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机构规范化管理,着力提升特困供养服务体系建设水平,4月17日,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鲁晨带队到市社会福利院就特困集中供养情况及公建民营运营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座谈会上,调研组详细了解了公建民营运营模式,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关于公建民营管理举措、运营现状、床位入住比率、收费标准等工作的情况汇报,对“公建民营”项目的先进养老理念及医养结合发展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对下一步工作开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调研组强调,一是要严格特困供养人员经费使用。集中供养服务机构要高度重视财务资金和安全服务管理,强化日常财务管理,规范救助供养经费管理使用,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维护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二是要“公建民营”项目要积极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模式,不断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入住率,加快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步伐。三是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公建民营”项目要履行好公益职能,合理定价,优先接收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经济困难老人和特殊困难老人,保障好社会普惠兜底养老。四是要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严格按照养老机构的管理规定,严禁开展旅居养老,严防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切实让养老服务更加精准、更加高效、更有温度。
随后,调研组一行又先后到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生活区、娱乐区、伙房、餐厅等场所进行实地查看,详细了解院内设施配置情况,仔细询问供养经费使用及特困供养人员的生活、医疗康复、分级护理、文化娱乐等情况,并对社会福利院集中供养服务管理工作、救助资金使用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鲁晨指出,市社会福利院作为党和政府关爱民生、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的重要阵地,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安全管理,发挥好民政工作的兜底保障作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全力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健康长足发展。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