电梯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奥的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通力电梯公司武汉分公司等一批电梯维保单位及其使用管理单位自愿申请参加按需维保试点,相关准备工作已就绪。市市场监管局将于近期向社会公示我市第一批开展电梯按需维保试点单位和试点电梯,推行“按需维保”模式,并不断总结经验和成功做法,完善试点工作机制,提高监管效率,进一步保障市民安心乘梯、放心乘梯。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