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四个场景——(二)信息闭环

信息闭环是企业基础信息化成功的标志。


案例:一家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特定行业的自动化装备。业务的生命周期很长,从最左边商机跟踪开始,接着成立项目组,铁三角是华为的模式,即由营销、设计、和交付团队共同组成,然后是需求确认、设计(分为机械部分和智控部分)、报价招标、直到签订合同,合同之后进入交付环节,包括采购、生产(其中有大量外协)、安装调试、工厂内自检、工厂内客户检验、发货到客户现场安装、现场自检、客户验收,交付完成后进入售后环节。从商机到验收一般要几个月时间,几乎牵涉到所有部门,包括市场营销、研发设计、生产、供应链、质检、财务、售后服务等。信息闭环就是要打通整个链条,链条上的关键信息都要数字化进入系统,所有系统都要集成,不能是信息孤岛,这样就形成了核心业务的在线闭环。

在没有形成闭环的情况下,信息都是分割的,公司高层无法对业务有实时的总体认识,即使有也是事后的,比如客户跟踪的总体情况,哪些是重点的?哪些是有问题的?项目交付的总体情况,各个项目的状态,哪些有风险(质量风险或交期风险)?产生风险的原因是什么?是采购问题、外协问题、装配问题、设计问题、还是资源不够?甚至项目的成本核算都成问题,尤其是人工成本。以上信息都要找相应部门获取,信息不对称时,还要来回核实协调,效率极低。


案例:一家家具定制企业,这个行业比较特殊,也是本文的重点案例,后面还会提到。

这家企业的核心业务从引流开始,顾客进店就是引流,进店后一般都有一个漫长的售前跟踪过程,因为家庭装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些顾客还没拿到房子就开始跑装修市场。售前包含导购员跟踪交流,收取定金,设计师上门量房,根据尺寸、家庭的装修风格、色彩搭配、以及主人的喜好等,画出三维效果图,客户满意后签定合同,收取合同款,下订单,然后就进入ERP,包括采购、生产、质检、入库、和发货等,经过承运商,长途运输到经销商,再经过市内短拨,最终到用户家中,然后还要安装、验收、售后。整个一条链从前到后至少8个系统打通才能做好,形成信息闭环,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后来增加到20个系统,闭环中节点的管理颗粒度更细了。

当然,新零售启动后,在引流前,还要增加全渠道推广,在线商城,线上线下融合等。

总结一下信息闭环的目的:

第一,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

核心业务在线闭环,这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基础信息化成功与否的标志。

第二,让数据跑起来,让人停下来

信息没有形成闭环的情况下,公司领导找数据都要找不同的人,财务数据找财务部门,销售数据找营销部门,产品数据找研发设计部门,生产数据找生产运营部门,采购数据找供应链部门,质量数据找质检部门,库存数据找仓储部门,人员绩效找HR等等,然后再做综合分析。每到开会前,大家都在找数据做PPT。更让人头疼的是,部门间的数据往往会不一致,需要反复沟通核对,有时甚至最终也无法一致。这就是典型的信息没有形成闭环,系统不通,数据跑不起来,人在跑。

信息闭环完成后,就能让数据跑起来,在一个平台,能看到运营相关的所有信息,如销售、生产、质量、采购、仓储、成本、人员绩效等。所有数据大家共享,统一口径,及时真实,人停了下来,不需要到处找数据,效率大幅提升。

第三,量化管理

企业要提升管理的前提,首先就是量化,没有量化就无法评估提升的效果。

  • 销售提升用销售计划达成、或销售增长率(同比、环比等);

  • 确保交期用交付及时率;

  • 质量提升用产品合格率、产品返修率(或故障率);

  • 成本降低用毛利率、材料利用率、库存周转率、产能利用率、或人效等。


绩效(部门或个人)也要量化指标,不能凭感觉说这个部门不错,那个部门不行,这个人不错,那个人不行,绩效的量化指标可根据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而定,而且不同部门的计算逻辑一般也不同。

信息闭环可以实现量化指标系统自动生成,而且可以动态实时生成,做到事中管理,甚至事前管理,为管理的改进改善提供有力的工具。

第四,全链路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虽然在大部分企业讲得很好,但真正做好的却并不多,理念上还有一些问题。目前许多企业的质量管理还是手工管理模式,Excel做分析,少数企业用系统管理,质量管理是MES系统中的一个模块,仅仅是生产过程中的质检,从原材料检验、到生产过程管控、再到成品入库前检验。

但这远远不够,质量管理应该是全链路的,质量控制以及质量信息不仅仅是一个系统来完成,应该从设计到生产、到交付、到售后的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和管控,由多个系统协同完成。

比如售后的维修数据,如果是设计问题,应触发研发设计的改进,如果是材料问题、设备问题、或加工工艺问题,应触发生产供应链的优化。同理,如果研发产品升级(设计升级、工艺升级、或材料升级)也会引起合格率提升、故障率降低、以及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因此质量管理的数据来源于多个系统,而质量的管控也牵涉多个系统,打通多个系统形成信息闭环,实现全链路的质量管理。

第五,全过程客户服务

如果信息没有形成闭环,多个部门跟同一个客户打交道,信息往往容易不透明不对称。售前阶段,营销和设计部门跟客户打交道,售中阶段,生产供应链和交付部门跟客户打交道,售后阶段,客服部门跟客户打交道。由于信息不共享,每个部门都单独跟客户交流,同一个问题,客户要重复解释若干遍,客户的体验很不好,服务的效率也很低。所以客户服务跟质量管理一样,也不是一个系统能完成,也需要打通多个系统,形成信息闭环,信息透明共享,某一部门一旦了解客户的需求、问题、甚至抱怨和投诉,实时输入系统,所有相关部门都能及时掌握,对于关键的信息,系统还可以实现主动推送,实现全链路的客户服务。

商业的本质就是服务好客户,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实际上真正做的好不多。只有形成信息闭环,才能做好全过程的客户服务,对客户的需求才能快速反应,才能提升服务的效率,从而提升客户的体验和满意度。

如何实现信息闭环的路径呢?

首先,建议要有IT规划的架构,其中关键之一就是主数据规划(或主数据治理),主数据的编码统一、分类统一、数据源要唯一。主数据有物料、组织、人员、客户、供应商、仓库、科目等。

其次,合适的工具。规模大的企业可以上数据中台或MDM,中小规模的企业可以考虑用敏捷开发平台、或RPA实现,方法很多,这里简单地列出几个比较常用的方法,具体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

再次,补缺。前面通过IT的规划和选择合适的工具,实现了现有系统的打通,不再是信息孤岛,但在整个信息闭环(核心业务的在线闭环)中,一般还会有某些功能的缺失,补缺就是要把缺失的功能补起来,实现完整的信息闭环。

最后,分步实施。实现信息闭环很难一次性做到每个环节都精细化管理,初期允许某些节点信息颗粒度粗一些,后期再逐步细化,一次性到位不现实。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