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解读:聊城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吕克军解读《聊城市2024年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高质量发展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精准年”活动实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强化精准思维,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精准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论,为我们深入推进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提供了重要遵循。省交安委站位全局,提出实施精准治理,部署从六个方面精准发力,进一步给我们明确了路径方法。为切实做好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我市出台了《聊城市2024年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高质量发展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精准年”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聚焦“六个精准推进”和实施“三大专项行动”,切实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切实提升道路交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实现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

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综合治理能力

一是推进精准共治。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十四五”全国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提请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跟踪督办事项。市交安委每季度召开1次全市大会(1年4次),各县(市、区)交安委每半年召开1次全体会议(1年2次),市、县交安委每年度分别召开1次述职工作会议(1年1次)。   

二是健全基层网络。要按照“主体在县、管理在乡、延伸到村”三级管理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压实“第一责任人”责任。推动镇街进一步明确承担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年内达到70%以上;推动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村“两委”干部、网格员职责范畴,年内达到60%。

三是强化合署办公。市、县两级交安委要根据工作需要组织相关成员单位集中办公,每周至少开展1天集中办公,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联合督导检查、现场办公等。要结合本地实际,在开学季、农忙季、节假日以及重大活动等敏感关键节点和隐患凸显时期,组织其他成员单位即时参与集中办公,启动应急集中机制,做到隐患排查、整改、督办“短、平、快”。

坚持标准引领,提升隐患排查治理能力

一是持续消除隐患存量。立足本地实际,精准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显性”“隐性”隐患分类清单,持续推进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精细化提升行动,按照职责抓好事故易发多发点段隐患治理。对辖区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县乡道、农村道路摸清底数、建立台账、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分级建立由属地政府(含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分管负责同志签字认领的隐患“摸底清仓”台账。

二是严控隐患增量。严格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三同时”、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上预防新增交通拥堵点和安全隐患点。

三是坚持打非治违。全面推进货运企业超载源头监管系统建设应用,实现源头管理与路面查处联防联控。坚持入口管控与出口查缉并重,落实入口称重措施,严防“带病”车辆驶入高速公路;坚持精准管控,突出夜间和休息日勤务部署,严查严处酒驾毒驾、“三超一疲劳”等易肇事肇祸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从严落实“一超四罚”联合惩戒措施,联合打击非法营运和超范围营运。

四是强化源头监管。依托大数据分析研判平台,加强重点企业、车辆和驾驶人管理,“两客一危”车辆检验率、报废率达到99%,“重货重挂”车辆、7至9座小型客车检验率、报废率达到95%,重点驾驶人审验率和换证率达到99%。严把车驾准入关口,协同推进车辆“大吨小标”及非法生产、改装、销售治理工作。

五是实施宣教精准滴灌。开展交通安全宣教进百城、千校、万企(万村)“百千万”活动,重点驾驶人群体和企业负责人精准宣传警示覆盖率达100%。对村居“一老一少”、务农务工、常饮酒驾驶人、道路运输从业者、三轮车和面包车主6类群体开展精准宣教,发动社区、村干部“敲门入户”,警示宣传到户到人。推广村居“积分奖惩”宣教管理模式,2024年年底前,全市建成100个交通安全文明村。

坚持久久为功,提升工作落实能力

一是用好“两挂一督”。逐级制定责任清单,对重点任务“挂图作战”,实施项目化管理、销号式推进、责任制落实。对工作滞后和“老大难”问题,要坚持“挂牌督办”,治理合格后“摘牌”。对照工作台账开展督导检查,将重大安全隐患纳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督导内容,对发现问题落实“三个一律”。

二是深化公益诉讼。以贯彻落实“8号检察建议”为契机,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领域公益诉讼协作,有效发挥检察公益诉讼助力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领域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职能作用,建立日常信息交换、案件线索移送、调查取证协助等常态化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水平。

三是开展事故深度调查。坚持“以查促改,以打促防”,推动建立与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有关刑事案件办理机制,强化对较大事故和“4类亡人事故”的深度调查,一体推进行政、民事和刑事“三责同追”,切实起到“查办一起事故、震慑一个行业、警醒一大群体”的作用,推动部门行业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