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星镇位于把边江和阿墨江两江相狭之中,在哀牢山麓间,由于终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光热适中,植被茂密,为优质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景星镇自古以来是滇南哀牢山片区重要的茶产地之一,有着极为深厚的茶文化渊源。
景星之美。
初夏时节,笔者走进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星镇,去寻访景星镇的各大茶山,感受景星镇久远而深厚的茶文化。眼目所及,重峦叠嶂,轻纱绕淼,铺绿苍莽。遍布山坳和山麓的,则是星星零零的古茶树或是生态茶园。
高山云雾出好茶
景星镇是一个古老的茶叶文化区,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地资源,给茶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基础条件,在常年云雾飘绕的大山中长出的茶叶,以其优异的内在品质和香醇的口感,获得消费者的高度赞誉。笔者查阅有关的地方史料得知,生活在景星镇的各民族在1760年就开始种植茶叶了,景星镇是墨江种茶最早的地方之一,大部分老茶树、老茶园留存至今。因此,景星镇素有“古茶之乡”的美誉。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景星镇累计茶叶种植面积21000余亩。其中,上百年的古茶树古茶园有3000余亩,有30余万株;50年至100年树龄的老树茶有5000余亩,近55万株;20年至50年之间树龄的有8000余亩;20年以下树龄的有5587亩。全镇11个村160个村民小组3200户农户13000余人种植茶叶,茶产业带动当地居民增收致富,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绿色产业。
景星古茶树。
《墨江县志稿》中就当时墨江的茶产业称道:“茶树种类及其产地名称:县属须立村、景星镇官厅街各城东中岳山脚四处俱种绿茶,而须立茶最为市口艳称。”《云南墨江县地志资料》中这样称墨江:“城东中岳山脚、须立村、土地塘(景星街)产茶最多,惟无增减。须立村之茶现为市口称绝。”可见,景星茶早已被消费者热棒,并且至今热度不减。近几年来,在茶界掀起的“墨江凤凰山茶”热潮就是最好的例证,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凤凰山、凤凰谷、凤凰坪、凤凰箐、凤凰窝等茶山和茶产品,景星古茶的价位也一路走高。
景星镇是墨江有记录的成规模建设开发茶产业最早的乡镇之一,亦是墨江境内保存古茶园、古茶树最多的乡镇。说景星茶是墨江茶之翘楚,毫不为过。昔日茶界赫赫有名的邦晓茶厂、墨江茶厂,也曾先后入驻景星镇的新华村和景星村。
茶香悦人 茶人兴茶
景星镇的茶与许多历史名人有不解之缘。龙那戛、李子忠、聂雨南、马同恭、庾晋候、庾恩荣等等昔日墨江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及曾经纵横征战西南半壁江山的大西军将领李定国、元江土司那蒿等都曾经与景星镇的茶结缘,正因为他们的参与和拓展,在我们端起景星镇的茶品茗时,除了享受茶之清香和甘醇外,还可品咂茶背后蕴藏的历史、蕴藏的文化、蕴藏的人物传奇,这为景星茶注入了浓墨重彩的人文情怀——有文化内涵的茶就是有血有肉的文化消费,喝茶就是品味文化。而蕴藏有文化、有故事的茶逐渐成为茶文化消费的选择之一。
景星茶山。
李子忠是谈到景星镇的茶时不得不提的人物。李子忠1904年出生于当时的他郎(今墨江),又名李尽臣。1937年,他和庾晋候、聂雨南等人集资在景星开办新华茶厂,李子忠任经理,厂里设有种植部、制茶部,年生产各类茶在10000斤左右,主要产品是滇红和滇绿,也仿制生产少量的龙井茶,产品销往石屏、昆明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遂扩大生产规模。1942年,茶厂职工有40余人。李子忠从浙江专门请来两名制茶技师,制出烘青、炒青,生产玫瑰花熏红茶和研制生产“寿眉”“玉露”等名茶。1943年,李子忠在昆明崇仁街设茶庄,专门销售墨江景星生产的茶叶,使墨江成为有名的普洱茶生产基地之一。那时,他的茶厂成了普洱茶界的“模范茶厂”。他在昆明设置茶庄的市区街道因为常年销售墨江景星的茶叶,天长日久,人们干脆把该街道称之为景星街。昆明市区的景星街至今还在——就是今天的昆明景星花鸟市场。
