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体育局日前开启第二届8.8北京体育消费节,持续至8月11日。据北京市体育局透露,本次消费节活动中首次开设数字人民币购物专区,消费者还可通过京东平台活动页面领取总额超过1亿元的北京体育消费节专属优惠券。
北京消费节只是一个缩影。国务院近日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未来5年我国将把全民健身作为国家战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
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日多地借助“全民健身日”开展体育消费促进活动,多城市积极推进建设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体育消费热潮正在被点燃。
多地发放体育消费券
日前,北京市体育局联合京东运动开启第二届8.8北京体育消费节,消费节从7月23日持续至8月11日,开展“线上买、线上订、线上赛”等多种模式,京东将发放超1亿元补贴优惠券,领取后可以预订免费体验的场馆,参与线上消费满减活动。
广东省中山市近日也启动“体育惠民,乐动中山”促消费活动,分三次向市民派发200万元的体育消费券,发放时间为8月8日全民健身日、9月开学季、国庆长假等3个节点,分别派发100万元、50万元、50万元的体育消费券。市民领取成功消费券后,可在市内参与活动的实体体育运动的64个场所线下消费抵扣。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河北、江苏、山东、上海、辽宁多地纷纷发放体育专项消费券,上海5月1日开始发放4000万“升级版”体育消费券;山东日照在7月、9月、11月分三批次发放消费券共计100万元。
体育消费券发放的模式正越来越多元。比如,江苏2021年体育消费券主要面向省内的健身群众和到北京冬奥会举办地河北省张家口市定点冰雪场馆消费的江苏户籍居民,以“体育+互联网+金融”的方式,通过政府采购委托第三方单位以江苏全民健身卡和全民健身公共积分两种模式。
而河北省体育消费券发放模式,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创新,得到了金融机构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的助力。
体育消费试点催生消费新增长点
浙江绍兴、金华、宁波三市体育局近日相继发布2020年本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三市居民人均年体育消费为2575元、2802元、2684元。这一数字已接近或达到欧美发达国家人均400美元以上的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这是三市入选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一年来的首份报告,从中也折射出当地体育消费大趋势。
作为首批全国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之一,河北秦皇岛市2020年居民人均体育消费达到2294.76元,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10.82%,体育消费规模达到70.26亿元。调查显示,秦皇岛市居民体育消费呈现实物型体育消费逐渐向服务型体育消费转变、无意识体育消费逐渐向有意识体育消费转变,线上体育、运动康养消费潜力逐渐显现的特点。
许多体育消费试点城市设定了积极的产业发展目标。四川成都计划今年实施体育消费提升工程,新增打造50个体育消费示范性新场景,预计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900亿元;2022年,实施体育消费创新工程。打造100个体育消费示范性新场景,培育10个全国知名体育消费服务品牌,预计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
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8月6日召开会议,研究审议了《深圳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等文件。会议强调,要大力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体育企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体育品牌。
体育消费市场空间巨大
从近年来国内体育产业规模扩张速度来看,体育行业的“蛋糕”越来越大。
京东大数据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0年我国人均体育消费金额持续提升,2020年同比增长超三成。今年上半年消费数据显示,体育娱乐用品消费增长高达17.1%。
按照国际经验分析,当人均 GDP 达到5000 美元时,休闲消费就会进入快速增长期。去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随着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未来体育消费潜力将更大程度释放。
国务院近日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计划》提出,到2025年,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这一数字较2019年的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增长69.5%,也显著高于2016年至2019年的规模增速。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运动人数正以39%的速率增长,预计2025年将达到5亿人。同时,即将举办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也不断助推冰雪运动项目和线上消费。业内人士分析,体育用品有望持续火热,特别是各地多措并举促消费,将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