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中共攀枝花市委十届九次全体会议结合市情,就加快“两城”建设、争创省级新区,全力推动成渝地区 双城经济圈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攀枝花再赴国家战略、勇担时代使命的政治责任。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 发表重要讲话,着眼两个大局,深刻阐明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战略方向、基本要求和发展使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促进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略西部广袤腹地、拓展战略回旋空间的宏大手笔,是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 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谋势之举,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西部生态环境,培育战略支撑、抢占有利战略位势的长远之策。省委十一届七次 全会着眼加快把国家战略势能转化为发展实效,审议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 聚焦“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围绕在西部形成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动能,以“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为重要支撑,强化干支联动、川渝互动,充分发挥 重要节点城市比较优势,增强通道、产业、科技、生态等功能协作,加快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战略推进格局,提升专业化配套服务水平,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 设的重要支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决定》要求,增强“四个 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
(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攀枝花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发展能级的重大机遇。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 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要求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 生活宜居地,助推西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指出,各地区要按照“两中心两地”的要求,找准各自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切入 点和着力点,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并明确提出“支持攀枝花推进安宁河谷综合开发,打造钒钛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清洁能源基地,打造国家级战略 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成渝地区阳光康养度假旅游‘后花园’”等发展要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攀枝花继国家三线建设战略后在“两个一百年”奋斗 目标历史交汇期迎来的又一重大发展机遇,其战略牵引力、政策推动力和发展支撑力前所未有,必将显著提升我市的比较优势和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大局中的 独特地位和作用。要增强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将攀枝花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充分展示、运用、发挥出来,转化为 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展优势。要紧紧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机遇,找准攀枝花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定位,依托成渝地区双城 经济圈在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和世界产业转移、集聚世界级科研创新资源、打造国家级内陆开放前沿阵地等方面的先行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攀枝花在资源、产 业、生态、区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快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产业和科技等领域的接轨,依靠科技攻关和技术进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 速做大经济总量,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顺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抉择。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决策,饱含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对成渝地区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是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鲜明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归根到底就是要让人民群 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攀枝花与成渝地区历来有着频繁的人员往来和密切的经贸联系,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与 成渝地区的交流合作,实现与成渝地区的战略对接、政策衔接、功能链接,带动攀枝花实现更好发展,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与成渝地区在公共服务领域建立联动机制, 加强在教育、医疗、信息、文化等方面开展互利合作,推动就业、教育、医疗、康养等民生领域补短板、提质量、促均衡,提升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合理配置和普惠共享,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自然与人文相融共生、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让成渝攀人民共享阳光康养之福。
二、加快“两城”建设、争创省级新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势独特的重要支点
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引领,认真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坚持“一二三五”总体工作思路,推动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 攀西经济区和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区联动,加快把钒钛新城和攀西科技城建设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发展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区和高品质生活区。
(四)高水平建设钒钛新城。按照“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做强产业、做优特色”的思路,加快把钒钛新城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活力新城和世界 级钒钛产业基地,建成攀枝花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攀西经济区新的增长极、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重要引擎。促进产城融合,加快钒钛产业发展科技服务 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金江片区旧城疏解提升项目,开展安全文明生产治理,全面提高园区服务能力和企业安全文明生产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指导、产业支 持,将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纳入国家、省新一轮科技创新规划,切实抓好钒钛新材料产业集群、钛白粉产业集群、含钒钛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和石墨烯产业等系列重 大产业化建设,着力构建以钒钛新材料为主导,钒钛机械制造、循环经济、绿色新能源、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钒钛新材料产业园、钒钛装 备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和石墨烯碳新材料产业园。
