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赛迪智库发布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形势展望,指出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将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新兴产业赛道加快布局,围绕数据基础制度积极探索有效实施路径,人工智能赋能实数融合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数字产业聚力打造数据驱动优势,国际数字经济合作在发展和安全中寻找更多平衡点,有望实现“量”“质”齐升。
数字经济持续调优增长,新赛道新动能加快谋篇布局。2025年,“十五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将进入谋划制定阶段,各领域数字化发展重大项目加紧部署,在新赛道拓展、新动能培育、新优势塑造等方面发挥重要牵引作用。一是围绕数据这一发展主线,央地协同工作机制将进一步健全,多层次、一体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加快协同推进,有力支撑数据供给、流通和开发利用。二是立足布局谋划新质生产力,各地将更加注重数字创新生态建设,聚焦技术攻关、标准研制、适配验证和应用生态协同发展,加大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6G等未来产业中长期政策支持。三是城市将成为统筹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培育和适数化改革的综合试验场,各地数字经济将呈现多极化、深层次创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结构全面重塑。
数据要素市场供给活跃,制度和产业双需求激活价值。2025年,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将深入推进,更多领域、更多地方将积极探索数据基础制度落地实施方案,全面释放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数据要素×”场景创新等发展需求,进一步激发大数据产业活力,加速数据要素化、价值化进程。一方面,各地将采用数据基础制度综合改革试验田建设等方式,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数据高质量供给、高效率流通和多样化应用创新路径。另一方面,围绕全国一体化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各地将持续发展壮大大数据产业,试点开展数据企业、数据产品认定和培育,打造集数据标注、数据集构建、模型训练、多架构算力支持等于一体的数据工厂,实现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
实数融合聚力协同推进,“人工智能+”引领“三化”协同。2025年,人工智能作为时代关键变量的作用将加速释放,以“人工智能+”为特点的数字化赋能推动实数融合走深向实,驱动产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一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消费品、原材料等数字化基础较好的重点行业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聚焦研发、生产、质检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发展数字孪生设计、人机协同生产、质量智能检测、供应链精准协同等新模式新应用。二是行业骨干企业和国有企业将联合大模型企业,开展垂类大模型研发和行业数据集建设,运用“大模型+小模型”方式落地建设典型应用场景,逐步推动智能驱动的业务流程、运营模式和决策机制转变。三是电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碳排放领域将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应用模式路径,提升实数融合“含智量”“含绿量”。
数字产业探索集聚化路径,数据和创新赋能生态竞争。2025年,各地将加快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引领和数据驱动为主线,打通产业数据链,提升创新策源和大规模产业化能力。一是聚焦数据驱动,依托数据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加快推动区域内外关联产业的数据汇聚、流通和开发利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拓展数字新应用、新业态、新价值。二是聚焦创新引领,更加注重发挥企业主导作用,将建立中长期创新投入机制,运用生态思维构建数字技术攻关、标准研制、适配验证和应用生态协同发展的新型创新体系。三是积极探索基于平台的“跨越地理边界”发展模式,促进域外资源向本地集聚和流动配置,为本土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同时,该展望指出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一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外热内冷”,数据有效供给难以满足需求。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创新十分活跃,在知识问答、智能客服、图片生成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代表性产品。但高质量数据集作为影响大模型性能的关键内核,整体供给规模和质量有待提升,难以跟上大模型应用需求。二是数字产业投资动力“由外转内”,产业外迁和外资慢进减缓发展。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受国际竞争格局深刻调整影响,我国数字产业投资动力将处于外部减弱、内部尚未壮大的阶段,对关键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造成一定冲击。三是人工智能加剧就业“供需失衡”,新岗位创造滞后于新技术替代。编程助手、文生图、智能客服、数字虚拟人等人工智能应用加速替代低端劳动力市场,将引发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重构,进而造成就业市场结构性、阶段性“供需失衡”。
对此,该展望指出,应该加强数据协同治理,增强产业数据供给能力,引导各地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持续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建设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同时,改革创新投入机制推动价值链中高端开放,提升数字技术态势研判能力,加快技术攻关和应用生态协同发展。此外,注重新技术能力培养,引导互联网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行业企业结合新技术应用和新业态拓展,设立新型数字人才岗位,促进数字人才深度融入数字经济各环节、各领域。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