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
为全面推进全区创新社会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在总结试点经验、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经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决定在全区开展智慧社区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工作方案》等要求,坚持“新建小区同步配套、已建小区改造完善”原则,针对新建小区、老旧小区、普通小区不同特点分类分批推进,扎实开展智慧社区建设。通过对进出小区车辆、人员信息的智能化采集,与数据分析、情报预警等软件平台系统化融合,做到数据实时汇聚、智能识别分析、风险及时预警,实现“立体防控、严密防范、精准打击”,切实提高居民小区的整体防控效能。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全区居民小区智慧社区建设。
三、建设内容
根据居民小区的竣工验收时间,分为新建小区、老旧小区、普通小区,分别确定建设内容。
(一)新建小区
1.适用范围。截止2020年8月31日尚未完成配套设施建设的居民小区。
解读:以配套设施验收文件日期为准。
2.建设内容及要求。由新建小区开发商按照《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社区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在小区建设施工中同步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对小区大门进行人车分流建设,在车辆出入口建设联网车辆识别摄像机,在人行出入口建设联网人脸识别摄像机,建设视频监控,在大门口建设卡口系统等。所有视频、图片等数据要先在小区内汇聚后,再使用运营商专线传输至管控平台。
解读:由开发商出资建设,数据接入公安机关。《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社区建设导则》由东营市公安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委托东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制定,由公安分局负责解释。
3.工作流程。一是联批联审。依据《导则》,新建住宅小区在设计方案以及施工图设计中增加智慧小区设计专篇,在住宅类工程建设联审中增加智慧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专家席位,并将审查意见作为审查要点纳入联审结论。二是按图施工。开发商应按照通过联审的方案和图纸进行建设。三是同步验收。智慧社区与住宅建筑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将智慧社区专项验收作为竣工验收必备环节之一。
解读:由建设局、行政审批服务局、自然资源分局、公安分局按照各自职能,做好各节点的告知、联审、验收等工作。
(二)老旧小区
1.适用范围。2005年12月31日前完成竣工验收的居民小区。
解读:参考《东营市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确定。
2.建设内容及要求。由建设局、街道办事处牵头,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增加《导则》内容,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对小区大门进行人车分流建设,在车辆出入口建设联网车辆识别摄像机,在人行出入口建设联网人脸识别摄像机,对视频监控补点建设,在大门口建设卡口系统等。所有视频、图片等数据要先在小区内汇聚后,再使用运营商专线传输至管控平台。其中小区视频监控也可先汇聚至街道办视频监控平台,然后通过平台级联方式统一接入公安机关。
解读:利用老旧小区改造资金,在对老旧小区改造中加入智慧社区建设内容,使其达到智慧社区建设标准。
3.工作流程。一是牵头建设单位在开始制定改造方案时,应按本方案要求加入智慧社区建设内容,并主动与公安机关对接。二是公安机关参与方案制定及项目验收,对智慧社区内容严格把关,确保建设成效。
解读:公安机关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方案评审和项目验收,确保达到智慧社区建设标准。
(三)普通小区
1.适用范围。除新建小区、老旧小区之外的居民小区。
2.建设内容及要求。由公安分局牵头,按照《导则》要求进行智慧社区改造建设。所有视频、图片等数据要先在小区内汇聚后,再使用运营商专线传输至管控平台。
解读:改造内容与老旧小区智慧社区建设相同。
3.工作流程。2020-2022年,将普通小区智慧社区建设项目列入全区民生实事,由公安分局牵头,分三年时间开展建设。其中,2020年开展普通小区智慧社区试点样板建设。2021年、2022年开展普通小区智慧社区全面推广建设。
解读:2022年底,基本完成普通小区智慧社区建设。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智慧社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公安分局。
(二)强化协调配合。各部门单位要抓好项目规划,强化协调配合,防止各自为政,杜绝无序建设,做到“平台规划、信息采集、小区建设、队伍组织、机制打造”五位一体。
(三)因地制宜推进。按照“统一标准、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的原则,各牵头单位要立足实际,特别是针对居民小区不同类型,以及原有设备、资金保障等情况,坚持分批推进、分类达标原则,积极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
(四)做好机制创新。各单位要从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角度,在传统视频监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人防、技防、物防在智慧社区建设工作中的新应用、新发现,有效融合人像、车辆识别、智能门禁、无线射频、移动5G、VR等最新技术,实现小区要素信息智能采集和动态感知,积极回应群众诉求,闭环解决矛盾纠纷,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