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4日以来,工信部联合多部委陆续发布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明确下一阶段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十大行业的增长目标,并围绕提升供给能力、扩大有效市场、优化发展生态等方面部署一系列举措。上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于2023年推出,时隔两年,稳增长方案“上新”,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质效并举优化结构 供需协同激活潜力
十大重点行业“块头”大,合计规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既是撑起规上工业七成江山的“顶梁柱”,也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当前我国工业经济处在稳健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在向好的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有所增加,部分产业结构性矛盾凸显,一些企业生产经营还遇到不少困难,工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内生动力、产业基础发生变化。在内外挑战复杂交织的形势下,新一轮稳增长举措出炉,一方面要推动重点行业保持合理增速、发挥稳定经济大盘作用,另一方面是要在稳的基础上,提升优质供给能力,推动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闫晶晶表示,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的主要目标在于短期稳预期与长期调结构。毕马威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蔡伟认为,本轮稳增长政策与2023年的政策内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从“量的增长”转向“质效并重”。本轮稳增长政策更关注结构优化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供需两端同步发力。
从政策部署看,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从供给侧技术突破、需求侧市场拓展协同发力,短期聚焦“稳营收、保供给、扩出口”,长期着眼“锻长板、补短板、强韧性”,有利于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在供给侧,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着力破解结构性难题,供给侧的重点是提升质量和技术能力。在需求侧,方案在扩大传统消费的同时,更加聚焦拓展智能家居、健康养老、数字内容等新场景、新业态,激活国内外市场潜力,培育新增长点。舆论认为,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有利于优质企业脱颖而出,有利于高质量发展和新型工业化走深走实。
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应用 助推产业向“新”发展
十大重点行业涉及面广,带动性强,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具备较强的溢出效应,是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的前沿阵地。拆解方案,可以看到本轮方案中人工智能被放在突出位置,方案中高频提及“大模型”“应用场景”“智能平台”“智能工厂”等关键词,目的是以政策为牵引,加快人工智能赋能产业,推动“通用大模型+垂直小模型”协同落地,真正把AI能力“用”到产线上、产品中、服务里。
促进人工智能与产业的融合,方案提供了明确指引。《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中提到,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鼓励各地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中提到,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场景应用,持续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和推广工作,支持企业分级建设智能工厂,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协同改造。《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中提到,通过“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加快“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在电力装备领域应用。《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中提到,开展“人工智能+石化化工”行动,加快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支持企业加强重点设备智能化适配改造,部署一批针对分离、蒸馏、提纯等行业典型单元操作需求的场景模型,训练建设石化化工行业大模型,遴选发布一批带动性强的典型案例。
人工智能对产业向新发展及工业体系的完善意义重大。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钟新龙认为,人工智能对各行业的数智化改造不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还将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生命力。舆论认为,十大重点行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本质上也是在推动工业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方案还将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在工业领域深入。人工智能在十大重点行业的深入应用,不仅可以化解传统产业的转型难题,还可以为人工智能的落地提供丰富的场景。
着力破除“内卷式”竞争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新一轮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的一个突出亮点是强调治理“内卷式”竞争,加强行业治理,规范行业秩序。舆论认为,这表明政策加大了对市场非理性竞争行为的调控力度,本轮增长方案出台也标志着“反内卷”行业有所扩围。同时,一系列行业稳增长方案瞄准行业痛点,根据不同行业的突出问题,确定不同的治理路径,因业施策,体现了政策的精准性,强化政策的实效性。比如,汽车行业重点强调要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治理,依法打击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行为。电子信息行业着力从产能治理的角度破除“内卷式”竞争,将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支持协会商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有序调整产业规模。轻工业则提出防止“内卷外化”,鼓励出口企业在技术、质量、品牌和服务方面开展良性竞争。
从总体上看,本轮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涉及的行业治理要求,均强调了要加强行业自律,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等举措促进产业有序发展,进而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认为,当前我国部分行业面临结构性转型难题,相关方案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有利于剔除非市场因素障碍,推动市场更好发挥“无形的手”作用,实现行业良性发展。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政府、协会、企业共同发力,从而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