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锗业自研“零位错”锗晶片、磷化铟晶片等核心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云南杉杉全球最大的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满负荷生产,康乐卫士(昆明)顺利完成九价HPV疫苗工艺验证及试生产……一项项新技术,是昆明新兴产业不断实现历史性突破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昆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积极开展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数据显示,2024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从“十三五”末的14.9%提升至25.9%,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04.3%,电子信息制造占全省比重突破50%,生物医药制造占全省比重达6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占全省95%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是全省的2倍,新兴产业贡献率为十年来最高。新兴产业强势崛起,推动全市经济“V形”复苏,对全省经济总量贡献率从2021年的16.7%提升到35%,经济增速贡献率从2021年的13.3%提升到30.2%,达到近十年最好水平。
产业向新图强,发展才能形成乘数效应。新的一年,昆明正通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数字经济擘画产业新篇
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创建全省首个智算产业集聚区;五华产业园区落地专业译制团队,让越来越多国产剧“扬帆出海”……以园区为载体,在数字经济加持下,产业发展蓬勃向上,昆明加速推进数字化浪潮。
位于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的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主要基于人工智能芯片,构建多源异构计算集群,涵盖从机房基建、硬件基础设施到软件基础设施的完整系统,填补了云南缺乏大型、公共、高性能算力集群的空白。作为云南省第一个人工智能大型科学装置和公共算力基础设施,该中心为在滇高校、科研院所、人工智能领域企事业单位提供公共算力支撑与技术转型支持。
目前,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与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省科学技术院、云南白药、云南省计算机学会等多家在滇高校、科研院所、人工智能领域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和协同创新,孵化多个国产化人工智能方案,涉及智能制造、智慧安防、智慧医疗、智慧农业、小语种翻译等领域。
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近年来,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全面优化体制机制、完善服务提升效能、聚焦算力谋篇布局、围绕产业招大引强、项目建设推动有力,全面建设全省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区。万溪核心区一期昆明浪潮云计算产业园、昆明呈贡科技信息产业创新孵化中心、中国移动(云南)数据中心等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昆明万溪冲智算产业园已入驻华为、360、移动、电信、联通等知名企业。截至目前,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共有662家企业,数字经济促进产业发展效能加速释放。
五华区也在加快布局大科创产业集群,五华产业园区将数字经济产业作为园区的主导产业之一。在该园区,云南皇威传媒有限公司独创的多项译制配音相关技术已取得国家专利,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微想科技的“720云”平台汇聚了来自22个国家的100余万名创作者,广泛服务于家居、文旅、会展、制造业、教育、媒体等多个行业,已成长为VR专业网站佼佼者。
2024年,金鼎数字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用,五华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新城园区)项目开工,全区新增数字产业空间载体12万平方米,成功引入豪雅(上海)光学、北京小溜网络科技等优质企业。截至2024年12月,园区登记注册数字经济企业6000余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达72家。(记者张怡 郭曼报道)
生物医药产业跑出“加速度”
作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昆明市生物医药产业跑出“加速度”。2024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6.4%。
今年1月,康乐卫士(昆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顺利完成九价HPV疫苗工艺验证及试生产,计划年内提交临床试验申请,进一步巩固国产HPV疫苗的研发领先地位。此前,康乐卫士自主研发的三价HPV疫苗主要用于预防HPV16/18/58型相关的持续感染和宫颈癌等疾病。该公司介绍,相较于目前已上市的二价或四价HPV疫苗,该三价HPV疫苗对东亚地区女性宫颈癌的保护范围将从70%提至78%。康乐卫士已于2024年8月完成三价HPV疫苗Ⅲ期临床试验,并于同年12月提交生物制品上市许可申请前沟通交流会议申请,目前正全力配合审批流程,力争尽快上市。
该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陶然认为,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新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或生产方式带来生产力质的飞跃。生产力的提升不仅是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改进,能够引起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产品特性等方面的根本变革。康乐卫士在HPV疫苗产业化进程中,不断对产品技术进行升级改造,不断补短板、建长板、强能力、成体系,按照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以符合WHO、欧盟、中国 GMP标准及国内相关专业规范,目标是建成智能化、创新型、一流的疫苗生产基地。
生物医药产业是昆明高新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近年来,高新区生物医药科研取得引领性突破,产业实力不断增强,科技成果亮点频现:云南大观实验室自主研发的“蚜茧蜂防治蚜虫关键技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生物防治的主推技术和典型成功案例向全球推介;思安生物在国内率先合成第一代发光底物AMPPD,成为国内唯一全产业链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研发和生产厂家……
昊邦医药深耕医药制造,以昊邦互联网医院创新实践为引领,推动全产业链生态构建和数字化转型,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优势。2024年,昊邦医药入列全省首家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已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融通发展的生物医药大健康全产业链的生态圈。
