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93号(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牡丹区沙土镇:一是食品加工产业。培育引进了牧原养殖、佳美食品、沙土食品、裕华食品、盛鑫源食品等规模较大企业37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7家,具有自主进出口经营权企业9家。二是木材加工产业。木材加工产业现已成为沙土镇北部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目前沙土镇从事木材加工生产的板厂有350余家,全镇年产各种规格的人造板200万立方米,年产值近10亿元。

曹县庄寨镇:庄寨镇传统产业是木材加工业。目前,全镇木材加工企业600家,个体加工户2000余户,从业人员约6万人,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家,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有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山东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1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范企业1家,全镇年木材加工量300万立方米、产值500亿元。

曹县青堌集镇:青堌集镇传统产业是食品加工业。全镇现有食品加工企业13家,总产值达20亿元。另外,由牧原集团投资5.5亿元200万头屠宰项目现已落户青堌集镇,准备建开工建设;山东派森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猫粮等,上半年产值近1亿元;菏泽盛庆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芦笋、黄桃罐头等,主出口欧美市场,上半年产值1.6亿元。

单县浮岗镇:浮岗镇传统产业主要是木材加工和纺织业,目前拥有占地6平方公里的一处工业园区,园区现有木材加工企业4家,纺织企业3家,总投资近8亿元。另外,浮岗镇也在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一是依托浮龙湖周边丰富的河流水系,发展养鸭、养鹅等各类养殖场近30余家,浮龙湖咸鸭蛋、鹅蛋等特色产品广受市场欢迎。二是南部黄河故道发展黑土猪养殖,经山东玉鑫牧业有限公司注入发展资金,扩大养殖规模,同时积极扩展生猪加工及猪肉制成品。

单县郭村镇:一是芦笋种植产业。芦笋种植是郭村镇的传统主导产业,目前种植面积达3.2万亩。位于镇辖区内的省级龙头企业--立兴集团有限公司与笋农签订了产销合同,依托芦笋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加强集中连片芦笋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二是传统制香产业。郭村镇的山东盛源香业有限公司,研发卫生香系列产品170余种,现已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卫生香生产基地之一,带动周边吴三庙、小李海、朱油坊村建设了鲁盛香业、腾飞香厂、魏银制香卫生香加工厂。

单县黄岗镇:一是小麦、玉米、红薯等传统粮食种植。黄岗镇连续多年粮食获得大丰收,目前全镇10万亩土地全部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二是木材加工业。全镇木材加工点200余家,木材加工公司73家,大型木材加工公司21家,其中以菏泽万都木业有限公司为黄岗镇木材加工产业的龙头,带动全镇木材加工产业转型升级。

成武县大田集镇:主要是大蒜产业。目前,全镇种植大蒜10万亩,人均种植大蒜1.3亩,农民80%以上的经济收入来自大蒜。建有恒温库400多门,蒜干、蒜粉等加工储藏企业226家,其中规模以上大蒜加储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形成了“龙头+基地+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

成武县汶上集镇:主要是大棚蔬菜。目前全镇建成了200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共建设智能玻璃温室、高标准连栋薄膜温室等棚体设施200多座,依托尚远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了“保底工资+利润分红”的经营新模式。

巨野县龙堌镇:一是煤化工业。依托新巨龙公司,实施“碧水、蓝天、洁净、四化”工程,设立博士流动站,加快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依托巨铭能源有限公司,引进投资38亿元的巨丰新能源过氧化氢、环氧丙烷项目,全部投产后,过氧化氢生产规模全国第一,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15亿元。二是面粉加工。截止目前全镇共有四家面粉加工企业,日加工能力均在200吨以上,全镇日加工小麦在1500吨以上。

巨野县大谢集镇:一是特色种植业。全镇形成了以大蒜、棉花、辣椒为主导产业的高效特色农业,“巨野大蒜”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二是农副产品加工业。全镇拥有以锦源棉花加工为龙头的棉花加工企业,以佳农果蔬为龙头的大蒜加工出口企业,以康世食品、永泉食品为龙头的辣椒加工企业。三是服装加工。形成了以紫锦服饰为龙头的服装加工产业集团,该集团目前集织布、漂洗、裁剪、服装加工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可安排1000多人就业。

郓城县黄安镇:主要是木材加工业。目前,全镇发展各类木材加工业企业2300家,工业企业206家,其中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3家,规模以上企业25家,人造板生产线达到610条,从业人员3.6万人。

郓城县随官屯镇:随官屯镇现有纺织企业10家,共30万纱锭,年产值7.5亿元;酒类包装企业6家,年产值3000万元;食品企业3家;机械制造3家,年产值5000万元;木材深加工1家,年产值2500万元;化工企业18家,年产值60亿元。

