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园区,不出门不见面,事情全办好!
最近,到线下窗口办理审批事项的,居民和企业数量有所下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州工业园区一网通办平台,持续攀升的访问量。相对6月份,园区一网通办小程序,今年7月的访问量增长超12万次。
不出门不见面 一网通办全代劳
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苏州工业园区充分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势,精准推出一系列“不见面审批”服务。作为全省首家区级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园区一网通办不仅在省内率先实现用户体系融合、率先开展电子证照应用和电子档案单套制归档国家试点,还结合免证园区专项改革,实现办理时限压缩50%全覆盖,部门压缩率超过65%。
目前,该平台累计上线27家单位近1300项业务,范围覆盖企业、人才、教育、住房、公积金等领域,累计办件总量超89万件。
online
入学信息采集“掌上办”
幼儿园、小学入学的第一步,就是新生信息采集。以往,家长们需要带着材料到幼儿园、小学现场递交。今年,这种模式随着园区试点幼儿园、小学入学报名新生信息采集“掌上办”有了改变。就在5月,不少园区家长体验了一把“云”上采集入学信息的便利。
“家长们通过‘融易办’微信小程序,进入‘新生信息登记’模块绑定基础信息后,就能在线登记并选择报名学校。”园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信息填报过程中,家长可实时获取房产、户口、婚姻、出生证明等电子证照信息,无需递交纸质材料。审核通过后,家长会收到教育部门发出的短信通知。据统计,今年园区新生的相关信息采集近七成实现了线上办。
线上采集信息,方便了家长,也减轻了学校人工审核的压力。这背后,是园区以技术赋能、打破各类各级数据壁垒和“信息烟囱”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园区一网通办坚持改革、业务、信息化一体推进,建立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事项库、统一证照库、统一电子签名、统一企业和个人用户专属空间、统一政务服务数据库等公共技术支撑能力,争取上级数据赋能,逐步搭建起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数字政府”。
如果说把各项政务服务入口统一接入平台是园区一网通办的1.0阶段,那么当前围绕高频民生、涉企政务事项推动的“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等服务,无疑宣告一网通办进入2.0版。目前,平台已陆续推出核酸检测预约、自助挪车、书香园区、科普专区等一批公共服务网上办理通道。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园区还开发出智能填表系统,选取相对简单、标准化程度高的事项率先开展智能审批试点,已推出20余项“智能秒批”业务。
online
政策计算器助力“精准办”
对企业而言,从大量政策文件中精准锁定自己能享受到的那部分,并不容易。今年5月,园区在全国首发惠企政策计算器,有效解决了企业“找不到”政策的难题。据悉,惠企政策计算器整合国家、省、市、区四级415个政策文件,对不同条线部门政策进行精准解读、梳理及数字化拆解。系统基于企业前期的相关数据对其精准画像,企业仅需完善基础信息,就能依托“AI小政”政策机器人进行政策匹配,生成政策建议书并提供在线申报功能,实现海量政策一键匹配。
政策计算器打造出从政策发布、专业解读、申报指南到在线办理的全方位、智能化政策服务闭环,完成了由以往企业被动找政策向政府主动推政策的转变,实现了从盲目搜到精准引的跨越。事实上,园区的政策计算器涵盖民生政策计算器、惠企政策计算器和人才政策计算器三大领域,将政策需求度较高的特殊人群、辖区企业及高端(外籍)人才的实际需要“一网打尽”。自去年12月民生政策计算器和今年5月惠企政策计算器、人才政策计算器上线以来,三台“政策计算器”总访问量超400万次,政策总浏览量超17万次,政策精准匹配次数超11万次。
“以企业和居民实际办事需求为导向,以一网通办平台为‘底座’重塑业务流程,在用户思维下,我们以场景化、关联性打造政务服务事项集成系统。”园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两年,园区先后形成了近60个“会办+能办”一件事主题,推出了“出生一件事”“买房一件事”“再生育一件事”“道口开设一件事”等服务事项。这些事项针对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全流程,对以往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审批流程进行梳理、重塑,让企业和群众“一次登录、一次填表、一事办成”。
online
全生命周期“都能办”
6月中旬,中国建设银行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支行作为融驿站站点正式开门“迎客”。在这里,企业不仅能够办理银行相关的各项业务,还能享受到设立登记、社保登记、银政金融产品服务、一网通办咨询办理等服务。
“我们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东沙湖基金小镇等8个载体和3家银行设立了融驿站站点,百余项涉企和民生高频服务能在这些站点就近办理,目前已累计开展服务超5000次。”园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说。
融驿站是园区在全国首创的“基层党建+政务服务”工作体系。它依托线下阵地,将政府、企业、社会服务资源深度交融,由党群志愿者提供政策咨询、帮办代办、信息反馈、问题沟通、协同监管等多项业务。各站点还可根据各自产业类型和服务方向,定制人才服务、金融税务等专属服务,精准辐射各自服务对象的需求。
结合产业、商圈特色,利用银行等网点资源,园区全力推动政务服务下沉,延伸服务触角。在这曲多元合作的惠企“大合唱”中,各种“滴灌式”服务不断涌现: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为推进项目建设,园区推出了项目审批“不见面会办”,以线上会议取代线下沟通,帮助企业化解产业投资项目拿地前初步方案和项目报建中存在的难点堵点。
针对项目规划方案、施工图纸、环评等周期较长的事项,全面推行容缺预审制度,即在相关手续尚未齐全的情况下对材料进行预审,待手续完善后直接发放正式批准。
此外,园区各功能区、招商等部门还提供专人指导、帮办代办服务,并积极拓展线上服务路径,确保项目推进不打烊。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发布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