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
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先行。聊城市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市委“三提三敢”部署要求,聚焦企业所需所盼,主动作为、及时跟进,做到企业需求在哪里,法治服务和保障就跟进到哪里,多措并举为企业“减负”“加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随着聊城迈入‘高铁时代’,营商环境怎么样,不是我们说了算,企业最有发言权。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的举措,以高水平法治供给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聊城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国强表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一个地方的法治化水平越高,越能得到各类经营主体的青睐,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就越充沛、越持久。
向损害营商环境行为“亮剑”
开展整治“重复检查、多头执法、随意处罚”攻坚行动
“现在的检查,感觉更有‘人情味’,各执法部门一起来,对我们‘把脉问诊’也更精准,我们迎检的压力小了很多。”11月30日,在收到检查预告公示书后,茌平区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立强说。今年以来,茌平区下大力气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各执法部门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监管对象开展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检查,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
频繁检查、多头检查,企业诟病已久。今年3月,聊城从痛点下手,在全国率先开展整治“重复检查、多头执法、随意处罚”攻坚行动,11项措施、21项任务、26项验收指标……一环紧着一环,一锤接着一锤,攻坚行动逐步迈向“深水区”。我市这一做法得到省司法厅的充分肯定,并在12月5日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涉企执法阳光监督工作推进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攻坚,就是要啃“硬骨头”。我市高标准召开全市整治“重复检查、多头执法、随意处罚”攻坚行动动员会,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从15个市直执法队伍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专班设在市司法局。选取169家诚信守法企业设置执法监督联系点,借助“亲清会客厅”“聊城企业家日”等方式走访8000余家企业,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建议,最终形成问题清单,印发落实情况评估标准,确保了靶向攻坚。
攻坚行动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市坚持整体、协同推进,在市县两级41个执法领域、347个执法部门同步开展,形成了“法治护航、助企扬帆”的强大合力。
向常态化长效化发力
划定规范行政执法“硬杠杠”
“攻坚行动每向前推进一步,我们的制度建设就跟进一步,我们把攻坚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固定下来,转化为规范执法行为的‘硬杠杠’,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更有力度。”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吕佩军说。
8月1日,《聊城市行政检查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市出台的第一个针对行政检查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办法共7章47条,从基本原则、制度确立、依法实施、权益保障、责任追究等方面对行政检查行为进行了规范,为彻底解决重复检查、多头执法问题提供了依据支撑。
此外,我市以企业类别为检索,结合相关领域处罚职责,在全国率先编制了《行政执法领域市场主体合法合规经营指南》,一次性告知市场主体合法经营要求,成为企业合法经营的随手工具书。目前,我市已印发第一批合法合规经营指南,集中在市场监管、工业信息、城市管理3个领域,涉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沿街商业、互联网出版物经营业、工程建筑施工业、房地产业、渣土运输业9类企业。
一张“不罚轻罚清单”是我市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写照,更加坚定了众多在聊企业家的发展信心。2023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公布《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创新实施“一业一册”告知制度,出台了《“不罚轻罚”清单(3.0版)》,涵盖41个执法领域、785个“不罚轻罚”事项。截至目前,全市“不罚轻罚”案件共计2.5万件,同比增长7.6倍,不罚轻罚金额2188万元,同比增长5.6倍。
向监督形式求效
打出行政执法监督“组合拳”
执法监督就要真督实督,监督的是公权力,守护的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实现高效执法,一支强有力的执法队伍必不可少。“被评为首届行政执法标兵,对我来说是荣誉更是责任,我将积极履行好职责,让人民群众放心、安心。”12月1日,临清市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督管理科科长王晓勇表示。今年以来,市司法局创新开展了“规范执法,从我做起”活动,评选行政执法标兵100名,公布了“规范执法从我做起示范教程”“聊城市首批行政执法指导案例”,让执法人员一学就会、一看就懂、一用就灵。
市司法局积极推进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行政复议、信访、12389公安机关及民警违法违纪举报投诉平台、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衔接机制,走在全国前列。10月11日,我市被司法部确立为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立合作机制试点市。
打造行政执法“监督+”模式,是我市强化执法监督的有力举措,市司法局与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督察、依法治市办法治督察、检察院法律监督、市场监管和发改委信用监管等各类监督主体握指成拳、同向发力,开展“面对面”“讲评式”现场监督,整改1000余个问题,有效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
从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到监督渠道更加畅通;从企业负担日益减少,到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转变的是执法理念,折射的是营商环境的优化,一组组数据,让人触摸到法治建设“获得感”:
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78319户,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725276户;
前三季度,全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6家,新增“瞪羚”企业21家,增长133%;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54家,增长46%;
截至11月26日,全市85.1%的行政检查事项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比去年增加33.1%;行政检查26.1万次,比去年下降18.2%;联合检查 1.5万次,比去年上升64.6%,行政执法效能和市场满意度显著提升。
高铁推动发展,法治助企远航。聊城市司法局将笃行不怠、久久为功,不懈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以法治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