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区在产业转型、城市建设等五大领域持续发力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在8月27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钢城区专场发布会上,区委书记郅颂重点介绍了全区在奋力开创钢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过程中的亮点成绩和成功做法。



近年来,钢城区抢抓黄河国家战略、“强省会”战略、东强战略等重大机遇,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以奋发有为的姿态、攻坚克难的决心、真抓实干的作风,开拓进取、重点做到了“五个聚焦”。

聚焦产业转型,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把产业转型放在首位,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区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鼓励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33条意见》,大力发展精品钢、装配式建筑2个千亿级产业,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4个百亿级产业,打造“智造济南”东部崛起新引擎和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山钢股份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列入省重大建设项目,7个项目列为省优选项目,发展高新技术企业33家、省级创新平台34家。钢铁生产能力达到1300万吨、精深加工能力达到400万吨,钢铁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0亿元、提前一年突破千亿级。钢城区被认定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全省钢结构建筑装配式住宅产业集中示范区。把开发区作为动能转换的主战场,推行“小管委会+大公司”模式,与莱钢集团、山钢股份合作,企地共同组建投资运营公司、配强领导班子、设立投资基金,打造开发区与大型国企深度融合的样板典范。

聚焦城市建设,功能品质日新月异。济莱高铁开工建设、如期推进,钢城即将进入高铁时代;规划建设“四个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建成使用,文体中心、科创中心加快建设,会展中心完成设计;青兰高速钢城段、京沪高速改扩建工程钢城段竣工通车,新建西外环、南外环,改造提升北外环、东外环,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城市空间外延持续拓展;完成了永兴路等10多条道路的建设改造提升,基本消除主城区无灯、黑灯路段,打造31处公园游园,一幅“一河两岸、山水相融、宜居宜业”的新时代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聚焦乡村振兴,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实施艾乡田园综合体等产业项目88个,大力发展“畜禽、花木、果蔬、药材、杂粮”等特色产业;211个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10万元以上村达到70%;创建全国森林乡村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5个。新建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320公里,完成174个村的通户道路硬化,925公里农村公路实现养护保洁全覆盖,成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农村公路网化”示范县。实施清洁取暖改造工程,49个村用上了天然气。

聚焦生态环保,环境质量大幅改善。深入开展“环境改善提升年”活动,2020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89、改善25.5%,优良率69.9%、提高20个百分点,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在全市第二单元考核排名第一位,综合指数和改善幅度在全省区县中都处于第一方阵。今年上半年,全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改善13.9%,优良率79.6%、提高16个百分点,持续处于全市第二单元考核排名第一位。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完成区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第二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饮用水水源地和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目前正在实施大汶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钢城逐渐变为现实。

聚焦民生保障,百姓福祉持续增进。民生政策与省会标准等高补齐,老百姓享受到区划调整带来的改革红利。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12个省市贫困村摘帽退出,152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投入12.6亿元,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新建金水河水库、金水河水厂,搭建了“五厂同供”供水框架,210个村、20.6万人实现了规模化集中联网供水。启动区中医院、疾控中心建设。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保持了“零输入、零疑似、零确诊”的良好态势。新建幸福食堂214家,实现了行政村和困难群体全覆盖,入选全省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试点区。

发布会上,钢城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程学锋在介绍钢城区围绕建设强省会战略,打造东强新引擎等方面的举措时指出,钢城区围绕这些方面,重点做到“四个加快”。


加快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是做精、做优、做深钢铁产业链条,推进钢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钢城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以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为方向,加快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培植精品钢、装配式建筑2个千亿级产业,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4个百亿级产业,打造“2+4”工业地标。同时,加快布局氢能产业,推进以氢固碳等项目,打造氢能-冶金耦合应用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山钢股份新旧动能转换等总投资352亿元的60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完成投资120亿元。

加快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实行企地联合招商。以钢城经济开发区为载体,以莱钢集团、山钢股份龙头企业为支撑,放大“管委会+公司”模式效应,政府和企业开展全方位融合对接,联合论证项目、联手开展招商,重点推进莱钢绿建重型钢结构等一批项目落户建设。实行产业补链招商。围绕精品钢等八个重点产业,加强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通过“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积极引进一批产业链项目,延伸补齐产业链条,增强产业集聚度。实行短板补齐招商。紧盯全区现代物流、生产性服务业等发展短板,开展补充式、精准化招商,加快引进佳怡物流等一批关联配套企业,尽快补齐发展短板。

加快企业发展壮大。实施品牌企业培育行动。对鲁银新材料等产值过亿元企业,突出智能化改造这一重点,狠抓要素保障、政策激励等措施落实,促进企业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力争年内过亿元企业达到35家,实现规上企业产值、营业收入“双过千亿”目标。实施“上规入库”培育行动。建立“小升规”企业动态库,实行企业需求、问题、帮扶“三张清单”,加大纳统力度,年内“四上”企业突破600家。实施技改提升行动。扎实开展“技改倍增”三年行动,每年铺开重点技改项目20个以上,五年完成工业投资200亿元以上。

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在互联互通上下功夫。积极推动轨道交通S3线的规划建设,加快实施发展大道、济莱高铁钢城站至沂源等总投资52亿元的29个交通项目,加速融入主城区,加强对外联通,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在完善功能上下功夫。加快推进高铁新区、区科创中心等城建工程,区中医医院、区养老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大汶河全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加快补齐公共服务、市政公用、环境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在城市更新上下功夫。采用绣花功夫,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大对老旧小区、老旧街区修补、织补式更新力度,进一步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