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方能“引凤”德州全力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筑巢”方能“引凤” 德州全力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2023-12-22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德州成为山东唯一纳入规划的城市,并确立了“一区四基地”的战略地位。2022年6月,山东省政府出台20条“硬核”政策支持德州打造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2022年7月国家发改委专文批复支持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9个事项。融入京津冀是个大战略,题目已出,如何“融”?德州一直在探索、在创新,从“加快融入”到“深化融入”,不断突破。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德州经济腾飞持续注入生机活力,人才要先行。今年以来,德州把加快建设京津冀济人才高地作为人才强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启动实施了人才工作“北接南融”专项行动,全力打造承接京津冀等周边地区人才资源外溢辐射的主阵地、人才集聚的新高地。

高筑“招贤台”,打造“强磁场”。“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昔时,燕昭王为郭隗筑黄金台,形成“士争凑燕”的局面,最终凭借人才优势赢得先机。如何引才?充足的就业机会、优越的生活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广阔的发展舞台,是“看不见”的“磁力线”,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是吸引人才的前提条件。德州推出“人才强市23条”“产才融合17条”“大学生兴德34条”等优惠政策,实施了创业安心、住房安居、配偶安置等“五安工程”,建成3万多套高品质人才公寓,上线运行“德才码”数字化平台,筑好政策、制度和配套服务措施的“黄金台”“招贤台”,催生了巨大的“磁场效应”,引得万千“凤凰”在德州这片热土上筑巢安家、建功立业。目前,已吸引北京大学“超分辨显微镜”等34个项目入驻孵化,集聚包括5位院士、15位教授、65名博士在内的200余名高层次人才,全市284名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308名,人才集聚效应初显。

培好“新沃土”,育出“金苗木”。“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人才队伍的发展,既要引进“外来凤”,也要培育“本地龙”,在育才上花心思、下功夫,培好人才成长沃土,育出参天“金苗木”。在机制上创新,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构建形式多样、路径畅通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在实践中成长,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层治理等急难险重岗位作为人才锻炼的主平台、大战场,压担子、架梯子、搭台子,在一线熔炉中“淬火成钢”。在培育上突破,采取普惠型培训、走出去深造、高端人才交流开眼界等方式,打造高素质人才梯队,确保基础性人才技术扎实、高端型人才始终站在前沿。截至11月份,德州市共培育高、中、初级新型职业农民393人,1480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培育取得基层系列高级职称,涌现出了中国电力百名工匠之一的华能德州电厂焊工班班长程平、“全国法院先进个人”优秀法官赵立梅等一批全国性人才。

搭建“赛马场”,用好“千里驹”。“大匠无弃才,寻尺各有施”。引才育才都是为了更好地用才,只有赛道选得准,才能让千里马跑得更快,要当好慧眼识才的伯乐,全面了解各类人才的长处和短板,建好数据库、绘准人才“像”,做到人岗相适,量才用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树立正确用才鲜明导向,营造爱才敬才浓厚氛围,搭建公平公正竞争的“赛马场”,赛中培优、赛中选优,帮助、支持、推动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不断在乡村振兴、经济建设等基层一线重点工作中甄选适应时代要求、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让“千里马”驰骋在干事创业的广阔天地,在奋进新征程的伟大事业中充分施展才干,形成“万马奔腾”的发展之势。比如,德州在全国10余个中心城市举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选拔“优质才”。以1小时交通圈为基础,对1000余名京津冀济专家教授,以假日专家、离岗创业、双向挂职等方式,用好“飞地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优质的干事舞台、完善的激励模式、暖心的营商沃土,是德州市吸引人才的“强磁场”。这既体现了市委、市政府“融”的决心、“融”的魄力,也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融”的行动、享受到“融”的成果。

来源:大众网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