鄄城县郑营镇:郑营镇传统产业是人发产业。1993年,郑营乡政府就专门划出106亩土地,成立了专业的人发皮毛市场。现如今有20多个省市和美国、韩国等国内外客商前来交易,人发皮毛市场年吞吐货物量达到2000吨以上,交易额在10亿元左右。人发产品大部分通过青岛、天津等地的出口企业,销往欧美、日本、韩国及非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定陶区冉堌镇: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业。位于冉堌镇内的菏泽市利德尔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芦笋、水果、速冻蔬菜等罐头食品共30多个品种,带动发展芦笋等种植基地1万亩,带动就业2000余人。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元,主要生产“稻香村”品牌的苏式糕点、月饼和月饼馅料等食品,极大带动了当地冬瓜、南瓜、红小豆、玫瑰等原料种植基地建设,可安置就业800人。

市开发区陈集镇:主要是山药产业。近年来,菏泽市开发区立足辖区实际,大力发展山药产业,推进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目前全区发展山药种植农民1.3万人,山药种植面积5万余亩,产业累计年产值20多亿元,吸引周边县区发展山药种植达12万亩,带动3000余名贫困户脱贫致富,陈集山药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东明县菜园集镇:主导产业为石油化工、物流运输。拥有省级化工园区1个,其中东明石化集团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188位,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500万吨/年。菜园集镇加快炼化一体化发展步伐,推动东明石化66万吨储运扩能、180万吨柴油加氢、100万吨连续重整等项目建设。

东明县武胜桥镇:主要是化工企业。武胜桥镇现有化工企业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等化工企业6家,2020年规模以工业企业11个、服务贸易企业5个,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工业总产值81.8亿元,营业收入81.9亿元。

二、新兴产业引入情况

牡丹区沙土镇:沙土镇现有的食品加工和板材加工都处于产业链的初级阶段,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我们指导沙土镇注重产业延伸,走产业链发展路子,深挖企业发展潜力,大力发展下游产业。重点引进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延伸加工产业链,实现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目前沙土镇依托山农大、青农大和济南果品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推进现有农副产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沙土镇在镇域南北部新上了两个集中供热中心,配合奥德、宏远两家燃气企业,将燃气管道铺到企业车间,克服了发展瓶颈,为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提供了保障。另外,沙土镇也积极引进光伏发电、高端医药等新兴产业,引进了三锐光伏、无量光伏两个光伏项目,占地面积1000余亩,总装机40MW,打造光伏小镇;引进凌博生物医疗器材及医用组织研究项目,投资2亿元,主要生产医用生物植入类产品,是山东省唯一的一家研发该产品的机构。这些都为中心镇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曹县庄寨镇:为提升庄寨镇产业档次,提出了“产业园区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小微企业整合,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发展。庄寨镇规划建设了占地4050亩的曹县家具联盟产业园总投资200亿元,目前已入驻企业20家。同时引导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向镇民营经济园区发展,已入驻企业70家。今年又规划了一处占地1000亩的北部工业园和一处占地1500亩的南部工业园、占地800亩的食品工业园。通过这些园区建设,逐步将镇区企业全部外迁,逐步解决档次低、分散式、大摊饼式的工业格局。同时,积极鼓励企业瞄准产业前沿,改进工艺,创新产品,引进行业领先的生产设备,推动庄寨镇木材加工产业不断向高质量进军。比如,茂盛木业公司投资1.5亿元,引进了国际知名的机械制造商德国迪芬巴赫公司生产的连续平压式生产线,采用先进的干法备料技术,从而实现了从原料到产品一次成型,解决了传统多层间歇式压机生产线中断和压制板材厚度不均匀、原料消耗大、能耗大等问题。

曹县青堌集镇:依托食品加工这个传统行业,积极鼓励企业利用电商平台,探索“互联网+产业”模式,实现食品加工业网上年销售额5000万元,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全力推进产业园区化发展,围绕青堌集镇食品产业园,从产业基础、区域优势、交通优势、规划基础设施等方面下足功夫,争取申报曹县食品产业园区。

单县浮岗镇:统筹浮龙湖区位优势、老子文化背景、浮岗镇三产服务业发展,积极打造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并建设现代化果蔬大棚100个,发展特色旅游采摘。大力招引落地高端制造及高新技术企业,山东邦达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医用缝合线项目、山东丽祥药业有限公司医疗器械项目等项目。

单县郭村镇:围绕芦笋产业,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模式,打造集约化一条龙芦笋产业链条,目前已引进6条芦笋去皮生产线,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自动化,加速企业提档升级。吴三庙村积极探索制香产业线上销售模式,依托“互联网+”,产品远销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荷兰等国家,2019年线上销售额达到6200万元,极大刺激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壮大。

单县黄岗镇:积极引进新旧动能项目,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北京世卓泽坤科技有限公司签约环保新材料项目,该项目占地50亩,计划投资2亿元,产品与技术都处于行业前沿。引进维天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医药中间体项目,年产可达2万吨,填补了精细化工项目产业的空缺。另外,黄岗镇大力发展“互联网+X”项目,在朱堤口村,传统种植项目蒲公英茶被“搬上”互联网,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山东冬日如春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在网上做直播,实现了产品“私人定制”,销售额也实现了翻越。

