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
第一,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离不开高技术。
在生产力各要素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生产力的质态具有决定性影响。从历史进程看,18世纪的机械化,到19世纪的电气化,到20世纪的信息化,每次重大科技创新都会带来社会生产力大解放。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带动了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重大产业和技术变革。
新质生产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基础研究重大突破及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社会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社会各界积极应用数字科技,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第二,新质生产力以资源优化配置为支撑,具有高效能。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为基本内涵,优化要素投入配置,提升要素组合效能,带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从生产力发展历史看,每次生产力水平的跃升,都伴随着生产要素范围及其相对重要性的不断拓展变化。从劳动、土地到资本、技术,再到知识、管理,再到数据等,生产要素的内涵在持续拓展,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倍增作用凸显。
第三,新质生产力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表征,必然是高质量。
产业是生产力的载体,产业转型升级是生产力变革的表现形式。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技革新都会深刻改变产业形态和生产组织方式,促使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同样给产业结构、企业形态、产品质量等方面带来重大变革。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前景广阔等特点,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此外,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新的战略举措,在理解和落实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要一哄而上、泡沫化,而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各地区要找准自身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尊重产业发展客观规律,充分发挥本地区发展潜能和比较优势,打好“特色牌”、下好“先手棋”,稳扎稳打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革新,传统产业可以焕发新的生机,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来源。
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
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对于企业来说,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又要有足够的耐心。
在探索数字化发展之路的过程中,企业绝不能浮于表面,为了改造而改造、为了升级而升级,这样只会乱了章法、适得其反。只有找准真正适合的数字化工具,才能做到蹄疾步稳、行稳致远。
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搞好顶层设计,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一仗接着一仗打,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坚持科技创新,不断壮大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还有一个关键:需做到不同产业链、不同要素、不同领域资源的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
总体来说,产业发展是一个动态历史进程,企业方需把握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顺应数字化发展大势,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长远的眼光,在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工具的赋能下,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生存力。
把握好立与破、取与舍、稳与进、共性与个性、快与慢的辩证性关系,大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必将获得更强劲的引擎。
来源节选 | 共产党员网、学习时报、无界SaaS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