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地产龙头+龙头”格局已成,拓展增长曲线

作者 / 元宝

编辑 / 金德路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8月收尾的最后一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在会上表示,2020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2%,建筑业支柱产业作用不断增强,我国从建筑大国迈向建筑强国。

当“中国建造”成为世界级名片,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建设工程作为建筑业最重要的一环,自然会被推到世人眼前接受检阅。经过数十年的开发,曾经满目荒凉贫瘠的基建空白,如今已是道路密布成网、桥梁横跨山岭、大坝集聚矗立,我国也因此被冠以“基建狂魔”之名。

众所周知,基建发展离不开多行业鼎力支持,而地产行业表现最突出的基建贡献者莫过于绿地控股。随着基建回暖,“要致富先修路”的重基建战略迎来收获期,绿地2021半年业绩一路飘红。

8月23日晚,绿地控股发布了2021年半年报,公司主要经济指标稳健增长,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据半年报显示,绿地控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27亿元,同比增长35%;利润总额15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64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25%,保持稳健。

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18日最新发布的2021年度ENR“全球承包商250强”权威榜单中,绿地大基建集团首次入围并排名第9位,与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7家中国企业进入前10强,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基建行业的领军地位,更突出了绿地作为房企在基建领域所处的地位与优势。

据半年报显示,基建方面,绿地2021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7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4%,成为集团业绩重要增长极,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此刻,站上新起点的绿地手握“地产+基建”这张王牌,直面险象迭生的房地产寒冬,开拓的又一个蓝海,已然柳暗花明。

01 力降负债,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

房地产行业在过去十年夸张的灌透下,形成了一个风险极高的水库,大量资本的涌入,灰犀牛风险持续累积。

为防止经济形势恶化,近年来官方接连下发相关政策遏制房地产这头金融“灰犀牛”的发展,从供需两端全面卡紧。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2日,年内全国累计房地产调控突破400次,月均超过50次,2020年前8个月为368次,2021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全面刷新历史记录。这对房企来说,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考验。

去年突袭的“三道红线”就打得整个地产业措手不及,以房地产为主的企业纷纷掉转大规模扩张的车头,开始为降负债寻求出路。

绿地主动出击,提前行动,一年不到,降负债已取得了超预期成果。上半年,绿地积极适应以“三条红线”为核心的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落实既定的路线图、时间表。据半年报数据,截至上半年现金短债比提升至1.34,实现一条红线提前一季度转绿;有息负债总额较今年初再降349亿元,自去年推进去杠杆计划以来,累计较高点已下降超过1013亿元;净负债率持续稳步回落,预计近期将达标转绿,超预期完成既定降负债阶段目标;扣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也延续了持续回落态势。长短债务比提升显著,由期初的1.97升至3.28,债务结构进一步优化。

且通过强劲的销售回款,绿地的现金流也得到大幅度改善。绿地在上半年推进商办去库存、节假日促销,加强去化及销售回款,上半年销售回款1466亿元,同比增长17%,回款率达89%,较上年度提升3个百分点;上半年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28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92%。

有分析师坦言,对于绿地而言,外部环境虽然和整个行业一样,相对复杂,但其独有有利的条件也不少。绿地控股依托上海市国资委控制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背景,有助于其获得比民企更宽松的融资渠道。尤其是在“三道红线”绷紧的环境下,银行首先会收紧对红档民企的授信额度,而国企性质可以起到一定的增信与缓释作用,资金不至于迅速抽离,可维持再融资能力。

此外,国企背景也有助于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截止6月底,绿地整体平均融资成本5.61%,保持低位,并呈下降趋势,融资成本优势在地产政策持续收紧背景下将进一步发挥。

02 打破增量天花板,基建重涨增长曲线

中国经济依靠内外双轮驱动,实现了近20年的高增长:外轮是加入WTO之后融入全球产业链,充分利用国内劳动力和产业基础优势,发展出口加工业;内轮则是通过政府和居民部门加杠杆,涌动基建和房地产拉动投资。

而基建和房地产本身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体,两者通过“土地财政”模式形成了完美闭环。

绿地新十年开局之年的重大转型升级发展就从大基建产业起步。2004年绿地着手收购宝钢建设,拿到了基建入场券。到了 2014年创立绿地地铁公司,一头深扎基建板块。为了打好基建基础,力求可持续发展,2015-2018 年,绿地又先后将贵州建工集团、江苏省建集团、西安建工集团、天津建工集团等地方龙头收入麾下。

2020年是绿地基建的里程碑。当年4月,绿地集团全新组建的“绿地大基建集团”及“绿地大基建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绿地大基建产业基金签约成立。该集团旗下拥有绿地城投、绿地城建、贵州建工、江苏省建、天津建工、西安建工、广西建工、上海水利等核心基建成员企业,已形成了“布局东西南北中、覆盖投融建造管”的发展局面。自此,绿地的基建业务一路突破式发展。

据2021半年报显示,绿地在基建方面,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7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4%;同时,大力拓展新的优质项目,新签合同金额3837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中标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2个,包括100亿元级项目2个、50亿元级项目2个。

此外,公司持续加强项目管理水平,打造高产值、高质量的项目群;进一步提升科技水平,上半年各基建单位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52项;进一步扩大专业领域,大基建产业旗下的特级资质企业达到20家。

可见,基建业务成为绿地重要增长极,进一步夯实未来业绩增长基础。同时,基建业务也是绿地在地产环境整体下行、行业不断整合的情况下,最独树一帜的杀手锏。

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示:“国家正对补短板、新基建等领域加大扶持力度,新一轮基建投资大周期已启动。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补短板、促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市场空间仍然较大。绿地在大基建领域再度实现新升级、新突破,是为贯彻落实中央‘六稳’要求、加速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主动作为,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

绿地抓住新型城镇化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历史性机遇,大基建产业在持续转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地产与基建的并驾齐驱,将拉升绿地上跳行业阶层。

埋头苦干的绿地用事实证明,自己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再拓一个新的蓝海,已见成效。

参考资料:

绿地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

莫道春秋-《基建和房地产,并不是选择题》

中国建设报-《建筑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是这样形成的》

克而瑞地产研究-《绿地控股:投资更为审慎,基建产业提速发展》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专题:一年以来,那些红档房企都怎么样了?》

绿地集团=《绿地大基建集团揭牌,注册资本200亿!绿地再添增长新动力!》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