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新动能不断积聚,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技术催生新产业
人工智能与 5G 应用:随着人工智能、5G 技术的逐渐成熟,制造业 “智改数转” 进入快车道。2024 年我国累计培育 421 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00 家高水平 5G 工厂,传统产业的 “含智量”“含数量” 不断提高。
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破 1000 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持续突破 50%,成为全球绿色出行和汽车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生物医药产业:如百济神州公司旗下的肿瘤药 “百悦泽” 2024 年上半年全球销售额达到 80.18 亿元,同比增长 122%,跻身全球生物制药领域头部行列。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产学研合作加强:构建了更加紧密顺畅的产学研机制,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如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与宜宾市政府共建平台,连续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并累计孵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企业 20 多家。
科技成果走向市场: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从 “实验室” 走向 “大市场”。国内首套 110 标方海水直接制氢装备完成陆上试验,我国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技术逐步走向产业化、规模化。
企业创新主体强化
企业专利占比提升:截至 2024 年 11 月,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所占比重达到 73.5%,较上年同期提高了 2.5 个百分点,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强化。
校企合作深入推进:更多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实施校企 “双向揭榜” 攻关。国家知识产权局将 94 万件专利向 45 万家企业匹配推送,引导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对接 8.8 万次。
未来产业活力显现
低空经济领域:2024 年全国首个 “无人机 4S 店”—— 低空经济智能化设备展销中心在成都彭州投入试运营,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全国多地争相布局,发展后劲不断集聚。
其他未来产业: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一系列前景广阔的新赛道渐入佳境,为制造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