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化工新材料产业智改数转,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新篇章

云南省化工新材料产业正以“智改数转”为引擎,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在全省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背景下,云南化工新材料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和管理理念,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更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智能化改造助力产业升级

位于楚雄州的云南国钛金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国钛”)是中国第一家成功产出转子级海绵钛的企业,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在高端钛材料制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云南国钛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生产设备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大大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据公司负责人介绍,自实施智能化改造以来,生产效率提升了30%,产品合格率达到了99.5%以上,同时减少了约20%的能源消耗。

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竞争力

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安化工”)作为云天化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之一,积极响应省政府关于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号召,全面推进“智改数转”。公司在其年产60万吨合成氨装置上应用了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了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自动化管理。此外,天安化工还建立了大数据分析中心,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与分析,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参数,确保最佳的生产状态。这些措施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15%,市场响应速度提高了20%。

绿色低碳成为企业发展新方向

在云南省大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过程中,环保与节能成为了行业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保山混合稀土氧化物加工项目的投产,填补了云南省稀土产业的空白,同时也树立了绿色发展的典范。该项目采用了先进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据统计,项目运行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万吨,相当于种植了近5万棵树,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政府助力构建良好生态

为了支持化工新材料产业的“智改数转”,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设立专项资金、提供税收优惠、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短缺和技术瓶颈问题,省政府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了多项金融产品和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与此同时,省内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也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技术创新中来,形成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良好局面。

展望未来

随着“智改数转”的不断深入,云南省化工新材料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一个高效协同、创新活跃、绿色发展的生态系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未来,云南省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化工新材料品牌,为推动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迈向更高层次贡献更大的力量。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