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政府改革的重大顶层设计,也是政务服务流程的重塑。四川省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以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为牵引,以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为规范,聚焦“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科技领域“放管服”“三项改革”。以释放政策红利便民利企为着力点,力破个人就业生活不合理限制,化解阻碍市场主体发展隐形壁垒,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外部保障条件。
标准立起来,直击政务公开不规范问题。四川省以2018年国家在全国100个县(市、区)推行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为契机,在省内8个县(市、区)围绕征地补偿、拆迁安置、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公共资源交易等8个方面开展试点。形成了8个方面清晰、明确、规范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推动183个县(市、区)及其乡镇编制完成26个试点领域标准指引向社会公布。编制发布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编制公布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编制发布规范》等9项全国首个地方政务公开标准,从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回应关切、公众参与以及第三方评价等方面细化工作程序,紧紧扭住防疫医药物品、食品药品、疫苗等信息公开,推进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标准化有机融合,对基层政务公开“随意化”倾向补偏救弊,又推动了政府行政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较好地解决了老百姓“办事难”“难办事”的困扰。
清单建起来,着力“一件事一次办”路径不畅问题。清单之外无权力。四川省大力推进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的梳理,既摸清了自己的权力“家底”,又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服务意识的提升。制定绵阳科技城和科技领域“放管服”“政策包”。把企业和群众“关键小事”当做政府的“心头大事”。针对“一件事一次办”、电子证照、数据共享、应用接入、省内通办、综合受理等短板弱项,着眼市场主体痛点、难点,推动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突出民生、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基本保障,织密民生“安全网”。研究制订专项提升工作方案,确时间节点、量化工作目标,分解细化任务,落实各方责任。坚持目标导向,“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围绕“一网通办”堵点,大力推进全域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建设。按照高效集约、数据共享原则,强力推行现有系统与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要实现接口方式对接,新建系统统筹实现所有信息系统“联、通、办”。
对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指标。采取“日报告、周调度”,坚持用数据说话,实行定期调度和通报排名。加快解决制约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的难点问题。以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天府通办”基础功能为契机,推动省级部门业务系统深度融合,电子证照共享和亮证应用,实现30类电子证照“亮证”、50类共享应用;推出200项“一件事一次办”,打造20项示范应用场景;持续推动非涉密和非敏感事项100%实现网上办理。加强工作创新,推进“四川天府健康通”与“天府通办”融合,实现“一证一照一码通办”。
区域连起来,破解同下“一盘棋”不协同问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川渝两地同下“一盘棋”,唱好“双城记”。两地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从两省市党政联席会,到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专项工作组……议大事、干实事。
截至目前,川渝签订合作协议达300多份。以深化政务服务“川渝通办”为抓手,清理出210项通办事项,已实现137项通办事项,涉及市场主体工商执照办理、税费缴纳减免,个人各种事项办理。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合作,围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加强数据共享利用、推进线上“一网通办”、推行线下异地办理、加强跨区域协同监管等6个方面开展合作。推动川渝两地政务服务大厅互派人员交流挂职,开展跨省市异地通项办理操作培训。同一事项的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要素统一,逐步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行政审批结果互认。
在加强数据共享与跨区域协同监管方面,加强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促进数据资源互联互通,逐步推动高频电子证照互认,协同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两地还将探索跨区域协同监管机制,加大对行业协会商会、信用服务机构、金融机构、大数据企业等信用信息采集、共享力度,推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建立信用联合奖惩机制。
两地在“天府通办”“渝快办”等平台开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网上服务专区,并在该专区持续推出创新应用。川渝两地聚焦成渝双城经济圈两地企业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协同协作,共同梳理企业群众普遍关切的异地办事事项,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要求,协同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批次推出“川渝通办”事项。强化两地各级政务服务机构“一窗式”管理,提供“差异化”服务,目前“川渝通办”线下服务已突破220项。在此基础上,四川还积极推动西南五省市“跨省通办”和证照互认,探索智慧化审批、智能化办理。(冯俊锋 作者系四川省甘孜州政府副州长)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