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工业互联网”赋能新型工业化|以数字提升“码”力 以智慧赋能港口

配上5到6台无人集卡,1台岸边集装箱装卸桥就是一条作业线;无需十几年操作经验,1个人也能同时控制3到4台自动化场桥;通过4个按钮、1个手柄就能实现远程操控装卸作业……

中远海运武汉码头,这个立足于长江中游铁水联运枢纽的港口,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首创“1+5+1”智慧港口建设框架,通过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自动化码头的应用,加快智慧港口建设步伐,提升港口服务能级。近日,在“5G+工业互联网”赋能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中,记者来到中远海运武汉码头,深入探索了这个5G智慧港口的奥秘。

融合应用数字巧手

一辆无人集卡精准停在规定位置,上方轨道龙门吊正在通过吊具把集装箱稳稳放置在车上……中远海运武汉码头作为我国首个铁路装卸自动化码头,融合利用覆盖全港区的5G、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DCV)、铁路和堆场轨道吊自动化远程操控、智能闸口等多项创新技术,实现铁路自动化装卸作业。

中远海运武汉码头生产操作部经理陈晓勉介绍:“长期来看,无人集卡的运行效率比传统有人驾驶集卡的运行效率高。”中远海运武汉码头率先在内河码头落地5G+无人集卡(DCV),入选国家第二批自动驾驶先导应用示范项目。无人集卡实现了自动驾驶智能引导车(IGV)在岸桥、堆场龙门吊下及港区内道路的精确定点停车、装卸箱,路遇障碍物绕行和远程控制等功能,构成了港口水平运输自动化系统。相比传统有人驾驶集卡,无人集卡具有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可全天候作业、安全防护能力强、受环境影响因素较小等明显优势。在中远海运武汉码头,无人集卡作业箱量占比已达到50%,能够同传统有人驾驶集卡等社会车辆混合运行,有效提升港口作业效率。

陈晓勉说:“在传统码头,13台轨道吊需要安排三倍的人力,也就是39个场桥司机才能保障24小时轮班运行,而现在通过自动化操作,每个工班只需3至4个司机远程控制即可。”中远海运武汉码头利用5G网络低时延、高精度等特点,实现铁路和堆场轨道吊的自动化远程操控。目前铁路堆场自动化轨道吊的作业效率可达20TEU/小时(TEU/小时表示每小时的集装箱运输量),码头堆场自动化轨道吊的作业效率可达到25TEU/小时。场桥的自动运行,实现从传统码头的“一控一”作业模式变为“一控多”模式。

不仅如此,港口还通过智能闸口、岸桥智能理货等多项技术手段,使得闸口综合通过能力提升60%以上,同时还极大地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劳动环境,助力港口作业提质增效。在5G网络的支撑下,智能闸口自动智能识别岸桥下集卡车号、装卸箱号、箱况等关键信息,全程规范化的作业保障时效性和安全性的同时,可有效提升货物转运速度。通过岸桥智能理货技术手段,理货人员也从一台岸桥配一名理货员的“一对一”模式,转变为一个理货员通过智能理货系统监控多台岸桥的“一对多”模式。

创新打造智慧大脑

在中远海运武汉码头智控中心,一个个不同颜色的小方块在屏幕上跳动着。陈晓勉介绍,远控台操作屏上这些不同颜色的小方块代表着不同的堆箱高度,从绿色、黄色、红色、粉红到深红色,依次代表着从1层到5层的高度。

中远海运武汉码头基于港口能源和运营数据,利用5G+光网、视觉识别+激光雷达融合等先进技术,自主研发PortMeta3D全球数字孪生引擎和海量实时大数据分析框架,将物理港口的每一个细节实时同步到虚拟环境中,搭建了实时、高精度、可分析量化的全球港口能源管控数字孪生底座。

“结合数字孪生平台,基本可以做到无死角监控。”陈晓勉介绍。作为智慧港口的神经中枢,智能调度指挥中心利用5G高速率、大连接的特点,实时反映港口的运营状态,高效控制码头作业,将生产数据和管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形成“数据仓库”。管理者通过平台可以全方位监控港口的日常运营,同时还能对能源消耗进行深入分析和针对性优化,实现“监管同场”。

同时,码头配置的信息共享平台依托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综合货主的货物单证信息、海关的放行解锁信息/货物布控信息、铁路的货车装载清单/现车报文等,实现与各码头业务合作单位的数据共享。

以数字提升“码”力,以智慧赋能港口。中远海运武汉码头利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港口业务深度融合,成功实施了5G智慧港口新应用项目,推动我国“5G+工业互联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走深向实,在融合应用中不断升级创新。未来,中远海运武汉码头将继续以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中国港口行业转型升级树立新的标杆。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