成武县大田集镇:瞄准大蒜种植绿色发展、大蒜产品高端发展、品牌化发展、融合化发展的大目标,研发上马大蒜素、大蒜饮料等高端项目,打造一流的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抓好鲁西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计划用5年时间,争取交易能力翻番,使其成为交易量达到150万吨以上“买全国、卖世界”的大蒜蔬菜集散中心;大力推进精致蒜艺小镇建设,打造大蒜精深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文化展示、生态宜居于一体融合发展综合基地,建成后可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税收2.6亿元,接待旅游人数20万人次以上。

成武县汶上集镇:为推动大棚蔬菜这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成了200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并植入“互联网十”,培养网络销售人员30多人,搞活流通拓市场。另外,产业园围绕打造观光、旅游、休闲农业,配套园区功能,建立了300米的古树长廊,配套了马术俱乐部、垂钓园、蒙古包餐饮等功能设施,吸引了城乡居民来这里观光旅游和休闲娱乐。

巨野县龙堌镇:依托对18000亩的采煤塌陷区进行的治理,整合形成旅游资源,建设10里樱花大道,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区,谋划以龙美湿地公园为中心的生态旅游项目;提升宾馆、酒店、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档次,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带动商贸物流业发展;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巨野县大谢集镇:大谢集镇佳农果蔬将经营模式从单一出口向以水果进口、果蔬出口双管齐下,赢利点改为了进口为主,走向了全国大市场。康世食品对原厂区升级改造,申请国家SC认证,为产品市场开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力加强电商和淘宝村建设,对镇辖区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引导开展线上销售业务,并组织农村青年参加电商培训,引导开设淘宝网店,全镇1-7月份共完成交易额约400万元。

郓城县黄安镇:一是通过技改项目的实施,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旺家集团新上OSB定向刨花板生产线,生产无甲醛释放的欧松板,产品销往多个国家。二是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相结合,寻求新市场、新资源。金迈达木业公司通过阿里巴巴B2B电子商务网上贸易平台,实现国际推广,年销售额达1.7亿元,成为B2B电子商务平台国际会员。

郓城县随官屯镇:根据市场动态和需求,投入技改资金2.5亿元,扩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重点打造省级示范化工园区,引进煤化工产业链下游精细化工项目,提升煤炭资源分质分级利用水平,延伸园区内现有产品链,促进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鄄城县郑营镇:围绕人发产业,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人发产业宣传,招商引资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在世界各大人发交易市场设立办事处等方式,开辟销售渠道;帮助人发企业获取自营进出口权,引导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争取一手订单,把产品直接打入国际市场。推动人发企业向鄄城县建立高标准的规划园区集中,降低管理、环保等各个环节的成本。

定陶区冉堌镇:打造以玉兰花海、曹州木瓜园为中心,定砀路、冉黄路为沿线的苗木基地建设,打造冉堌镇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发挥稻香村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依托菏泽稻香村、利德尔食品等现有规模企业,搭建产业链,助力农副产品初加工、馅料供应等产业发展,推动农业逐步改变弱质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重塑价值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山东稻香村提供充足原料供应,打造最大馅料供应基地和农副产品初加工基地。

市开发区陈集镇:由天中国家级示范社、天蓝省级示范社及天久集团所属的天智、天久、中食、天欣、天骄5个分公司集体成立了天安果蔬联合社,以特色优势农产品陈集山药及果蔬为产业,以三产融合发展为方向,引领农民增收,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在经营工作中,联合社实施三产侧重分工,天中主抓一产,引领山药种植,天蓝主抓二产做果蔬加工,天久集团的5个集体成员,以合作社产品为原料做加工,生产的系列产品已销往国内外50多个地区和国家。目前,联合社经营分工合作效果显著,发展势头旺盛。

东明县武胜桥镇:围绕化工园区转型升级,设立了“数字经济产业园”一处,今年新增上云企业4家。玉皇田园综合体以及武胜麦古银花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两个文化旅游项目也在建设和完善中。

东明县菜园集镇:围绕打造鲁西南千亿级石化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加快石化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着重抓好炼油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炼化一体化发展步伐,持续延伸烯烃产业链条,不断壮大高端聚合材料产业规模,加快东明石化20万吨高端聚丙烯年内竣工投产,100万吨资源综合利用、120万吨聚酯、20万吨环己酮技术改造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同时,坚持抓好传统化工企业“腾笼换鸟”,推动东华沥青、恒大化工等企业转型升级。

另外,深入挖掘庄子文化和黄河文化底蕴,大力发展黄河大堤生态旅游带,投资2亿元,规划1000余亩,重点建设一处集游玩、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庄子文化主题景区,利用3年左右时间将菜园集镇打造成为黄河岸边的精品旅游小镇。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