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十三五”期间,我省新型城镇化成效显著,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做了哪些工作?
王润晓:
谢谢你的提问。“十三五”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城镇化工作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立足实际,积极作为,狠抓落实,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2019年全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51%。
一、强化规划引领。省委、省政府专门印发《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全省城镇化工作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组织规划实施评估,指导设区市和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做好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确保了规划落地落实,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围绕山东半岛城市群协调发展、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新生中小城市培育等重点任务,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组织开展了30余项课题研究,为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突出试点示范。我省共有14个地区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数量全国最多;省里分三批确定了27个省级试点,覆盖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各试点地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13条经验和1个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12条经验和3个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省公安厅制定了户籍制度改革措施,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有序放开放宽城镇落户限制,济南成为全国第三个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的省会城市。淄博市、滕州市、邹平市以居住证为载体,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二是深化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各地整合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重大项目建设,城镇化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青岛市、德州市、郓城县、新泰市、广饶县等地区通过直接融资、PPP模式、发行债券、设立基金等多种方式,确保了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三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十三五”期间,莱芜并入济南,茌平等7个县(市)改区,邹平撤县设市,济莱同城化、聊茌东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下放行政管理权限,行政事项审批时限大幅缩减,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四是创新发展路径。各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保护自然生态,传承历史文脉,建设宜居城市。青岛市大力推进全域绿色城镇化、威海市聚力打造精致城市,邹城市精心建设“人文邹城”,沂水县全力打造沂河八景,城镇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三、完善工作机制。省委、省政府成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地设立相应工作机构,形成了完备的组织领导体系。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机制等财政激励政策,累计下达市民化奖励资金76亿元,安排城镇化试点专项资金6.3亿元。省委组织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多次组织城镇化专题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城镇化工作能力水平。会同省统计局等部门,建设全省城镇化数据信息平台,持续开展城镇化统计监测,威海、临沂等8个设区市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中新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指出,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请介绍一下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情况。
王润晓:
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总量较大、经济基础较好,是东部沿海地区重要城市群之一。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关于城市群建设的有关要求,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做大做强县城,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形成了2个特大城市、9个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75个小城市,1072个建制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一、编制实施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2017年初,省政府批复实施《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统筹推进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要素市场、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六个一体化”。完成了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发展战略研究,提升济南、青岛核心城市能级,莱芜撤市设区划入济南市,青岛即墨撤市设区,进一步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济南、青岛城市建成区人口超过500万,迈入了特大城市行列。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加强跨省协作,成立“黄河流域城镇供水行业发展”协作机制,举办疫情背景下城镇水污染控制与饮用水保障技术院士论坛,发出“济南倡议”。开展了《山东沿黄地区新型城镇化布局和发展研究》,为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提供了基础支撑。
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入实施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开工建设济莱高铁、鲁南高铁菏泽至兰考段、济郑高铁和黄台联络线,高铁通车里程超过2000公里,省内高铁成环运行;济青北线扩建完成,济泰高速全线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70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组建山东港口集团公司,全省拥有3个过4亿吨大港,沿海港口年吞吐量突破15亿吨,居全国第二;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和新建菏泽机场项目初步设计已获批复,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基本建成,现代化港口群、机场群向一流水平迈进。全面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电力、油气主干网加快完善,烟台龙口南山LNG接收站获得国家核准批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4100万千瓦以上。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16市城区5G网络全覆盖,136个县(市、区)主城区连续覆盖。
三、大力培育新生中小城市。2016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新的中小城市培育实施方案和特色小镇创建方案,公布了8个大城市、15个中等城市、15个I型小城市,10个新生小城市、30个重点示范镇培育名单。深入滕州、金乡、邹平等地开展调研,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每年组织开展中小城市培育试点评估,分析问题不足,完善改进措施,寿光市达到中等城市人口规模标准,莒县、乳山、禹城等达到Ⅰ型小城市人口规模标准;22个特色小镇入选国家级特色小镇,数量居全国第二位。
齐鲁晚报记者:
“十三五”期间,我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围绕市民化做了哪些工作?
王润晓:
2016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做出统筹推进“三个市民化”工作部署,着力破除制约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明显加快,有力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一、健全政策体系。2016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农村地区就地转移就业人口等“三个市民化”。围绕落实实施意见,配套出台了《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意见》《进一步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的通知》《山东省养老服务条例》《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形成了“1+N”政策体系,打出了一套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组合拳”。
二、谋划实施路径。组织开展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重大课题研究,采取“解剖麻雀”的方法,深入全省东中西部7个有代表性的县(市、区)开展蹲点调研,全面了解农业转移人口进城意愿和诉求,赴浙江、广东、四川等省份考察学习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编制实施了《山东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设区市和城镇化试点县(市、区)全部编制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规划,明确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三、狠抓任务落实。把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核心任务,推进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一是保障“学有所教”。颁布实施《山东省学前教育条例》,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建设普惠性幼儿园。推行教育行政部门前置审核制度,保障新建居民小区与配套学校同步规划建设交付,全省累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800余所,新增中小学学位330万个,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二是保障“劳有所得”。实施“山东省就业创业能力提升3项行动”(山东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行动、山东省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山东省企业职工岗前培训行动),创建“四型就业社区”(就业充分型、创业活跃型、平台智慧型、服务标准型),加强社区就业创业服务,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今年初,省政府出台稳就业24条措施,多渠道提供适合农民工的就业岗位,最大程度降低了新冠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三是保障“病有所医”。深入实施《“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推进47个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全省远程医学中心省内联网医院达到300余家,基本实现县级以上医院全覆盖,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100%,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74元,开通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2000余家。淄博市率先实施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建成10个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四是保障“老有所养”。扎实推进医养结合示范省创建,全省已建成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30多处,建设日间照料中心近5000处,截止2019年底,全省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4万个,养老床位64.4万张。五是保障“住有所居”。出台了《推进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工作指导意见》,首次将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群体、新就业无房职工和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纳入补贴范围,截至2020年9月底,全省政府投资公共租赁住房已分配入住19.7万套,连续三年超额完成国家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发放任务,21万户次家庭享受了住房租赁补贴。
END
往期回顾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