(五)高品质建设攀西科技城。按照“生态优先、产业立根、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的思路,立足攀西、放眼全球,加快把攀西科技城建设成为区域科技创新和产 业孵化中心、“五大区域高地突显区”、攀枝花市民中心、高端产业发展引领区和智慧人文新城。加快推进阳光大道、阳光大道南北延线等交通项目建设,完善“内 联外畅”的交通路网体系。加快推进水枢纽、停车场、中小学、医院、市民中心项目群等市政项目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聚焦教育、医疗、信息、文化、创 新“五大区域高地”建设,加快职教城、创新基地、总部基地和攀西数字经济港建设,构建以科技研发产业为主导,数字经济、阳光康养、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为 代表的产业体系。
(六)夯实县域经济基 础。发展县域经济与加快“两城”建设、争创省级新区互为机遇和条件,共同成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有机整体。各县(区)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全局意 识,按照“工业经济强县、特色农业富县、康养产业活县、对外开放兴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发挥特色优势,找准发力点,强化与成渝地区在产业、创新、开 放、康养等领域的功能协作,不断拓展与成渝地区相关企业、产业、科研院所和商会、协会的联络与合作,持续做大县域经济总量,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竞相发展、 五指成拳的县域经济板块,筑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底部支撑。东区要强化钒钛新材料研发功能,拓展延伸钒钛产业链条,打造钒钛战略资源创新开发主 战场和阳光康养产业发展核心区;西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循环经济,加快煤炭产业升级,做强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建好格里坪省级特色产业园区;仁和区要大力发 展石墨碳基新材料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抓好火车南站片区综合开发,聚集新兴产业,建好城市“南大门”;米易县要大力发展矿业和新能源储能材 料产业,全力抓好安宁河谷综合开发,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高质量开发南部新区,打造攀枝花的“迎宾厅”和“后花园”; 盐边 县要科学开发钒钛矿产资源,积极发展阳光生态经济,加快红格国际运动康养·温泉度假区建设,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绿色发展示范县。
(七)全力争创省级新区。把钒钛新城和攀西科技城作为争创省级新区的“核心引擎”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硬核重器”,以“两城”为主体,高起 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加快“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编制,创新体制机制,启动省级新区规划建设。成立市争创省级新区工作领导机构, 对标省级新区的指标要求开展创建工作,不断优化“两城”政务环境,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人才培育、引进和储备力度,适时适量扩大新区面积,健全相应功能, 努力把省级新区建设成为全面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到2025年,新区基本形成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和四川乃至成渝地区南向开放重要门 户,集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50%以上,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以上。
三、发挥比较优势、落实重点任务,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八)加快提升钒钛钢铁制造能力和清洁能源发展水平,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经济中心的产业支撑。充分用好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国家级 钒钛高新区、全国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国字号”载体平台,建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钒钛检测实验室,强力推进资源配置管 理、供地用地、直购电、财税和生态补偿“五大领域”政策先行先试,深化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钒钛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和成果转 化,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推动钒钛钢铁等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钒钛深加工和智能制造项目,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推动新型材料、先进材料参与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协作,把攀枝花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端制造业新材 料和装备部件重要基地。积极打造“攀钢航母舰队”,加快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制造水平高、产品质量优的实力企业。加大水电风光互补开发力度,建设成渝地区 双城经济圈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探索“研发设计在成渝,转化生产在攀枝花”等合作模式,加快产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钒钛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 及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及配套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构建成渝攀钒钛资源新材料新能源创新开发和综合利用协作体系。
(九)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转化能力,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中心的钒钛产业创新中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攀钢研究院和攀枝 花学院等科研单位的作用,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大学、重庆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的合作,积极参与中国西部科学城建设,建好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攀西分中 心,加快创建国家钒钛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建立成渝攀钒钛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做强国家级钒钛科技孵化器、国家钒钛重点实验室、国家钒钛质检中心和钒 钛交易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推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等前沿科 技成果加快转化为新产品、培育成新业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创新投入。健全完善研发投入、成果入股、资源共享、技术互助、成果 奖励等机制,培育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和使用权改革。采用自主创新、联合攻关和全球招标等方式,集聚创新资源,把攀枝花建设 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钒钛产业创新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承载地,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十)加强内外大通道建设,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南向战略枢纽。坚持通道建设与发展枢纽经济并举,加快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生产服务 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申报、建设,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构建铁路、公路、航空、管道运输、水运集成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力争尽早开工建设 宜宾—西昌—攀枝花—丽江—大理高速铁路,加快攀枝花—昭通铁路、成昆高速铁路前期工作并力争纳入国家、省“十四五”相关规划。积极推动畅通重庆、成都经 攀枝花至瑞丽口岸到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铁路网络建设。加快建设攀宜高速公路,力争“十四五”开工建设西区至凉山州盐源县高速公路和绕城东段高速公路,提 高区域公路通道和跨省通道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机场迁建工作,规划建设空港新城,推动设立无人机测试基地。加强与宜宾、泸州、凉山合作,共同推动金沙江翻坝 运输体系建设。建好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立铁公、铁水多式联运运营机制,构建全国重要的战略资源集散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冷链物流基地,衔接开 通中欧班列,积极申创保税物流中心,构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南向战略枢纽。
