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12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县域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资中县专场)。
作为成渝沿线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资中县如何探索出一条契合资中实际、富有资中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资中县委副书记、县长唐荣从四个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坚持美乡优城
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城乡新画卷
“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试点为契机,努力把县城做强、乡镇做活、农村做美。”唐荣说,资中县在扎实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深入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上重点发力。
在扎实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方面,资中县以资中古城核心区建设为重点,争创AAAA级景区,保护性修缮重龙山、状元街、鼓楼坝等历史街区,留住城市历史文化记忆。抓住全省城市更新试点契机,投资77亿元实施项目147个,改造城区主干道13条,整治背街小巷20条,完成13个老旧小区改造,建成沿河绿道、沿江健身步道8公里,9座城市公园对外开放,城市绿地率达38.1%,正在合力创建国家卫生县,5.23万户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在深入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方面,资中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一蹴而就,不搞花架子,分5批次推进全县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投入1.24亿元改造农房10881户,建成“微田园”1001个,整治院落264个,全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分别达93.5%、79.1%、100%,以全省第一的申报成绩获批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坚持产业带动
形成融合互动、共同繁荣的城乡新形态
资中县坚持“工业强县、制造业兴县”战略,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擦亮农业大县招牌。资中县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统揽,建成4个万亩优质粮油示范园,新(改)建高标准农田5.3万亩;同时,依托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3个“国字号”园区,集群培育资中血橙、内江黑猪、资中鲶鱼、精品蔬菜四大特色农业产业。
推动工业延链补链,夯实县域经济发展根基。资中县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出台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1+10”政策体系,建成装备制造、食品饮料2个专业化园区,逐步形成以新型材料、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电子信息为主导,配套发展绿色能源、轻工纺织的“4+2”产业体系。
大力培育服务业态,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作为全省首批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资中出台促进和恢复消费“10条措施”,发放的5轮“魅力资中”消费券拉动社会消费7亿元,全省首个状元文化主题文旅消费集聚区火爆开市,个性化、多元化消费新业态逐渐成为主流。
坚持以城带乡
构建普惠共享、全民一体的城乡新体系
“资中县始终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筹优化全县公共服务布局,推动改革成果群众共享。”唐荣表示,资中县在“优化教育体育布局,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优化卫生供给”“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动‘三治’融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四个方面狠下功夫,把教育、医疗、公共基础设施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情放在心上,着力解决,不断提升资中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值得一提的是,资中县创新组建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十统一”管理模式在全省推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组建3个月以来,已组织远程会诊3.2万例,指导完成手术31台,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坚持深化改革
构建双向流动、平等交换的政策新环境
资中县紧紧扭住“人、地、钱”三个关节点,着力打破制度障碍,有序引导人才到农村、资金到农村、项目到农村。
“我们制定出台‘柔性引才’政策,推动102名‘甜城英才’‘紧缺选调生’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唐荣表示,通过推动人才培育入乡,有效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与此同时,资中县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上不断探索。
全域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探索宅基地“拆旧留权”改革,推动土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全县适度规模经营超25.9万亩,规模经营率为20.51%。
整合涉农资金10.49亿元,完成项目建设151个,惠及群众53万人;同时,创新“种粮贷”“血橙贷”等12款金融产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2.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5亿元。(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艺 文/图)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