1月20日,沃森生物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度沃森生物合计营业收入约28亿元,其中国际业务收入首次达到5.34亿元,增速达96%,国际化业务已成为沃森生物经营业绩的一大亮点。2024年8月初,沃森生物子公司泽润生物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双价HPV疫苗通过WHO预认证;11月26日,沃森生物用于儿童肺炎预防的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首次出口印度。加快国际化步伐的不只沃森生物。2024年,高新区开展“主动对接RCEP、促进开放平台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三年行动,引导骨干企业组建主导产业“走出去”联盟,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国际市场布局。昆药集团、沃森生物、贝泰妮等企业在境外累计设立8家研发机构。(记者郭曼报道)
新材料产业提质增效
新材料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方向。2024年,昆明市围绕稀贵金属新材料、有色金属新材料两个核心领域,出台相关行动计划,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以重点企业为支撑,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规模壮大、提质增效。
作为我国贵金属新材料产业的领军企业,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坚定地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上,在创新驱动重大发展战略中不断蓄势聚力,抢占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同时,把解决“卡脖子”问题作为头等大事,突破电子用高纯靶材、医用显影环、特种合金粉末等核心配方设计、结构性能调控和制备加工技术难题,形成中试技术储备;攻克超低贵金属尾气净化催化剂产品技术和超低铑催化剂技术,贵金属降本贡献20%以上……其中,“稀贵金属溅射靶材及关联微电子器件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等项目获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云南贵金属实验室高纯超薄金带技术等3项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
贵金属集团还坚持以数字化驱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行业数据汇聚与数据要素融通,提前布局“AI+应用”,研发“智能工厂”、AI管理助手、AI金属池、AI行业报告等场景,赋能集团研发创新和生产经营,促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贵金属集团副总经理周利民认为,数据是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源,通过重视数据的拉通和分析利用,能更好、更快驱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生产过程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云南锗业作为昆明市新材料产业的链主企业,同样发挥着引领研发创新、带动产业发展等功能和“领头羊”作用。多年来,云南锗业坚持“科技先行”理念,所有要素向科技创新倾斜,加大关键工艺和技术的研发力度,为降低产品成本、开发新产品奠定基础;多个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多项生产技术及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其中,自研“零位错”锗晶片、磷化铟晶片、砷化镓晶片等核心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做到自给自足,引领中国锗行业完成从高端锗系列产品输入国到输出国的根本性转变。
云南锗业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5.03亿元,同比上升6.74%。云南锗业今年1月发布的公告称,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4600万元—6000万元,同比增长559.55%—760.28%。
昆明先导新材料项目带动稀有金属深加工由“原料型”向“材料型”转变,滇中半导体材料项目有望成为国内半导体材料产能前三的产业化基地,滇中稀贵金属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助力云南实现零的突破……昆明新材料产业,未来可期、大有可为。 (记者郭曼报道)
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从无到有、形成聚集,以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杉杉”)、云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裕能”)等为典型代表的企业正在推进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云南杉杉成立于2022年4月22日,是全球人造石墨龙头杉杉股份投资建设的年产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主营产品为多规格锂电池负极材料人造石墨。目前,已建成一期年产20万吨负极材料生产基地,是全球最大的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
“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水电优势,加之云南省、昆明市政府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云南杉杉总裁助理陈复虎介绍,自云南杉杉磨粉、改性、石墨化、二次包覆、碳化、成品六大一体化工序车间全部投产以来,各工序产能迅速爬坡,基本达到规划产能。随着市场的变化,云南杉杉还创新工艺装备,通过采用自动化数控生产线、全流程节能环保工艺装备等,全力打造智能化数字工厂、低碳绿色工厂。“今年订单比较多,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比较突出。”陈复虎说。
云南裕能是安宁市首个投产的重点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140亿元,项目一期形成年产24万吨磷酸铁和16万吨磷酸铁锂生产规模。项目二期计划投资80亿元,建成年产32万吨磷酸锰铁锂、年产2万吨碳酸锂加工项目,以及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年产2万吨碳酸锂、8万吨磷酸铁项目。
云南杉杉、云南裕能等企业在新能源电池产业的显著成效,标志着以安宁市为核心打造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正在崛起。近年来,昆明市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把新能源电池产业作为全市重点工业产业,围绕“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梯次综合利用”的产业链发展思路,以安宁市为核心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签约项目19个,其中建成投产项目7个、在建项目9个、签约促开工项目3个,全部项目协议总投资1026.41亿元,全市已形成34万吨磷酸铁、16万吨磷酸铁锂、16万吨磷酸锰铁锂、22万吨负极材料、5000吨电解液、3.5万吨电池级铝箔产能。
2024年,昆明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实现产值111.08亿元,产值规模占全省的39.45%,是云南省新能源电池产业规模最大的州市,初步实现新能源电池集群化发展的目标,为昆明市工业经济和工业投资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记者缪亚平报道)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