李子忠等实干家当年创办的茶厂就是后来的墨江茶厂,所生产的茶叶品牌如“墨江云针”“玉露”等名噪一时,成为茶界一个时代的标签。当笔者走访景星镇的一位老茶人刘方宏时,他跟我们讲述了李子忠教他们制作“云针茶”的往事。
当年,李子忠等人在景星大地上种植茶叶、设立茶厂,现如今景星镇本地的茶人创办了以景星镇凤凰山为基地和品牌的凤凰窝合作社、景福农民专业合作社、水之灵、凤巢绿海、帮晓、凤凰山茶业等企业,集中精力加工、包装、营销凤凰山的茶叶,目前,产品已经销往北京、广州、西安、兰州、沈阳等地及海外诸国。
追忆定南里
景星镇不仅茶资源丰富,相关的文化资源也很厚重。曾经的“茶马古道”北路和“昔日古道”南北、东西纵横交汇于此,在古道边也留下了无数的故事、传说,仅我们所知道的刻在石头上的碑文就有“王明渡口古碑”“断指碑”“乡规执照碑”“奉府章程”“抚夷府王”“涵德义学”“狗冢”等,加上世居于此的哈尼族、布朗族等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中对茶叶的利用,形成了景星镇茶产业和茶文化蔚蔚可观的资源,实在是一笔文化宝藏。
景星旧称定南里,是定南里土把总所在地,光绪《续云南通志稿》卷九十八有:“定南等里土把总。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龙那戛从征孟连,以功授土千总(等于地方土司,笔者注)。传至龙遵化,授土把总,管理地方。”史籍明确记载,龙那戛是傣族。当年他的辖域十分宽广,包括了今天墨江的景星、孟弄、新安及通关、联珠、新抚等乡镇的部分地区。
景星下街的老房子。
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确认当年那氏土司府的确切地址了。在景星街周围,现在亦无傣族居住。也许,这里的傣族也和其他阿墨江流域大部分地区的那些傣族一起,迁到了江下的钮兀地去了。其迁徙而去的原因,史学界和民族学界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笔者认为,这或许跟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及大西军将领李定国征战西南和元江那氏土司的陨落有关。
站在邦晓老茶山,笔者突然想到学者姚何生当年赴西双版纳边疆进行资源调查时,在墨江受李子忠的邀请,他们一行骑马前往位于景星镇邦晓的“模范茶厂”参观,一行人在邦晓和当地的茶农采茶、制茶、品茶,甚至是深入丛林去寻找野生茶和狩猎,好不快活。一天晚上,李子忠、姚何生及随行人员跟当地的茶农联欢,好茶好酒一起往肚子里灌,其结果是人人在邦晓茶山上载歌载舞,不亦乐乎。
哈尼族创世史诗《咪国雪迟》中唱道:“玉莫萨莫撒下种子,一粒种子被风吹到遥远的地方;太阳出来晒一晒,月亮出来照一照,小雨飘下浇一浇……种子发芽了,冒出小芽芽长出来……”在《咪国雪迟》中,天地万物初诞之初长出来的第一棵树——便是茶树。
传说中,当年生活在景星镇阿墨江一带的哈尼族跟龙争抢茶,龙一怒之下就把一个叫顺江玩的哈尼族小伙子抢到了宫里拴在柱子上,小伙子的爱人潜入宫里救出他,临走前点火把龙宫给烧掉了……据说,大火整整烧了三个月。三个月里,今景星镇集镇中间的龙潭、过者村龙灰山上的龙潭、函德村龙塘、新华村干龙潭,新抚镇厄池那,通关镇黑龙潭、新安镇龙洞等地浓烟滚滚三个月不止……从此,茶就全部归当地人所有了。当然,这只是故事,但在景星镇及周边的乡镇如今依然留下诸多跟这个故事有关的地名及生活习俗。最典型的就是在景星过者、官厅、涵德等村组的蒋氏在过阿墨江时是不能喧哗嬉笑的,因为他们的先祖当年参与了潜入龙宫纵火的事件。
也许因为爱茶,所以才有了这扑朔迷离的故事的吧。
民间俗语称,“大理下来一根藤……来到景星开朵花……”从景星镇周边最高的山巅鸟瞰景星,无数的群峰耸峙拥簇着一泓湖水——湖水就像是莲花的芯,而群峰就是名副其实的花瓣,景至之美,仿若春夏星空,乃景星也。(完)(通讯员 敏塔敏吉 连锦 李海洋 方婷)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