(十一)打造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后花园”。深入实施康养旅游产业“5115”工程,加快建设攀西文旅 经济带和阳光生态经济走廊,推动康养产业与运动、文旅、医疗、农业、工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运动康养优势资源,建设攀西体 育产业发展示范区、国际运动康养胜地,与成渝地区在康养产业标准化、康养产业工作机制、康养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建设等领域共享成果经验。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三线工业遗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大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承接应用,促进文旅、文创、文艺融合,打造中国三线文化高地、国家级三线文 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快建设区域医疗高地,推进医养结合创新创效,创建健康城市示范市,构建多层次康养医疗服务体系,为全龄、全域康养提供健康保障,加 强异地养老交流合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7+3”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园区农业和科技农业,加快实施引水上山工程,全力推动安宁河谷综合开发和农文旅融合发 展,努力打造省内第二个平原经济带,建设成渝地区优质农产品基地。支持成渝地区企业参与攀枝花康养产业发展,探索建立康养科技产业园,加快生命健康产业科 技研发,支持西区与温江区联合打造省级康复辅助器具综合产业园区。强化民生领域合作,共建跨区域政务服务体系,推动与成渝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互通互认, 加快推进社会保险等一体化。与成渝地区共建区域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技能培训合作机制,办好全国唯一的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打造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十二)强化生态安全和环保协作,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生态屏障。强化与成渝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协作联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八大战役”,全 面加强金沙江(攀枝花段)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扎实推进大规模绿化攀枝花行动,实施重大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切实加强矿山采空区、沉陷区、工矿废弃地的修复复垦、安全治理和综合利用,积极申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建设干热河谷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基 地,争取建设干热河谷国家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推动实施长江上游(攀枝花段)生态屏障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补给地建设项目,协同建立生态环 境补偿机制。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监测,加强土壤、水体、大气污染防控,着力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大力推进金沙江上游重点支 流防洪治理。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规模和结构,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把攀枝花打造成为全国绿色转型发展的示范城市、长江生 态环境大保护的示范区。
(十三)深化重点 领域改革,构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机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强国资运营平台跨区域合作,鼓励民营经济参与重大基础 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土地供给模式,为康养产业发展厚植支撑。探索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建立与成渝地区多层 次、常态化交流沟通机制,务实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协同、科技研发等重要领域合作,推动攀枝花与成渝地区、周边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与成渝地区互派干部、专 业人才挂职、结对共建,共同探索“总部(基地)+项目+人才”智力共享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在区域内流动和兼职,探索建立成渝攀地 区科研技术人才职称互认机制和以贡献大小为导向的收益分配机制。打造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营商环境,完善优化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建设的政策措施,建立面向成渝 地区招商引资专项机制和招商专班,承接成渝产业转移和沿链配套。推广飞地园区等合作模式,建立健全园区财税、统计指标等分享机制。
四、加强党的领导、统筹各方力量,凝聚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强大合力
(十四)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效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任领导小组组长,构建 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行机制,定期研究协调解决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规划、重大问题,积极跟进衔接国家规划、“十四五”规划和重大专项规划, 制定我市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细化项目清单,责任分工到部门、到人。
(十五)激活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攀钢及“攀钢航母舰队”作用,以市场激活要素,用产业链强化经济合作,加强与成都、重庆两地国资国企协同,积极开展各类 资本和项目合作。坚持“非禁即入”,扩大民营资本参与领域和范围,面向民营企业开展项目推介、银企对接、股权混改,构建民营企业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 设的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和长效服务的机制、平台。
(十六)调动各方参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建设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强化人大立法保 障,监督督促工作推进,发挥政协协商议政、民主监督作用,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积极献计出力。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推动建 立与成渝地区的商会联盟,支持产业联盟、创新联盟、行业组织、商(协)会等开展跨区域、多领域合作。加强对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宣传引导和政 策解读,增进社会共识,激发鼓励公众参与,营造共赴国家战略、续写新的辉煌的浓厚氛围,凝聚推动建设的强大合力。
(十七)强化考核激励。良好的环境和过硬的作风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保证。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把重点任务和事项纳 入综合目标考评内容,定期开展督察通报、跟踪分析、效果评估,强化考核激励,及时化解、消除工作中的消极因素和障碍,以高效、有力的工作全力推动成渝地区 双城经济圈建设。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